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生物IPO,有个“隐忍”的创始人

预审IPO
关注

文/瑞财经 程孟瑶

在医药行业里,一直流传着一个“双十定律”,即需要耗时10年,耗资10亿美金,才能将一款药品从研发做到商业化。所以除了专注研发,找钱也是生物医药公司维持生存的日常工作。

一年前刚刚拿到了青岛高科3亿元融资,但华芢生物科技(青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芢生物)已经开始为下一轮融资做准备了。

A股IPO节奏阶段性收紧,CRO企业诺康达闯关创业板被否湃肽生物、华昊中天、华脉泰科、力品药业等多家尚未盈利医药企业主动撤回IPO申请,华芢生物直接将目光瞄向了港交所。

但是,公司成立12年,尚未有一款产品实现商业化,是华芢生物此番IPO难以掩盖的痛点。而且其两款核心产品,进度最快的也才到II期临床,如果一切顺利,入市时间也要等到2027年。这也意味着,未来3年,都不会有商业化产品,给华芢生物带来经营现金流入,面对持续投入,依然有着找钱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华芢生物递表港交所前夕,证监会就《关于修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的决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将第一条第一项“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由“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提高为“累计在8000万元以上”;将第三项“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数量由“5项以上”提高为“7项以上”;被多位生物医药产业人解读为上市审核收紧的又一信号。

由于华芢生物仅披露了2022年和2023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481.8万、3991.5万元,以“新标准”对照,距离“最近3年累计8000万元”的门槛还差一点。

01

贾丽加母子持股37.5%

“90后”儿子担任总裁

华芢生物成立于2012年4月,前身为北京中宏赛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赛思生物),由贾丽加、李得圣、郭晶、李葛卫4人合计出资1000万元成立,共同领导。

2024年4月1日第三次更名为现在的华芢生物。伴随着更名,华芢生物股东构成发生明显变化,创始股东中李得圣、郭晶分别在2018年和2013年,套现1050万元、100万元退出;外部资本进入,鼎晖投资前后豪掷1个亿青岛高科一次性投入3亿;贾丽加儿子王轲珑通过股权转让和增资,成为第二大股东,并且上任总裁。

递表时,华芢生物共有10名股东,其中贾丽加持股19.54%,王轲珑持股17.98%,母子合计持股37.52%;张红波持股17.47%,李葛卫持股12%;外部股东青岛高科持股9.09%,鼎晖投资持股4.83%;员工持股平台青岛华芢持股8.00%,海南华人持股4.78%;自然人宋建青持股5.76%,张鸿持股0.54%。

其中,贾丽加、王轲珑、张红波、李葛卫通过一致行动人协议,共同持有华芢生物66.99%股份,对华芢生物有绝对控制权。

贾丽加同时担任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王轲珑担任总裁、执行董事兼董事会副主席;张红波和李葛卫目前并无职位,李葛卫此前为赛思生物董事兼经理。

贾丽加拥有逾27年的医药行业经验。成立华芢生物之前,曾担任牡丹江灵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的销售经理、北京盛宏业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要负责销售及运营管理。

王轲珑是一位“90”后,2020年10月加入华芢生物担任董事,并于2024年4月调任为执行董事。其个人履历颇为亮眼。加入华芢生物之前,王轲珑任职于Berkshire Hathaway Automotive。随后,成立了北京绿汽科技有限公司,并于2017年4月至2020年9月担任首席执行官,负责整体运营。

曾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和2018胡润30×30创业领袖;2023年5月,成为TNC大自然协会大中华理事成员。

02

李葛卫持股时间超12年

回报率达32倍

“退居幕后”的李葛卫商业履历更加丰富,天眼查数据显示,李葛卫目前在35家企业担任股东,16家企业担任高管,包括新世界策略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云南国一矿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开示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中北电视艺术中心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等;李葛卫于2013年11月加入华林证券(002945.SZ)并于2016年3月至2022年5月担任董事。

2012年赛思生物成立时,李葛卫曾以100万元出资额占据10%股份,并担任董事兼经理,随着时间推移,其退去了职位,但对于华芢生物的投资却不断扩大。

2013年9月,李葛卫通过股权转让从贾丽加手中接过100万注册资本,将持股比例扩大至20%;随后又对华芢生物三次增资,累计1000万元。李葛卫每次加码的价格均为1元/注册资本,所持1200万元注册资本目前对应12%的股份。按照B轮融资后33亿元估值计算,这部分股权价值3.96亿元,回报率高达32倍

