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1日举行的2024年度上海嘉定工业区经济发展大会上,到场的联影医疗带来了自己的诚意。
“我们的助听器项目也将正式入驻‘小镇’。”联影集团旗下子公司上海联影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杨隆梓表示。
根据介绍,联影医疗的助听器项目,聚焦于中高端市场,预计年产能在万台以上。看起来,这是医学影像一哥希望挖掘的新市场。
那么,联影看中的助听器赛道,藏有什么秘密?
/ 01 / 两大增长明牌
从市场现状来看,助听器市场存在两大明确的增长逻辑。
首先,是国内市场渗透率提升的逻辑。
就海外来看,欧美发达国家相较于发展中国家,所在区域听力障碍人群对助听器产品的佩戴和使用的观念更为领先。
据EuroTrak数据显示,2018年,大部分欧洲国家助听器产品的渗透率超过了20%,其中英国、法国等地均超过了40%;日本地区的助听器产品渗透率也达到了14.4%。
就经济水平发展现状以及对助听器的认知来看,国内存在显著不足,这导致国内助听器产品的渗透率不超过5%。
也就是说,随着国内助听器市场渗透率的提升,或许能够带来不错的增量。
其次,则是国产替代的逻辑。
由于高端助听器属于精密器械,不仅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更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导致全球处于高度垄断的格局。
2020年,瑞士SONOVA听力集团、丹麦DEMANT集团、GNReSound听力集团、美国斯达克starkey、WS Audiology听力集团占据全球约90%市场份额。
国内市场也是如此。目前我国助听器行业90%左右的市场份额被巨头垄断,国内企业只能分享中低端市场。这一点,通过北交所上市企业锦好医疗的业绩表现也能看出。2020年,公司高端产品收入占比不到2%,核心收入来自几十元到一百多元的中低端产品。
但随着国内企业实力的崛起,高精尖领域的国产替代,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或许,这也是助听器市场值得遐想的地方。
/ 02 / “模糊”的竞争格局
尽管市场空间令人遐想,但国产助听器市场的竞争格局仍然非常“模糊”。
助听器产品在从模拟机到数字机转化过程中的核心技术门槛,主要是数字助听器芯片和实现助听器相关功能的算法。目前,入局助听器行业的部分选手,在芯片和算法方面均有相应优势。
例如,联影医疗的核心优势,就在于芯片。基于原有业务优势,联影医疗是中国唯一一家自主研发高端医疗芯片的企业,其通用类芯片具有较强的拓展性,能够应用于听力、生理信号检测等领域。
上文提及的锦好医疗,也在自主研发芯片。2022年,其子公司芯海聆自主研发芯片成功量产,并已收到代工厂交付的首批量产芯片。
不过,入局助听器赛道的不仅是医疗企业,也包括互联网企业,例如腾讯、小米、科大讯飞等。这些企业的优势在于算法。
2023年年初,科大讯飞推出了讯飞智能助听器尊享版,新上市的尊享版进行了40dB增益升级,面向中重度听损人群。
另外,资本也在加速布局,一些新生代企业正在加速崛起,博音听力、智听科技、爱听科技等企业相继收获融资。
可以预见,在国产助听器崛起的同时,淘汰赛也会不断上演。最终,谁能脱颖而出还是一个未知数。
原文标题 : 联影医疗看中的助听器赛道,藏有什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