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市场需要看到更多药企的反弹故事。
来源|医药研究社
在资本市场,逆风翻盘、触底反弹这样的叙事永远有讨论度。
从深蹲到起跳,歌礼制药就拿到了这样的逆袭剧本。据悉,自2024年8月底以来,歌礼制药股价由0.76港元/股的历史低位一路攀升,到近日最高触及6.52港元/股,创下新高,累计涨幅超750%;目前公司市值也回到了50亿港元以上。
什么振奋了股市?有巨大增长潜力、能够助力公司破局的产品。
根据歌礼制药日前发布的公告,其自主研发的一款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小分子口服GLP-1受体(GLP-1R)激动剂ASC30在美国的Ib期多剂量递增研究取得积极期中结果。这也证明了歌礼制药自身具备把握风口并从赛道突围的实力,或能借此实现真正的“改头换面”。
之前谈到歌礼制药,我们大多关注其在丙肝治疗药物这一核心业务经营上的失利与挣扎,而如今歌礼制药的转型成果正逐步落地,可能也需更着眼于其未来的发展以及对行业的影响。
01
借GLP-1药物
歌礼制药从风口起飞
歌礼制药这轮股价涨势与行业高景气密切相关。可以说,歌礼制药重获资本青睐,很大程度得益于其踩在了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这一黄金赛道,目前也只有真正的风口能激发投资热情。
具体而言,在降糖、减重等需求驱动下,如今GLP-1药物市场的增长已经十分明显。据Frost&Sullivan预测,全球GLP-1药物市场规模于2025年增至282亿美元,于2030年进一步增至407亿美元。
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也是由众多研发成果撑起。药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18日,全球GLP-1靶点在研管线(药物开发项目)有220项,涉及企业154家,涵盖107个适应症。
显而易见,GLP-1赛道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于歌礼制药而言,其实竞争压力不小。歌礼制药能不能从新赛道“卷”出来,也是市场的一大关注重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看该公司的股价涨势,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目前歌礼制药GLP-1药物相关研发成果还是让资本市场满意的。
产品具有差异性优势是关键。
以ASC30为例。据悉,该药物是首款也是唯一一款既可每日一次口服也可每月一次皮下注射的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用药便利性较大,在细分市场具备抢跑优势。
如今,该款产品也已经证明了其落地价值。
据公告披露,此次ASC30取得积极期中结果,是基于一项在美国开展的每日一次口服片用于治疗肥胖症患者(体重指数:30-40kg/m2)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b期多剂量递增(MAD)研究(NCT06680440)。
该项研究包括3个队列,每个队列中8名患者服用ASC30口服片,2名患者服用安慰剂。
在MAD队列1中(每周剂量递增为2毫克、5毫克、10毫克和20毫克),每日一次服用ASC30口服片治疗28天后,肥胖症患者体重相对基线平均下降4.3%。在MAD队列2中(每周剂量递增为2毫克、10毫克、20毫克和40毫克),每日一次服用ASC30口服片治疗28天后,肥胖症患者体重相对基线平均下降6.3%。
作为对比,服用安慰剂28天后,肥胖症患者体重相对基线平均下降0.1%。另外,ASC30在MAD队列1和2中总体耐受性、安全性良好,没有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其他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ASC30也具有一定竞争力。
据悉,ASC30可对标礼来在研管线Orforglipron。此前歌礼制药发布的一份公告显示,经过头对头比较,ASC30对GLP-1R的体外药效比Orforglipron高出2到3倍;在对非人灵长类动物(NHPs)进行的静脉葡萄糖耐受实验(IVGTT)中,与Orforglipron(剂量:6毫克/公斤)相比,ASC30(剂量:1.5毫克/公斤)刺激分泌的胰岛素更多,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总体来看,通过进军新赛道、加码产品研发,构筑竞争壁垒,歌礼制药在打一场“翻身仗”,其意义也不仅在于助推公司自身回归增长。
02
18A第一股“重生”
既关乎自身也关乎行
歌礼制药有多需要新产品撑起增长底气?过往的业绩已经给出答案。
财报显示,2023年,歌礼制药实现收入0.54亿元,同比增长4.6%,净亏损1.45亿元,较2022年缩窄了超5成;2024年上半年,歌礼制药实现营收0元,净亏损1.3亿元,同比增加687%。
这背后,以达诺瑞韦钠、拉维达韦等丙肝药物为主的基本盘受到了市场竞争、需求变化、国谈失利等因素撼动,已经很难支撑公司的增长。在主营业务想象空间不足的情况下,歌礼制药也必然将转变经营方向。
而从目前的产品管线来看,歌礼制药也不仅将增长希望寄托于单一市场。
据悉,在GLP-1之外,该公司正在针对MASH(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等领域的需求,加强ASC40(一款选择性的脂肪酸合成酶口服小分子抑制剂)、ASC41(一种潜在的同类最佳THR-β激动剂)等产品布局,以把握另一个不可错失的风口。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2030年全球MASH患病人数将达到4.9亿人,全球MASH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322亿美元。
从这样的多元化布局中可以看出歌礼制药的增长决心。同时我们也需关注到,歌礼制药作为港股18A第一股,其如今的业务转型、股价抬升或对整个18A板块也有激励作用。
提到港股18A公司的经营面,大众的第一印象就是“寒意明显”。
据沙利文捷利(深圳)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沙利文、捷利交易宝、头豹研究院、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组委会等机构共同发布的《2024年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发行投资活报告》,2023年已上市港股18A企业整体实现营收超500亿元,但仍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仅4家企业实现了盈利。
另外,截至2024年3月31日,64家已上市18A企业中,仅有4家企业的股价仍处于发行价之上。到2024年10月15日,66家公司中,股价低于1港币/股的仙股有7家,占比11%;市值低于5亿港币的有7家,占比11%。
可以看出,港股18A板块的大多数公司仍处在市场竞争、研发风险、资金压力等多重因素造就的困境中,发展低迷也加剧了资本寒冬。
海松资本创始合伙人陈立光曾表示,“这些已经上市的还算优秀的创新医药公司下一步融资都成问题,那未上市的这些企业根本就融不到资了。投资者伤得太深了,投资机构很受伤,二级市场股民们更受伤。”
不过,上述情况也不是永久的。从歌礼制药的股价回升来看,若相关医药公司在行至绝境之时能够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等方式力挽狂澜,并拿出实实在在的转型成果,投资市场还是容易受到鼓舞。作为港股18A第一股,歌礼制药股价阶段性回暖,其实也一定程度证明了18A板块的发展还是值得期待。
当然,受限于资金、技术等,企业能否持续取得产品成果并打开商业化空间以彻底扭转经营局面,仍然未知。现阶段,投资者可以感受到板块有一定回暖征兆,但信心并非完全恢复,需要看到的是更多药企的反弹故事,而不局限于歌礼制药。
原文标题 : 歌礼制药股价累涨超750%:18A企业燃动股市的关键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