转眼之间2017年已到尾声。回首2017,智慧城市建设总体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城市水平和运行效率得到较大提升。当下,我国智慧城市正处于从起跑、并跑到迈向国际先进水平的新的阶段。这一年,有太多值得安防人士深思的地方。在此精选八大关键词,带领大家回顾2017年智慧城市的那些事儿。
智慧社会
“智慧社会”被正式写进十九大报告当中,与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并列。“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正如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曾预言:“但凡有人能想到的事,必会有人将其变为现实。”智慧社会正将许多科幻电影中描述的“未来场景”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新型智慧城市
2017年是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的一年。2017年各地政府积极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政策法规、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治理、信息资源、投融资模式、网络安全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不断取得积极进展,涌现了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如国家发改委等10余个部门组织80个城市全面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大幅提升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在厦门,“i厦门”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该市企业、个人统一实名认证,提供超过200项惠民服务。
顶层设计
2017年,一些城市盲目追求智慧城市建设,暴露出许多问题,而解决的关键在于做好顶层设计。有专家认为,信息化可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25%的问题,而余下的75%则需要通过顶层设计解决。智慧城市是政府在城市管理理念和模式上的改革,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持续的系统工程,只有做好顶层设计,才能推进系统工程。
PPP
2017年,各类PPP相关政策文件频现,有对PPP项目操作进行强力规范的,也有对PPP发展推动促进的,陆续颁布的这些政策,使得中国PPP市场更加趋向理性和成熟的同时,也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PPP立法将推动智慧城市PPP项目向纵深发展,让PPP模式不但看上去很美,更能走得稳、行得远。”迪威视讯智慧城市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PPP领域资产证券化的推行和相关立法的完善,或有望进一步助推智慧城市行业项目加速落地。
公众参与
2017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社会公众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公众广泛参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城市提高自身竞争力、吸引力的必然要求。一个城市能不能积攒更多的人气,吸引更多的人才,成为衡量其竞争力和地位的重要指标。对于智慧城市而言,多做服务类的项目,并在其项目规划、建设、运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让大众参与,这是2018年提升智慧城市口碑的当务之急。
因地制宜
2017年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时下有些地方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盲目模仿其他城市,跟风建设。智慧城市建设与传统的一刀切、标准化的城市建设不同,应采用弹性、渐进和多元化的模式,针对各地不同的情况,不拘泥于一套标准体系和项目标准,灵活多样地开展建设。通过因地制宜的智慧城市建设,从多维度出发,以多元运作方式促进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空间管理体系与社会治理机制的动态融合,促进城市社会体制机制现代化的动态调整和管理。
雄安新区
2017年雄安新区成立,新区的设立掀起新一轮智慧城市需求增长。雄安新区,或成为中国未来智慧城市的样板间。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海归创业学院导师、东南亚和南亚分会副秘书长兼秘书长王金宝提到,“新区可以以全新的方式设计、规划建设,这不同于以往先建城市再将智慧城市的理念加进去的做法。”****特聘专家毛鸿钧专注于环境治理,他说:“中国以前没有以环境保护为导向建设城市的经验,这次雄安新区建设将绿色提到新的高度,所以参与其中一定会有机遇,但同样也是巨大的挑战。”
城市大脑
“2017互联网+智慧中国年会”的智慧城市建设20强颁奖仪式上,杭州市荣获第七届(2017)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领先奖,并位列第一。杭州获得这个殊荣并不是偶然,城市大脑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2016年10月,杭州市政府联合阿里云公布了一项计划:为这座城市安装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城市大脑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问题,并最终进化成为能够治理城市的超级人工智能。2017年,城市数据大脑入选全国首批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全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城市管理探索经验。从2018年开始,城市数据大脑将在扩展交通治堵成果的同时,启动城管、医疗等系统建设,发挥大数据“核聚变”的力量。
结语
以上8个关键词,是对2017年的智慧城市一个整体回顾。2018年,有些名词会从人们视野中逐渐消失,有些名词则会讲出新的故事。无论如何,技术在推动智慧城市前行,眼下的时代始终是最好的时代。新时代中,人们在期待着弄潮儿登场,继续演绎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