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诚健华2024年亏损4.41亿,与渤健“分手”后,商业化进程几何?

创业最前线
关注

图片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左星月

编辑 | 王亚静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3月28日,诺诚健华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诚健华”)发布2024年财报。

2024年,诺诚健华实现营业收入10.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68%;归母净利润亏损4.41亿元,较上年同期收窄30.20%,但尚未从亏损的泥潭中走出来。

图片

(图 / 诺诚健华2024年财报)

作为一家创新药企业,公司却过度依赖单一产品,几乎全部收入都来源于奥布替尼。

此外,在与渤健终止合作后,公司与Prolium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诺诚健华未来的商业化又会有何变化?

1、A+H上市,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创办

2018年,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诞生。

西湖大学得到腾讯马化腾、万达王健林、龙湖集团吴亚军等众多企业家的支持,其首任校长是施一公。施一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副校长等职务。

除了知名科学家、西湖大学校长等头衔外,施一公还是诺诚健华的创始人之一。

诺诚健华成立于2015年,主营创新药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专注于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存在巨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的领域。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为Jisong Cui(崔霁松)和施一公。其中,崔霁松曾担任保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及美国默克(Merck & Co.)早期开发团队的负责人。

目前,施一公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他的妻子Renbin Zhao(赵仁滨)担任诺诚健华执行董事、副总裁,2024年薪酬高达341.45万元。

另外,崔霁松出任董事会主席、行政总裁等职务,2024年从公司拿走852.55万元的薪酬。

图片

(图 / 诺诚健华2024年财报)

施一公虽较少参与日常经营,但其学术背书或许成为公司早期吸引资本的关键。上市前,诺诚健华就已经受到多家明星资本的青睐,包括HHLR Fund,L.P.(高瓴旗下独立的美元二级市场投资管理平台)、Vivo Funds等。

在资本市场,诺诚健华一直动作频繁。2020年3月23日,诺诚健华正式在港交所上市;2022年9月21日,诺诚健华又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成为少数打造了“A+H”双上市平台的创新药企。

「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注意到,在A股,截至4月10日,诺诚健华的收盘价为17.72元/股,高于当时的发行价11.03元/股。

不过,诺诚健华在港股的表现可谓是坐上了“过山车”。2020年3月,诺诚健华在港主板IPO发行价为8.18港元/股。上市后,其股价在2021年7月19日增长至32.05港元/股的最高纪录。

图片

(图 / Wind)

在公司股价猛烈增长之时,高瓴资本持续增资。2021年8月,高瓴资本二级市场团队增持诺诚健华63.7万股;10月,高瓴资本增持1091.4万股,耗资1.94亿港元。

图片

(图 / Wind)

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是高瓴资本旗下的HHLR Fund,L.P.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为11.84%。

图片

(图 / 诺诚健华2024年财报)

不过,此后诺诚健华在港股的股价一路走低。截至4月10日,诺诚健华的收盘价为8.27港元/股,已经跌破公司发行价。由此看来,高瓴资本或许已经被套牢。

2、与渤健“分手”,牵手新合作方

BTK(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的时期,这是一种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激酶,通过调节正常B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凋亡来抗击肿瘤细胞。

在BTK抑制剂出现以前,化疗是B细胞类恶性肿瘤的标准疗法。不过,化疗带来了较强的毒副反应,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痛苦,且面对难治型淋巴瘤,化疗疗效十分受限。

2013年,一款名为伊布替尼的创新药物正式问世,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BTK抑制剂,它的出现改变了血液肿瘤治疗的历史进程。

图片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这种药物通过精准阻断肿瘤细胞复制和转移所需的关键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成功突破了传统化疗手段的局限。临床数据显示,对于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其治疗有效率高达九成以上。

不过,在伊布替尼的长期随访中出现部分患者在用药后发生心源性死亡或猝死事件。在此副作用下,更多的BTK抑制剂被研发出来。

目前,诺诚健华共有两款上市产品,奥布替尼和坦昔妥单抗,均属于血液瘤领域。

其中,奥布替尼是诺诚健华的基石疗法,也是公司血液瘤领域的核心。2020年12月,奥布替尼(宜诺凯®)获得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并于2022年成功纳入中国国家医保目录,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CLL/SLL和复发/难治性MCL患者。

