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披违规、实控人陷“囹圄” 大参林能坏事变好事?

首条财经
关注

一记棒喝,重塑合规之心!

作者:翊铭

编辑:俊逸

风品:梦琦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生活质量提升、老年化加速,医药业被称“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

海量刚需孕育了“万店药房”。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大参林、老百姓、益丰药房门店量分别为1.29万家、1.31万家、1.24万家,体量可以和奶茶店相媲美。

跌眼球的是,坐拥如此优质赛道,贵为行业龙头的大参林却选择了粗放经营。4月8日,大参林公告称,广东监管局下发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公司董事长柯云峰、总经理柯国强、董秘梁润世因违规信批,被采取监管谈话措施。

4月12日晚,企业再发公告,收到《刑事判决书》,旗下茂名大参林连锁药店有限公司(简称“茂名子公司”)犯单位行贿罪,被罚400万元;实控人柯金龙犯单位行贿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0万元。

据公告,4月29日大参林将发布2023年报。接连频出状况,又恰逢年报披露节点,不禁疑问大参林何以铤而走险、一手好牌没打好?基本面又怎么样呢?

1

大举扩张VS毛利率连降 

要规模更要质量

公开信息显示,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领先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之一,主要从事中西成药、参茸滋补药材及中药饮片、保健品、医疗器械及其他商品的连锁零售业务。

最新财报显示,2023前三季公司营收177.23亿元,同比上升19.61%,归母净利11.74亿元,同比上升27.2%。第三季营收57.31亿元,同比上升12.44%,归母净利2.57亿元,同比上升22.9%。全年营收有望达到250亿元;净利润11.74亿元。

2019年至2022年,营收分别为111.41亿元、145.83亿元、167.59亿元、212.48亿元;净利为7.03亿元、10.62亿元、7.91亿元、10.36亿元。

有规模有速度,不得不说大参林的营收成长性拿的出手。追其原因,不断扩充的门店规模功不可没。2020年至2022年连锁门店量分别为6020家、8193家、10045家,年均增超2000家,2023年更进一步迈入万店时代。截止三季报门店12993家(含加盟店3688家),总经营面积80.95万平方米(不含加盟店面积)。

考量在于,盈利能力却并未匹配跟上。2023三季报毛利率37.05%,净利率6.9%。2019年至2022年,毛利率分别为39.48%、38.47%、38.15%、37.80%,持续下滑。

从净利看,起伏波动也较大,稳健力亟待提升。不禁疑问,企业发展质量如何?是否需警惕大而不强、业绩虚胖?

以2022年为例,总营收212.48亿元,其中直营连锁门店形成的医药零售收入192.4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92.60%。

高比例直营店,势必背负成本负担。以2023上半年为例,销售费中职工薪酬达到14.18亿元,占销售费比54.9%。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认为,除去日常运营费用,直营还需大量初始投资,包括开设门店和仓储等方面的费用,需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大块头也有大烦恼,大量扩店考验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需通过协同整合来实现高效高质运营。一旦管理半径过大,超出自身驾驭能力,要警惕品控风控乱象、负债率高企的可能性,让发展稳健性受损。

中康CMH数据显示,在药品零售业规模扩张的同时,零售药店整体经营成本提升,日均“人效”“坪效”持续走低。国海证券研报也指出,2017-2022年,头部连锁药店的平均毛利率从36.1%降至33.7%。

聚焦大参林,2023年前三季,直营门店月均坪效同比下降23.26元/平方米。另一厢,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2019年至2022年分别为50.05%、54.81%、65.76%、67.06%。2023年前三季为63.28%,高于同业益丰药房、一心堂的54.32%、51.02%,仅次于老百姓的65.99%。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资产负债率高企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企业迅速扩张、业绩快拉升,是发展活力信心的体现,一方面一旦行业变阵、自身经营出现问题,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出现资金链紧张,使企业陷入困境。

不算多苛求。据中康科技瓴西系统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第三季度,全国零售药店店均订单数量明显下滑,从每季度约4000张订单下滑到2800-3000张,下滑幅度近1/3。

追其原因,除了疫情影响,线上买药的降维打击也是重要考量。据时代周报,中康科技商用数据事业部高级研究总监严砺寒表示,疫情培养消费者更习惯通过电商平台找药、囤药,并将在未来相同的场景下使用固定渠道。