03

豪华董监高团队背书 

瑞财经《预审IPO》注意到,除了投资人背景雄厚,华芢生物的高管团队非常豪华,其最新董事会构成中,含财务人员量颇为突出,履历也十分亮眼。拉拢了一帮资深财务人员,可见华芢生物为本次IPO的渴望。

首席财务官、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何鸿添,今年57岁,2023年5月加入华芢生物,曾是华润集团财务部高级副总监,华润啤酒(0291.HK)企业规划及发展部的助理总经理;恒隆地产(0101.HK)投资部高级投资经理;目前还担任广汇宝信(1293.HK)独立非执行董事兼审核委员会成员。

非执行董事苗天祥已经66岁,2023年7月起担任董事,2024年4月调任为非执行董事。从东北财经大学副教授岗位“下海”后,曾在晖致医药有限公司(前身为辉瑞普强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担任多个职位,其最后的职位为大中华区区域办事处主席,2016年12月被中国企业财务评价专家委员会评为2016中国国际财务领袖年度人物

非执行董事林颖42岁,曾担任华润集团财务专业副总监,南京华夏健康产业集团财务总监,青岛鼎晖润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目前一直担任中炬高新(600872.SH)的董事、执行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华芢生物能在2021年拿到青岛鼎晖的融资,或许也有林颖的帮助。

独立董事霍志达50岁,在审计、企业融资和投资银行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丰富经验,为迈时资本的创办人及董事总经理。曾担任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副主任,英高财务顾问有限公司董事。自2019年8月8月以来一直担任新天地产集团(00760.HK)的独立非执行董事。

独立董事李嘉焱60岁,曾是中国光大银行(601818.SH)党委委员(副行长级);目前任职于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副总裁、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副主任。

04

搭上鼎晖投资、青岛高科

估值两年翻4倍

成立至今,华芢生物累计获得了超4亿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鼎晖投资、青岛高科等。2023年5月完成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其估值已经超33亿元。

瑞财经《预审IPO》注意到,华芢生物获取融资节奏与其更名节奏几乎一致,在国企青岛高科的“大树”下,其估值在2年时间里翻了两番。

2020年10月,赛思生物首次更名为北京华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随后分别在2021年5月和10月,迎来张鸿和鼎辉投资的入主,完成Pre-A轮和A轮融资。估值由Pre-A轮后的8.05亿元,来到A轮后的20.21亿元,不到半年时间增长2.5倍。

2023年6月,赛思生物进一步更名为华芢生物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公司注册地址也从北京市变更为山东省青岛市,变“北京”为“青岛”。同年10月,华芢生物拿到青岛高科3亿元B轮融资,每股成本为33元,融资后估值增至33亿元。这一次的更名和“搬家”,显然也是促成本轮融资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

本轮签约可以理解为青岛市崂山区的一次招商引资,融资主要用于华芢生物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TPG项目在二期临床试验的推进,以及后续多条重磅管线的研发。

05

业绩亏损

日常运营依赖融资  

这笔融资对于尚未有产品入市的华芢生物来说有着“续命”功效。招股书显示,在没有产品商业化的情况下,华芢生物近两年经营现金流和投资现金流均处于流出状态,主要依赖融资维持运营。

2022年和2023年,华芢生物的收入分别为0元、47.2万元,对应净亏损8592.6万元、1.05亿元,同比扩大22.4%。其中,2023年的收入为来自向单一客户提供与伤口愈合医疗器械项目相关的研究服务,但该业务不属于该公司的核心业务,业务规模也很小。

华芢生物表示,其绝大部分的经营亏损主要由研发费用及行政开支导致,2022年和2023年,其研发费用分别为3481.8万、3991.5万元,行政开支分别为4422.3万元、4211.7万元。

与此同时,其财务成本也在逐渐增加,同期分别为785.5万元、2358.2万元。其中涉及融资的赎回负债有关的其他金融负债利息分别为734万元和2317万元。

2022年末,华芢生物手中现金储备只剩下1576.5万元,已经无法满足日常运营支出。拿到青岛高科3亿元融资后,华芢生物的资金压力明显得到缓解,手中现金储备一举增加至2023年末的2.42亿元。