奥布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不可逆的BTK抑制剂,也是国内唯一获批用于复发/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MZL)的BTK抑制剂。与此同时,这也是国内第三款上市的BTK抑制剂、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款国产BTK抑制剂。

2021年7月,诺诚健华与渤健就口服小分子BTK抑制剂奥布替尼在多发性硬化(MS)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达成合作和许可协议。

根据协议,诺诚健华将奥布替尼在多发性硬化症领域的全球独家权利以及除中国以外区域内的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独家权利授予渤健。

根据当时合同约定,诺诚健华获得了1.25亿美元的首付款,并且有资格获得至多8.13亿美元的潜在临床开发里程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

渤健在生物技术和制药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企业之一。

不过,诺诚健华很快与渤健“分手”。

2023年2月15日,诺诚健华宣布称,渤健决定为便利而终止双方就奥布替尼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达成的合作和许可协议。诺诚健华将重获许可协议项下授予渤健的所有全球权利,包括相关知识产权、研发决策权、生产和商业化权益,以及源自奥布替尼的商业收益。

图片

(图 / 诺诚健华公告)

不过,诺诚健华没有放弃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机会。

2025年1月,诺诚健华、康诺亚、天诺健成与Prolium签订独占许可协议,授予Prolium在全球非肿瘤领域以及除亚洲以外的全球肿瘤领域,开展ICP-B02(CM355)即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的开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占权利。

Prolium由纽约的投资公司RTW创立,RTW是一家全球全生命周期投资公司,专注于发掘生物制药及医疗技术领域的变革性及突破性创新。

根据协议,诺诚健华与康诺亚将按各50%的比例合计获得1750万美元首付款及近期付款,并有权合计获得最高5.025亿美元的额外里程碑付款,同时还将获得未来产品净销售额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以及Prolium的少数股权。

有了新的合作方后,诺诚健华在商业化领域会有何新进展值得关注。

3、上市多年仍亏损,过度依赖奥布替尼

虽然受到资本的青睐,但就如同诸多创新药企业一样,诺诚健华尚未走出亏损的“泥潭”。

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43亿元、6.25亿元、7.3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54.60万元、-8.87亿元、-6.31亿元。

图片

(图 / Wind(单位:亿元))

2024年,诺诚健华实现营业收入10.09亿元,同比增长36.68%;归母净利润亏损4.41亿元,同比收窄30.20%。

公司亏损收窄与核心产品的表现有关。2024年,奥布替尼(宜诺凯®)营收为10亿元,同比增长49.14%,贡献了超99%的收入。

此外,诺诚健华快速推动奥布替尼在B细胞淋巴瘤的市场拓展,该产品的毛利率达到86.76%。

图片

(图 / 诺诚健华2024年财报(单位:元))

目前,诺诚健华正在进行30多项处于不同临床阶段的全球试验。不过,新药研发、生产、商业化是一个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的过程,需要在药物早期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开发、注册、生产、商业化推广等多个环节持续投入。

在研发上,诺诚健华十分慷慨。2024年,公司的研发费用为8.15亿元,同比增长7.57%。

截至2024年末,诺诚健华拥有研发人员503人,较2023年增加了29人。

图片

图片

(图 / 诺诚健华2024年财报)

诺诚健华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公司目前没有缩减研发团队的计划,但会持续提升销售效率。

图片

(图 / 《每日经济新闻》)

值得一提的是,诺诚健华的其他产品有望商业化。

2024年8月,奥布替尼治疗一线CLL/SLL的NDA申请获CDE受理,并预计在2025年获批。

此外,Tafasitamab(坦昔妥单抗)联合来那度胺疗法已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获批,并获批在大湾区及博鳌超级医院作为临床急需进口药品使用。

同时,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疗法的BLA获CDE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治疗不符合ASCT条件的复发或难治性DLBCL成年患者,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获得批准。

诺诚健华对「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表示,公司正积极探索重要管线的国际合作和对外授权,扩大公司在中国市场以外的业务合作。与此同时,公司将持续加强在关键市场的临床开发和注册事务能力,加速国际化进程。

在新产品即将获批,与Prolium展开商业化合作后,诺诚健华或许会摆脱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的状态,实现“多条腿走路”。

*注: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原文标题 : 诺诚健华2024年亏损4.41亿,与渤健“分手”后,商业化进程几何?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