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出品|公司研究室IPO组
文|曲奇
8月27日,必贝特中止科创板IPO,这是2024年内必贝特第二次中止IPO。与上一次财务资料过期不同,这一次必贝特是受到了会计师事务所天职国际的影响。
8月16日,天职国际因制作、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以及伪造、篡改、毁损审计工作底稿等问题被证监会罚没超2700万元,并被暂停证券业务资格6个月。
2023年1月必贝特便顺利过会,但此后必贝特却未能顺利推进上市进程。IPO卡壳19个月的必贝特,如今又因天职国际多了一个阻碍。
科创板过会已有19个月,2024年两度中止IPO
必贝特成立于2012年,前身为广州必贝特医药技术有限公司。2021年12月,贝必特开始为IPO做准备,公司整体由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上交所官网,2022年6月29日,必贝特科创板IPO获得受理,同年7月17日进入问询阶段。2023年1月11日,必贝特上会获得通过。
总体而言,必贝特的IPO之旅前期都较为顺利。
2023年6月1日,必贝特提交注册。然而,2023年下半年A股IPO收紧,必贝特的IPO进程便停滞不前。
迟迟未能获批上市的必贝特,在2024年已两度中止IPO。
2024年3月31日,必贝特因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财务数据,公司IPO中止。
8月27日,必贝特又因所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天职国际因被证监会处罚,又一次中止IPO。
8月16日,天职国际因在奇信股份年报审计中未勤勉尽责,制作、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以及天职国际还存在伪造、篡改、毁损审计工作底稿的问题,被证监会没收业务收入约367.92万元,处以约2339.62万元罚款,并处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
由于天职国际6个月不能从业,必贝特究竟是打算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以尽快重启IPO,还是打算等天职国际可以从业后再度冲击IPO,公司研究室将持续关注。
成立至今尚未实现收入,百亿估值或打折扣
必贝特是一家创新药企业,主要聚焦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
根据上一版招股书,必贝特尚未实现商业化,研发管线拥有6个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核心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或许,正是因为必贝特没有实现商业化即没有收入,公司在过会后迟迟未能上市。
根据2023年6月的招股书(注册稿),2020年至2022年,必贝特均未产生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26万元、-1.37亿元、-1.88亿元,三年累计亏损约3.86亿元。
此外,必贝特预计2023年上半年,公司仍没有实现收入,当期归母净利润为-9700万至-1.02亿元,较2022年同期亏损增长15.04%—20.97%。
此前,必贝特选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申报IPO,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医药企业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
根据招股书,IPO前必贝特估值已达到38.40亿元。必贝特拟通过IPO发行20%新股,拟募资20.05亿元,估值达到百亿元。
然而,2021年下半年医药行业进入调整期,如今A股医药板块已连跌四年,多数医药公司市值大幅缩水。
迟迟未能上市的必贝特,当初百亿估值如今或许要打个折扣。
此外,2023年6月,必贝特表示核心产品BEBT-908已于2022年12月提交PRE-NDA会议申请,预计于2024年一季度获批上市。但截至目前,BEBT-908尚未获批,必贝特仍没有实现商业化,研发明显落后于预期。
更为重要的是,在IPO收紧后,2023年6月智翔金泰成为最后一家按“科五条”标准上市的未盈利企业,此后多数按“科五条”申报的企业纷纷选择终止IPO。
2023年下半年之后,必贝特想通过“科五条”上市本身就有很大难度,现在又因会计师事务所天职国际中止IPO,上市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实控人钱长庚为美国国籍,七成研发费用用于委托研发
2019年末至2022年末,必贝特员工总数分别为37人、55人、87人、136人。其中,2022年末研发人员为105人,占员工总数的77%,核心技术人员为钱长庚、蔡雄、刘新建、范福顺。
根据招股书,钱长庚为必贝特实际控制人且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直接持有必贝特15.28%股份,同时通过担任广州药擎执行事务合伙人控制公司8.59%股份。
此外,钱长庚与蔡雄、熊燕为一致行动人,蔡雄为必贝特第二大股东持有11.14%的股份,熊燕持有8.95%股份。由此,钱长庚合计控制必贝特43.96%股份。
需要注意的是,钱长庚和蔡雄均为美国国籍,重要员工中还有袁志民、施扬、李川源等人也为外籍人士。
2020年至2022年,必贝特研发费用分别为5911.75万元、1.16亿元、1.67亿元。其中,委托第三方研发费用分别为3231.05万元、7258.43万元、9540.08万元,占总研发比例分别为54.65%、73.37%、70.58%。
必贝特表示,随着公司核心产品管线逐步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以及新产品管线投入研发,公司向CRO供应商及医院(研究中心)等进行技术采购额不断增长。
原文标题 : 科创板过会已有19个月,这家创新药公司再次中止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