2024年3月20日,京东健康发布的最新业绩也印证了该说法。2023年总收入达535亿元,同比增长14.5%;而2022年,大参林、益丰药房、一心堂营收分别为212.48亿元、198.8亿元、174.3亿元。换言之,作为“后浪”的京东健康,最新营收已几乎和三巨头的上年营收总和相当。

2

扎牢品控风控篱笆 

做好“平衡术”

当然,大参林的线下扩张也有战略逻辑。除对抗线上巨头分食,还有政策面助力、市场趋势的考量。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发布《2022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64.39万家。2021年底为60.97万家。一年时间全国新增3.42万家药店,平均每天约有93.70家新药店开业。

报告指出,2022年销售额前100位的药品零售企业销售额占全国零售市场总额的36.5%。其中,前20位销售总额1607亿元,占比超七成。2022年,国药控股、大参林、老百姓位列前三,销售额分别为257.77亿元、221.28亿元和205.15亿元,合计占比超31%。

2023下半年,带量采购、门诊统筹政策加速落地。2023年11月1日,全国首张医保“双通道”电子处方于云南省结算成功。中信建投研报称,统筹门店定位会更类似于医保门店,头部药店具备优秀的关联销售能力以及明显的规模效应,毛利额及ROE水平有望持续提升。

为抓住处方外流、行业集中度提升的机遇,从业者纷纷加速扩张门店。据蓝鲸财经,自2022年末至2023年9月末,6大连锁药房上市公司均实现了门店量快增。其中,大参林涨幅居首位,总门店量攀升至第二位,距离第一名老百姓仅差128家门店。

抢占“窗口期”无可厚非,但要真正黏住市场、吃透头部红利,除了速度规模,还要有品质体验、服务质量。快速扩容下,伴随管理半径不断加大,如何做好两者“平衡术”、行稳致远,也是企业一道灵魂考题。

浏览黑猫投诉平台,截止2024年4月24日,大参林相关投诉累计349条:涉及到价格不透明、虚假宣传等质疑。

如2024年4月16日,编号17372563786显示,一消费者对比价格后发现大参林有溢价,申请退款。

再如2024年1月17日,编号17371030089显示,一消费者称在大参林遭到商家辱骂,要求做出解释。

(以上投诉均已经过平台审核)

诚然,用户千人千面,人人满意不太现实。但还是那句话,消费体验、用户口碑是长期黏住市场、提高门店坪效、优化业绩质量的终极法门。毕竟市场不缺选择,背负高企负债率、面对竞争加剧,多些查漏补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总没有错。

3

信批违规,实控人“翻车

货币资金下降

没错,无规矩不成方圆。深入管理端,风控失守带来的烦恼不止于此。

比如开文的监管调查、实控人身陷“囹圄”。

回顾事件始末。2023年8月18日,大参林旗下茂名子公司就收到茂名市监察委员会下发的《立案通知书》,对茂名子公司进行立案调查;8月24日收到茂名市公安局下发的关于公司实控人之一柯金龙刑事拘留的《拘留通知书》;2023年11月23日收到茂名市电白区检察院《起诉书》以涉嫌单位行贿罪依法提起公诉。

虽企业公告表示,茂名子公司以及柯金龙决定就上述判决向茂名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该诉讼涉及茂名子公司历史的批发业务,业务收入规模占比较低,公司主营业务集中在连锁药店零售业务。柯金龙本人目前未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不参与公司任何的经营管理事务,本次柯金龙涉及诉讼的事项,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运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但值注意的是,直到2024年3月2日,事情经过半年时间,公司才进行公告,被质疑瞒报,严重违反相关信披规定。

同时自家老板、实控人之一被刑拘,上市公司却称不会有“较大影响”,难免让舆论意难平。公开资料显示,大参林成立于1999年,由柯云峰、柯康保、柯金龙三兄弟合力创办。柯金龙是实控人之一,持股比20.16%。

