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仁药业该反思点啥

首条财经
关注

深度 客观 穿透

敬畏风险、才能行稳致远。

作者:大鹏

编辑:闻道

风品:俊逸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落子无悔,做企业要如履薄冰。这不因一笔近14亿欠款无法追回,华仁药业或将“吃个大亏”。

2025年1月24日,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净利降至-13.8亿元至-11.8亿元。据中国经营报统计,华仁药业2010年至2023年共赚取净利11.99亿元。这意味着,若预告成真,华仁药业将一把梭哈,亏光上市以来13年的全部利润。截至2月10日,华仁医药的预亏额在47家首亏药企名单中金额最高。

不禁唏嘘,何以至此?有无反转可能、后续靠啥翻身呢?

1

大额减值、内控冷思

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将国药药材的13.478亿元欠款全额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双方合作始于2020年,青岛华仁(系华仁药业全资子公司)与国药药材进行医药原料贸易业务。但好景不长,2023上半年青岛华仁决定终止上述业务,并向后者提出尽快回收业务款项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三年合作期内,华仁药业“其他应收款”高企。2020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为2.73亿元、14.19亿元、14.29亿元、13.64亿元、13.70亿元。截至2023年末,华仁药业对该笔欠款累计已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金额0.7亿元。

更不利的是,此时的国药药材已丧失还款能力。据风口财经,华仁药业曾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显示。由于国药药材近年流动资金周转存在一定压力,无法在结束业务合作后一次性还清款项,青岛华仁与国药药材就还款计划进行讨论,于2023年10月12日签署业务合作框架协议书。国药药材同意梳理公司及子公司范围内可供抵押、质押、担保的应收账款、股权、房产、土地、生物性资产、在建工程、机器设备等财产,向青岛华仁提供相应业务款项偿还的增信措施。

一个疑问在于,华仁方面为何允许国药药材“欠下巨债”?

公开资料显示,国药药材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成员企业。主要从事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的批发及预包装食品销售、特殊食品销售和第三类医疗器械销售。

背景显赫,痛点也不少。如长期处于无实控人情况。据中国经营报,国药集团和下属的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只持有国药药材25%的股份,既非控股股东,也非实控人。

且两者间还存在纠纷。2025年1月10日,国药集团表示,国药药材及其所属企业多次出现法律纠纷案件,发生拖欠施工单位甚至农村集体企业款项事件,国药集团经常接到投诉信函。

据界面新闻,国药集团声明称,对国药药材涉嫌侵害国药集团商标权、不正当竞争行为、虚构股东大会会议、伪造股东大会决议、伪造国药中药董事签字、伪造变造公司章程等违法行为,国药集团、国药中药已依法提起诉讼并获法院支持;对国药药材伪造印章相关涉嫌犯罪行为,已向公安机关依法报案。

2025年1月21日,据中国经营报,国药药材位于北京总部办公场所已清空。虽然华仁药业方面表示,将继续与国药药材协商处理欠款清收事项,全力挽回损失。可结合上种种难度可想而知。

更深一度看,这笔近14亿的代垫款及相应坏账准备,还一度陷入参与融资性贸易的质疑。即通过虚构贸易背景、提供融资服务等方式,以实现资金流转为目的的交易行为。华仁药业被质疑通过原料业务打掩护来“输送资金”,既能从中获利,还能美化财报。2024 年深交所曾对华仁发出问询函。

行业分析王彦博表示,医药贸易坏账较常见,但超13亿的数额确实夸张些,抛开主动虚构贸易嫌疑,公司内控疏漏反思、风控力亟待提升应避无可避。毕竟暴露经营风险的同时,一旦监管失察也会对公司信誉、专业性产生影响。

