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研股份上市首日股价暴涨379%:超声江湖不老,鼻祖地位犹在?

医药研究社
关注

企业的成长往往伴随着危机感。

来源医药研究社

最近,医用超声设备领域的“隐形冠军”大出风头。

据悉,1月22日,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研股份”)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开盘价为30元/股,较发行价上涨347%;收盘价为32.1元/股,较发行价上涨379%;以收盘价计算,公司市值达到137.49亿元。

具体来看,这家公司来头不小。公开资料显示,超研股份成立于1982年,前身为一家地方性科研机构——超声研究所,于1983年研制出了国内第一代量产的“中华B超”,奠定了“鼻祖级”的行业地位。

目前,超研股份的产品也已覆盖全国1.5万多家医院(根据Signify Research统计,超研股份的医用超声设备国内市场销量排名前三),并远销欧美、日韩、俄罗斯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过,尽管已攫取到不小的增量,但挑战当下,超研股份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01

成长性决定了投资价值

从首发股价暴涨的表现来看,超研股份无疑具备一定投资价值。

业绩报告显示,2024年1-9月,超研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61亿元,同比增长10.75%,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增长10.05%。

另外,公司预测,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74亿元,同比增长14.54%,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9.7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14.20%。

总体来看,超研股份的成长性比较显著。而该公司对未来增长的信心或来源于以下方面。

首先,所处赛道增量特征明显。超研股份招股书就提到,作为医疗器械行业的细分领域之一,超声医学影像设备行业规模呈扩大趋势。

根据Signify Research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超声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为197,683台/套,至2020年增加至211,976台/套,预计到2024年将进一步增加至305,989 台/套,年复合增长率为9.13%。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9-2024年,全球超声医学影像设备市场预计增加4.69亿美元,中国将占据60%的增长份额,为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超声医学影像设备消费市场。

近年来,我国也高度重视医疗器械领域的“国产替代”。

比如,2021年5月,国家财政部及工信部发布《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2021年版),明确规定,除心脏超声和具备手术定位引导功能的超声设备允许50%采购进口外,便携式彩色超声诊断仪、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自动乳腺超声诊断仪等8种超声设备均要求100%采购国产产品,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要求100%采购国产设备。

在此背景下,超研股份等相关企业能享受到政策利好。

其次,技术是立身之本。具体而言,医疗器械行业技术壁垒较高,综合了声学、IT、电子技术、医学、材料学、机械制造以及物理化学等跨学科知识。相关企业要想深入该市场、走到较领先的位置,并取得突出的成果,就需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尤其在当前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不断朝多功能化、便携化、多模态融合、信息化和进口替代的方向发展的情况下,相关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也必须再上台阶。

回到超研股份身上,从开发出第一代可量产的“中华B超”可以看出,该公司具有比较深厚的技术积淀,而且近年来其也在与时俱进加码研发。

招股书提到,超研股份是国内唯一同时涉足医用超声影像设备和工业超声无损检测设备的企业,已构建起覆盖医用彩超、便携式DR、多模态医学影像系统等全系列产品的完整矩阵。

智能化发展方面,该公司在业内较早提出了“云彩超”的概念,自主研发了“宏云医学影像网络服务系统”和“医学影像互联系统(麦粒医生)”两个软件系统,提供了云存储和云诊断等云端服务。依托这两个软件系统,公司还开发了智能乳腺全容积超声系统。

另外,报告期内,超研股份配合一家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开发了超声引导的手术机器人系统。该公司表示,未来将着重加强该解决方案的国内市场开拓,同时逐步融入DR免防护技术,实现从医学影像辅助诊断向医学影像辅助诊疗的拓展。

整体来看,立足前景广阔的赛道,“靠技术说话”,使超研股份坚定了增长信心。但是,也要注意到,企业的成长往往伴随着危机感。

02

保持危机感迈向未来

超研股份的危机感同样显现在业绩上。

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84亿元、3.36亿元、3.2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592.08万元、1.27亿元、1.1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87.99万元、1.22亿元、1.02亿元。整体业绩存在一定波动,且规模不大。

这也很大程度反映出激烈的竞争格局中,超研股份尚未形成足够强的市场影响力。

聚焦医学影像设备领域,可以发现国内市场已经涌现出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领先企业,这些公司在不断推进高端化和全球化布局。同时,GE医疗、飞利浦、西门子医疗等国际厂商仍然占据绝对优势。

超研股份在招股书中就直言:“国内大部分的三甲医院长期使用跨国公司产品,设备的使用习惯和品牌消费的惯性仍然较强。 因此,国产设备在大型三甲医院内的渗透率依然较低。此外,在一些科研型超高端产品方面和品牌影响力方面,公司较领先企业仍存在一定差距。”

另外,医疗控费、集中采购等也对医疗器械公司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尽管现阶段的集采主要针对低值耗材、高值耗材、体外诊断等产品,相关政策在设备类医疗器械领域暂未大规模实施。但“技术普惠”理念指导下,未来相关政策在医疗器械领域全面推行的可能性还是较大的。

前段时间,无锡市卫健委就发布了医疗设备批量集中采购公告,计划采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37台,采购预算5053万元,最终中标价为2734.57万,整体降幅达45.9%,中标品牌包括GE医疗、飞利浦、迈瑞医疗、开立医疗等。

随着集采范围扩大,超研股份等公司的业绩表现或会出现新波动。

因此,公司还是需做多手准备,比如丰富产品类型等。据悉,目前超研股份的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收入和利润均来自超声产品,报告期内,超声设备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8.58%、89.57%、88.71%和83.56%。

而超研股份能否打破当前的发展瓶颈,我们拭目以待。

       原文标题 : 超研股份上市首日股价暴涨379%:超声江湖不老,鼻祖地位犹在?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