大参林或许也意识到了问题,在同日公告中又表示了致歉,此过程中,公司错误认为该事项对公司生产经营暂未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因案件还在审理过程中尚未判决,公司对于相关信息披露要求把握不准确,未及时进行公告,公司就本次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表示真诚歉意。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是是否晚了些呢?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信披违规历来是监管重点、舆论焦点。不能应披尽披及时披,不仅会破坏上市公司诚信形象、打击投资者信心,还容易与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违规行为相关,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大参林是出于疏忽大意,还是暗藏玄机,交给时间作答。

2023年1月,大参林公告称,拟募资不超30.25亿元,其中16.38亿元用于医药连锁门店建设项目,开设3600家医药连锁门店。

2023年12月又公告称,将募资额由30.25亿元调至18.97亿元。但最终仍以折戟收场,2024年1月23日大参林公告,经综合考虑市场环境情况并结合公司发展规划等诸多因素,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及审慎分析与论证,决定终止上述募资。

据长江商报,自2017年首发募资后,大参林曾两次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均旨在扩大门店规模、改善老旧门店设施、提升物流体系能力及配套运营资源等。其中,2019年大参林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10亿元用于直营连锁门店建设项目、玉林现代饮片基地项目、运营中心建设项目。

次年,大参林再发可转债募集资金14.05亿元,用于医药零售门店建设、老店升级改造、新零售及企业数字化升级、南昌大参林产业基地(一期)、茂名大参林生产基地立库等7个募投项目及补流。

随着募投项目推进,2022年末大参林门店量突破万家,但负债率也居高不下。截止2023年三季度,大参林货币资金36.94亿元,同比下降0.57%,相较2022年末的44.93亿元,更缩水近8亿元。

4

三大亮点 坏事能变好事?

显然,看似风光的业绩也非无懈可击,叠加实控人“翻车”、企业信披违规被罚,大参林需要查漏补缺的地方依然很多。

好在,赛道仍处红利期、发展前景毋庸置疑。

2023年伊始,门诊统筹及配套政策落地,处方外流趋势增强,有望为药品零售市场带来显著增量。特别是中西部等潜力市场,依然大有可为。

据浙商证券分析师孙建测算,我国现在处方外流率约为7%,相比日本70%以上的外流率有较大差距。

聚焦大参林,有券商对2023年三季报点评时称,企业三季度业绩保持较快增长、门店保持扩张、净利率亦有所回升。

深入业务面,数字化、新零售、专业特色药房布局是三大亮点。

数字化方面,大参林已完成“员工在线、产品在线、客户在线、管理在线”四个数字化战略目标,建设了一整套推动企业内部高效运作的管理系统,打造接口化的开放平台体系。

新零售方面,大参林积极拓展O2O、B2C等新零售模式,通过线上平台和移动应用,提供更便捷、个性化的购药服务,成功吸引大批年轻消费者。

随着医药分家政策推进,专业化药房服务与DTP药房网络有望进一步拓展,进而为公司带来稳定的处方药销售增长。同时,公慢病管理领域的深耕细作,有助企业增强患者粘性,提升客单价。

另一厢,2024年以来,大参林持续通过回购、分红等方式积极维护公司市值,提升投资者信心。如3月4日披露公告称,基于对公司未来稳定发展信心和价值的认可,董事长柯云峰提议公司以自有资金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值得一提的是,大参林亦是沪市民营上市公司中高分红的代表公司。2017年-2022年累计现金分红约23亿,累计分红比达50%。

2022年,大参林每10股派现金6元(含税)及以资本公积金转增2股,合计派发现金5.69亿元,占2022年度归母净利的54.98%,分红金额和分红比均创下上市以来新高。

无需累言,大参林也有责任担当、业务精进、业绩成长可期的一面。

人无完人、企无完企,关键能知耻后勇、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放眼医疗业,强合规强专业的大势不可阻挡。头部效应下,行业必然迎来良币时代,比拼耐心、沉心、专业心,谁能率先深耕细作、敬畏质量敬畏合规,谁就可能笑到最后、甚至跻身行业新王。

若从此看,实控人行贿翻车、企业信披违规被罚,是一记警钟、一记棒喝、也是一记精变蜕变的号角。能否越挫越勇、坏事变好事,迎来一个全新自己、更好自己呢?

本文为首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

       原文标题 : 信披违规、实控人陷“囹圄” 大参林能坏事变好事?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