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共识划重点】《中国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诊治指南(第一版)》

Luffy医学频道
关注

《中国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诊治指南(第一版)》是我国首部关于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medication-overuse headache, MOH)诊治的指南,旨在提高我国 MOH 规范化诊疗水平,使更多病人获益。

一、指南制订

涵盖 MOH 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等临床问题。

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 102 家医院支持。

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医学部人员为主,邀请多学科专家成立指南制订专家组。

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注册,依据相关指导原则和手册制订,经多轮调研起草推荐意见并按标准撰写。

严格循证检索相关文献,按 GRADE 要求分级,结合多种因素给出推荐意见。

经专家论证后发布,通过期刊发表、会议宣讲、媒体宣传等方式推广,按规范定期更新。

二、MOH 概述

定义:原发性头痛病人因过度使用头痛急性镇痛药而出现原有头痛加重或新头痛,停减药后头痛减轻或消失。

流行病学:年发病率约 0.072%,年患病率 0.5% - 7.6%;女性多于男性,患病高峰 45 - 65 岁;占头痛门诊病人 6.1% - 7.4%,专家门诊 30% - 50%;多由偏头痛等原发性头痛发展而来;我国偏头痛、紧张型头痛、慢性偏头痛病人中可合并 MOH 的比例分别为 9.1% - 12.0%、5.7% - 11.5%、40.1% - 66.3%;已诊断 MOH 病人中偏头痛为最常见原发性头痛类型,占 67.9% - 80.0%。

发病机制:涉及痛觉信号调制功能紊乱、中枢与外周炎症反应、遗传因素、行为及心理因素。

危险因素:偏头痛是强危险因素;复方镇痛药物是我国 MOH 病人最常见过度使用类型;年龄、性别、教育水平、伴随疾病、生活方式等也有影响。

三、临床表现

取决于原发性头痛类型及过度使用的药物种类。最突出表现为原发性头痛发作频率增加,原有头痛特征改变,伴随症状程度和频率可能变化。需区分 MO 和 MOH,如部分偏头痛病人存在 MO 但未发展成 MOH,某些癌性疼痛等病人虽有 MO 但未出现 MOH。

部分 MOH 病人依赖镇痛药物,还可合并乏力等症状,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等)常见,睡眠障碍发生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发生率也可能增高。

四、诊断原则及标准

诊断标准的演变:从强调撤药后头痛缓解,到明确 “过度使用” 定义,再到不再强调撤药后改善并增加诊断亚类。

目前诊断标准及原则:

需同时满足原发性头痛病人每月头痛发作天数≥15 天、规律服用过量头痛治疗药物 3 个月以上、不能用其他诊断更好解释。

诊断时要明确原发性头痛类型、是否达诊断标准及具体过度使用的药物类型。

根据过度使用药物不同,MOH 诊断细分为 8 个亚型。

不同类型的 MOH 诊断标准:

单一成分非甾体抗炎药、扑热息痛连续使用超过 3 个月,每月≥15 天,需考虑 MOH 诊断。

复方镇痛药物、曲普坦类药物、阿片类药物、麦角胺类药物、多重种类药物等连续使用超过 3 个月,每月使用≥10 天,需考虑 MOH 诊断。

五、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慢性头痛疾病鉴别,包括排除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等继发性原因,与慢性偏头痛、慢性紧张型头痛等常见原发性头痛慢性类型鉴别,以及与新发每日持续性头痛、持续性偏侧头痛、精神障碍导致的头痛等特殊头痛类型鉴别。

六、治疗原则及方法

病人健康教育:向病人解释过度用药危害,限制或停用镇痛药物是治疗关键,部分病人单独健康教育与药物治疗效果相似。

撤药治疗:

尽早停用或减少过度使用的镇痛药物,推荐完全性撤药治疗联合预防性治疗。完全性撤药可带来头痛频率下降、减少不良事件、节约费用、易正确诊断原发性头痛等获益。若病人不能耐受,可选择限制性撤药治疗,平均每周≤2 天使用镇痛药物。

不同药物撤药方式有差异,多数可门诊完全撤药,部分病人(如应用阿片类等药物、合并严重精神疾病等)倾向于限制性撤药治疗并考虑住院。

撤药期间可能出现戒断症状,如戒断性头痛、恶心等,一般持续 2 - 10 天(平均 3.5 天),也可能长达 4 周,持续时间与过度使用的镇痛药物种类有关。针对戒断性头痛,可采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但多项 RCT 研究未发现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在改善戒断性头痛方面的获益,其在减少撤药期间镇痛药物使用方面有潜在益处;塞来昔布、对乙酰氨基酚等也可能有一定获益。其他戒断症状可对症治疗,严重时可考虑住院治疗。

预防性治疗:

托吡酯:采用缓慢加量的滴定方式给药,初始有效剂量为每日 100mg,最大剂量每日 200mg。常见不良反应有感觉异常等,肝肾功能受损病人慎用,因其有致畸作用,禁用于妊娠期女性。

丙戊酸钠:规律使用后每月头痛天数可显著减少,不良反应有脱发等。患有肝病等需慎用,妊娠期或有妊娠计划的女性避免使用。

阿米替林:小型观察性研究提示其有一定效果,耐受性不佳时可从每日 6.25mg 开始以周为单位逐渐加量,不良反应有口干等。

CGRP 及 CGRP 受体单克隆抗体:如艾普奈珠单抗、依瑞奈尤单抗、加卡奈珠单抗、瑞玛奈珠单抗等,通过选择性阻断 CGRP 或其受体发挥作用,对慢性偏头痛病人合并 MOH 有一定效果。国内仅依瑞奈尤单抗和加卡奈珠单抗正式获批上市,适应证均为成人偏头痛。

除撤药治疗外,针对不同原发性头痛类型应开始预防性治疗。现有研究证据不足,未来需针对紧张型头痛合并 MOH 病人进行更多研究。本指南主要讨论 MOH 病人原发性头痛类型为偏头痛时的预防性治疗药物。目前托吡酯、丙戊酸钠、CGRP 及 CGRP 受体单克隆抗体、A 型肉毒毒素等已证实对此类病人治疗有一定效果。具体如下:

非药物治疗:包括行为干预(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正念疗法)、神经调控(经颅直流电刺激等)、神经阻滞(枕大神经阻滞等)、针刺治疗等。

七、预防复发

MOH 病人撤药成功后的早期(通常为 1 年内)复发率较高。

复发危险因素包括较低的文化程度、原发性头痛类型、过度使用药物的种类较多、药物过度使用的时间较长、既往尝试接受较多种类预防性治疗、预防治疗时间 < 12 个月、伴有抑郁或焦虑等情绪障碍、吸烟和饮酒、中重度头痛强度、较高的头痛频率以及较长的头痛病程等。

预防策略:短期心理治疗、使用头痛日记、坚持预防性药物治疗。

此外,指南还介绍了 MOH 的其他相关内容,如中国头痛防控体系的建设发展、头痛地图的发布等。头痛防控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基层偏头痛临床诊疗能力,实现患者精准就医。而头痛地图汇集了全国通过认证的医院,方便患者找到头痛门诊和专家。总之,该指南为 MOH 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了全面、详细的指导。在实际诊疗中,医生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循指南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复发,以提高临床管理质量,使患者受益。同时,随着研究的进展和临床实践的积累,指南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

       原文标题 : 【指南共识划重点】《中国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诊治指南(第一版)》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