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念的“卖药生意经”。
来源|医药研究社
药店洗牌周期,“开药店不香了”“卖药难”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而那些一直以来区域性发展的医药流通企业,或许没有“盘子铺得过大”的紧张感,但也平等地拥有一本“难念的生意经”。
近日,扎根上海的第一医药也发布了最新财报。据其财报披露,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9.15亿元,同比增长5.26%;归属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82.65%;扣非净利润687.40万元,同比大跌36.79%。
其中,剔除了非经常性损益影响、更能真实反映企业核心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的扣非净利润大跌显得十分扎眼,引起了不少投资者注意。
那么,第一医药究竟在面临怎样的盈利考验?我们结合财报做下简单剖析。
01
医药零售受挫,手中利润实际不多
深究第一医药归属净利润高增原因,不难发现房产动迁贡献不小。
据财报,2024年,第一医药的资产配置收益达到1.69亿元,同比增长159.75%,主要系动迁补偿增加。若剔除这部分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因素,公司实际拿到手的利润就比较微薄了。
目前来看,第一医药扣非净利润未迈过千万级门槛,还是揭露了一些业务经营问题。
根据财报,2024年,医药批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95亿元,同比增长27.06%;医药零售业务则实现营业收入11.69亿元,同比减少了4.21%。
很显然,第一医药“卖药”基本盘不太稳固。这背后,医药零售行业也正在承压。
来看中康CMH(健康产业数据和咨询服务平台)提供的一些数据:
2024年,全国零售药店关店数量约3.9万家,闭店率达到5.7%,平均每天有107家药店倒闭。
2019-2024年,全国零售药店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6%、3.6%、2.1%、10.4%、-0.7%、-2.2%。
2019年,医药零售市场规模达到4657亿元,全国门店数53万家,店均营业额88万/年;若按照5000亿元估算2024年的零售市场规模,全国门店数近70万家店,店均营业额将降至71万/年,较2019年店单产下降了近20%。
显而易见,全国药店零售市场正在回缩。这也是行业日趋饱和,特别是线上医疗、互联网购药快速普及,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推动洗牌出清的结果。
据摩熵医药数据库显示,网上药店销售额从2020年的378.58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543.02亿元;2024年上半年销售额已超过270亿元,同比增长7.17%,全年销售额有望突破600亿元。
随着客源持续被线下同行、线上平台分流,药店逐渐陷入经营困境。
第一医药在财报中也表示:“公司业务以药品经营为主,在品牌的市场认知度相对固化,而消费需求及渠道愈发细分和多元化的现代商业环境中,除了要面对客户消费行为和需求的不断变化,还要面对开店间距限制取消带来的本地区行业内部愈发激烈的竞争,双通道资质竞争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用药水平提升、互联网企业介入药品经营带来的额外压力。”
这样的背景下,业内部分企业选择撤出市场,部分企业仍然在努力穿越周期,并暗自较量。
第一医药显然更偏向后者。不过,虽然公司是上海地区医药流通企业中的老字号,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但相比全国性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仍有待提升。
据悉,在米内网2023-2024年度中国连锁药店综合实力百强榜中,第一医药排名第53位;西普会2024药品零售综合竞争力百强榜中,公司排名第63位。
区域性发展叠加市场竞争激烈,公司获量较为有限,但同时前瞻性的投入(如门店建设等,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零售门店数量达到206家,净增门店35家)较为必要,就容易出现“成本增长高于收入增长”的情况,进而可能对整体业绩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不过,投资信心也往往来自于一些好的迹象。
02
业务加速进阶,医药零售转型样本成了?
通过财报披露的信息,可以发现第一医药已经走出几条进阶路。
一是门店多样化。据财报,报告期内,第一医药除了持续打磨传统社区型药店、院边专业药房等,还在积极孵化创新店型。
比如:消费人群定位于“年轻妈妈”的健康小站,降低了药品陈列占比,相应提升了营养保健、参茸滋补品、美妆日化等精致健康类消费品占比,以满足全家消费需求;集各类业态为一体的健康小镇,可一站式满足药品及非药大健康产品采购、家用医疗器械体验、慢病管理咨询、DTP及双通道专业用药指导、中医推拿诊疗等健康需求;同时公司开设了中医馆,其中泰一楠东中医门诊部在2024年正式取得医保资质,进一步提高了中医馆核心竞争力。
二是渠道全面化。第一医药在财报中提到,公司正积极搭建专业运营团队,相继与京东、天猫、饿了么、美团、拼多多、抖音、平安好医生等知名平台对接合作,在i百联、抖音平台上构建第一医药“跨境购”专属频道,推动B2C、O2O等新业务发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线上购药需求。
三是后台数字化。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上线会员慢病管理服务系统,实现行业标签病种、消费行为、价值等级自动生成,全渠道精细化运营核心会员,积极推进慢病服务,提升用户复购率。
经统计,公司会员小程序在2024年单月最高建档超9000人次,全年累计建档超43000人次。
另外,报告期内,公司启动现代化智能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新增AGV独立智能化分拣、料箱搬运机器人、视觉复核AI识别系统等多项功能,项目完成后将有效降低物流费率、大大提升配送精度和效率,相关项目预计于2025年度内建设完成。
综合来看,这些升级动作均是从消费市场需求出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对“药店+”“互联网医疗”“数智化升级”等新兴产业态势的深度洞察,为业务的精细化、高质量运营夯实了基础。当前第一医药营收保持增长,或也是得益于此。
当然,往大了说,于整个医药零售行业,目前第一医药的探路也有意义,即可以基于自身的市场影响力以及实际的经营成果,提供一个医药零售转型样本。至于激励作用有多大,就看公司日后的业绩表现了。
03
结语
在医药流通领域,依靠区位优势以及房产资源,第一医药可以称得上是“隐形土豪”。这一特质或许在2025年公司的财报中还会有体现。
今年2月,第一医药公告称,公司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四川中路553-555号、545号、639号三处房屋被纳入征收范围。目前已就征收补偿事宜基本达成一致,拟与相关单位签订补偿协议,可获得征收补偿款合计为56,089,816.67元,支付日期为协议生效后,公司搬离原址90日内。
预计此次征收能对公司的业绩面起到改善作用。不过,征收消息对投资预期的影响应该并不大,主要在于投资市场往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仅看经营数据的增长,也看增长背后企业有多少真材实料,企业自身的业务经营能力才是关键。
这一方面,第一医药还在沉淀。
原文标题 : 第一医药扣非净利润仅687.40万元:上海“隐形土豪”要再沉淀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