截止2024年3月末,华芢生物手中现金储备2.28亿元,流动负债1.01亿元。

06

单个药物研发周期超10年

暂无产品商业化 

华芢生物的主攻方向是发现、开发和商业化伤口愈合的多功能疗法,目前重点开发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药物。其核心产品,Pro-101-1及Pro-101-2,是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rhPDGF–BB)药物,分别用于治疗烧烫伤、糖足。

PDGF是血小板在损伤后分泌的生长因子之一,其能促进(其中包括)新血管的生成、调节炎症并刺激细胞增殖和迁移,最终加速伤口的愈合。由于PDGF药物研发及生产的高壁垒,目前中国还没有商业化的PDGF产品。

截至今年4月底,华芢生物的管线包括10款候选产品。其中7种PDGF候选产品,覆盖广泛的创面愈合适应症,包括烧烫伤、糖足、新鲜创面、压疮、放射性溃疡、干眼症、角膜损伤、日光性皮炎、脱发、痔疮及胃溃疡;1种mRNA候选产品针对实体瘤;2种ASO候选产品,分别针对脑胶质瘤及三阴性乳腺癌。

创新性医药企业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具有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是共识,主打自主研发的华芢生物,已经成立了12年,但暂未实现核心产品商业化。其进展最快的Pro-101-1产品,在中国的开发预计于2025年第三季度启动III期临床试验,有望于2027年在中国推出。在美国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向FDA(美国食药监局)提交IND(临床试验申请)申请。

Pro-101-2产品还在II期临床试验阶段,预计将于2027年第二季度完成。据悉,其Pro-101-2产品研发开始于2013年8月,距今已经超过10年,而华芢生物计划于2030年推出Pro-101-2。

用于新鲜创面的Pro-101-3产品预计2025年一季度向国家药监局提交IND申请;针对脱发的Pro-104产品,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ASO候选产品,IND申请排期则已经到了2029年。

本轮赴港IPO,华芢生物也是想募资用于核心产品Pro-101-1及Pro-101-2的持续临床开发。

07

亲属间轮番倒腾股权

贾丽加累计套现3325万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华芢生物的股权沿革中,贾丽加曾安排多位亲属持股,随后又以“为满足个人及家庭现金流灵活性需求”套现退出,其本人也先后套现3325万元,除了向青岛鼎晖转让股权时有盈利,其余均为原价倒腾。

2013年1月,贾丽加将所持华芢生物10%的股权转让给了罗斌,套现100万元。同年8月,贾丽加再将所持华芢生物20%的股权转让给了李得圣、李葛卫,合计200万元。

2015年1月,罗斌将所持华芢生物8.33%的股权全部转让给王轲珑的表兄弟邵煜博,价值300万元。2017年2月,邵煜博将这部分股权全部转让给王轲珑的表兄弟王绅,价值仍为300万元。

2018年1月,李得圣将所持华芢生物29.17%的股权全部转让给王轲珑,套现1050万元,完全退出。同年10月,为向其他业务活动提供财务支持,王轲珑又将这部分股权平均转让给了贾丽加的妹妹贾秋丽以及张红波,价值分别为525万元、525万元。

2020年10月,贾秋丽为满足个人及家庭现金流灵活性需求,将所持华芢生物14.58%的股权以525万元转让给了贾丽加。同期,贾丽加进一步将这部分股权转让给了王轲珑,代价为525万元。

2020年11月,为满足个人及家庭现金流灵活性需求,王绅将所持华芢生物8.33%的股权,以300万元价格转让给了贾秋丽,与2017年2月受让时价格相同。

随后,贾秋丽再将这部分股权转让给了贾丽加,进一步转让给了王轲珑,价格同样为300万元。

而在2020年12月,张红波则将所持华芢生物8%的股权转让给了宋建青,套现288万元;2021年8月,贾丽加又向青岛鼎晖转让所持部分华芢生物股权,套现2500万元。

附:华芢生物上市发行中介机构清单

联席保荐人: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北京市通商律师事务所

核数师及申报会计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原文标题 : 这个生物IPO,有个“隐忍”的创始人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