看看前车之鉴,不算多苛求。比如航天动力、江苏舜天等多家上市公司因融资性贸易受到行政处罚,新海退(新海宜)等甚至因此走到退市地步。

2

对薄公堂 高溢价收购是与非

深入一度,除了上述爆出的明雷,还需警惕高企商誉的暗雷。

公开资料显示,华仁药业产品以输液装备为主,还包括腹膜透析液、呼吸科与精神麻醉科产品、医疗器械以及大健康产品等。

2021年7月,为丰富药品品种,增加药品剂型,提升持续经营能力,华仁药业以8亿元收购西安恒聚星医药有限公司100%股权,由此间接持有安徽恒星制药100%股权。

据中国证券报,自收购以来,安徽恒星制药已成功取得11项原料药及8项制剂批件。帮助华仁业务领域从大输液、肾科迅速向呼吸系统、精麻药物领域拓展,为“原料+制剂”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

只是相应代价也不小。据钛媒体,本次交易采用收益法估值结果,标的公司评估价值8.01亿元,净资产增值率达2332.60%。即这是一次妥妥的超溢价收购。2021年报显示,上述收购完成后,华仁药业商誉从年初2.84亿元大增至8.27亿元。

由于安徽恒星制药被收购前的业绩并不稳定,原股权转让方对华仁药业进行了业绩承诺。2020年和2021上半年,安徽恒星制药净利为-108.97万元和3278.08万元。原股权转让方承诺安徽恒星制药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实现扣非净利分别不低于0.6亿元、0.8亿元和1亿元。三年平均净利润不低于0.8亿元。

遗憾的是,最终成绩单不尽人意。虽然前两年达标,但2023年扣非净利仅5196.72万元,导致三年业绩承诺完成率为83.53%。2024年,由于安徽恒星制药经营业绩再度未达预期,华仁药业商誉出现减值迹象,预计商誉减值金额3000万~9000万元,成为全年公司业绩预亏的另一原因。

2024年4月,曲江华仁(系华仁药业全资子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交易对方继续履行《股权收购协议》应尽义务,并履行协议中的违约赔偿责任要求,主张交易对方向曲江华仁支付按本次交易对价总额8亿元的10%计算的违约金8000万元。

玩味的是,2024年9月,安徽恒星制药原股权转让方却又对华仁药业一方进行起诉。认为安徽恒星制药在三年业绩承诺期已达到业绩承诺标准,且华仁药业一方还有尾款没有支付,构成违约。

据中国经营报,5家原告等请求判令曲江华仁向其支付剩余股权转让款2.56亿元,并支付逾期违约金2828.8万元,合计2.84亿元;判令华仁药业对上述诉讼请求中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并且,因本次股权转让纠纷事项,原告已向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冻结了曲江华仁所持其全资子公司西安恒聚星的100%股权,冻结期限三年。

双方各执一词,目前被诉案件尚未开庭审理,对公司本期利润及期后利润的影响尚不确定。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此番拉扯,对华仁药业不是好事。即便业绩承诺对华仁药业有利,股权纠纷的判决向来也是棘手事。商誉高企是一把双刃剑,折射了企业发展活力信心,也暗含暴雷风险,一旦标的成色不佳、溢价过高、后续运营不利,业绩变脸反容易拖累整体盈利能力、甚至主业发展。收购业务本是为做大做强,如今演变成对簿公堂,令人唏嘘。

倘若华仁药业后续诉讼中败诉,面对2.84亿赔偿款,现金流或将进一步承压。截止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货币资金仅1.2亿元。

财报显示,2019年至2023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7.04%、31.80%、56.69%、49.64%、46.46%;财务费用为1725.98万元、633.57万元、6814.60万元、6546.79万元、6334.07万元。好在2024前三季降为41.77%,财务费降至4328万元,但整体占比依然不算低。

3

毛利率连降 寻求“易主”未果

审视业绩面,2021年2019年-2023年公司营收增速为5.64%、10.56%、18.55%、3.76%、1.04%;净利增速8.43%、124.9%、37.81%、38.63%、4.03%。可以看出2023年增长露出颓态。

进入2024年,业绩掉头下行、态势更加严峻。上半年营收下降6.95%、净利下降11.02%。

对于双降,华仁药业解释称,上半年受国家及地方各级集采、价格联动等一系列医改政策深入推进的影响,公司相关产品的销售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上升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2024前三季,公司营收10.74亿元同比下降11.7%、净利0.96亿元同比下降30.3%,第三季营收3.02亿元,同比下滑21.9%;归母净利2231.79万元,同比下滑59.28%。2021年至2023年毛利率50.58%、43.27%、42.72%,2024年前三季度进一步降至36.10%。

这还是缩费下的结果。2024年前三季,华仁药业销售费9729.22万元,同比减少40.34%;主要系报告期内药品销售受集采等政策影响,公司调整销售模式,压缩销售费用所致。

业绩起伏的同时,还伴随实控人、高管变动风波。2024年6月,华仁药业公告称,终止前次筹划实际控制人变更事项并再次筹划实控人变更。

据悉,华仁药业间接控股股东曲江金控,计划将持有的天授大健康的财产份额转让给陕药集团。而天授大健康是华仁药业大股东。由于交易各方未能就财产份额转让的具体条件达成一致意见,该计划终止。目前曲江金控再次筹划拟将标的财产转让给西安健康集团,后者同样有国资背景。

2024年12月27日,华仁药业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解聘洪亮担任的执行总裁职务,其原任期本应至2026年,解聘后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更早些时间,2024年2月,公司高级副总裁、董秘吴聪递交辞职报告,4月李阳辞去非独立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贾学飞申请辞去非职工代表监事职务。8月末,副总裁白鹏因个人原因请辞。

当然,流水不腐、新人新气象,变化本身就代表一种希望。面对不利局面,华仁药业新管理层能否力挽狂澜、带来新变应是一大看点。

4

最大倚仗 轻装上阵

不能否认,业内摸爬滚打近三十年,华仁药业积累了一定实力和先发优势。

2024年,公司连续5年荣膺“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排名跃升至71位。公司官网显示,腹膜透析液产品市占率居国产品牌第一。

医疗器械方面,旗下子公司青岛华仁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医疗器械产品的自主研发、生产、销售,是青岛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4年初至今已取得腹膜透析机管路等13个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和隔离透声膜等3个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

医用包材方面,华仁药业青岛工厂自主生产与大容量制剂配套的包材产品,日照工厂充分发挥“原料+制剂+包材”一体化工厂优势,打造全方位专业绿色包装创新中心及生产基地,实现包材自主可控。

医药大健康方面,控股子公司湖北华仁同济药业责任公司作为华仁药业与同济医院共同成立的产学研一体化合资平台,2024年取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有望帮助华仁完善化妆品业务的研产销产业链建设,提高化妆品市场竞争力,助力“医药大健康”战略实施。

据同花顺,2024年11月8日的投资者提问中,华仁药业曾透露,公司正积极布局饮料、化妆品、健康饮品等大健康产品线。饮料业务包括电解质补充液、纯净水、大桶水、葡萄糖补水液、固体饮料等产品。化妆品业务方面,主要产品有胶原蛋白睡眠面膜、小分子胶原蛋白水、维生素E水润霜、极光晚安精华液、维生素E乳、防晒乳等。健康饮品方面,“华仁同济燕窝胶原三肽饮”已上市,但该系列产品目前销售收入占比还较小。

显然,槽点痛点之外,华仁药业也有积极进取、战略进击一面,拥有先发优势、还培育第二曲线,这些发展活力张性信心,应是企业熬过寒冬、重获新生的重要筹码、最大依仗。

若换个角度看,此次计提减值短期不利业绩表现,但若能实现风险出清,或助华仁药业甩去包袱、轻装上阵,叠加新老业务面的蓄力精进深耕,来年业绩改善、甚至打个翻身仗也不是不可能。

轻装上阵、重新出发,2025能否迎来一个全新开始呢?

本文为首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

       原文标题 : 华仁药业该反思点啥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