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蔡俊
315消费者权益日到来,大健康向来是大众关注的焦点。
当下的医疗市场,逐渐从专业化迈向消费化的阶段。在过去,大众就医问诊基本以公立医院为主,如今民营医院、诊所、药房已成为新的选择,甚至自己在家体检成为新时尚。
这些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变化,也滋生出消费者的投诉与纠纷。从问诊机构到日常耗材,消费者的选择越多,信息差也就越大。小红书、抖音等互联网平台兴起后,更多的信息涌入。专家医生在这些平台积攒流量、私域转化,消费者们也评分互动。
医疗消费化是新事物,如何应对、怎么处理,各家上市公司的摸索之路还很长。
民营医院的生意经
消费医疗领域,素有“金牙银眼铜骨”说法。在资本市场,眼科服务机构的上市公司远高于其他。
截至目前,眼科服务机构有爱尔眼科、华厦眼科、普瑞眼科等百亿市值企业,牙科仅有通策医疗。究其差异原因,主要是牙科的区域属性更强,导致更难向全国范围扩展。
2023年前三季度,通策医疗的营业收入21.84亿元,同比仅增长2.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2亿元,同比下滑0.67%。
业绩疲软,原因有种植牙集采推广后,牙科医院的利润承压。对此,通策医疗走起小型诊所路线,推出中小型的蒲公英医院。同时,该企业推进并购加盟战略,将率先在湖北、河北、湖南等落地。
目前来看,或受制于区域和扩张的速度限制,网络上鲜有通策医疗的投诉。近些年,不少牙科机构通过抖音、小红书等渠道获客,但相关平台近期已停止该类账号推流。眼科民营机构这边,投诉相对更多。
东吴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一家新建的眼科医院收回成本的周期为7年,年收入高于1亿元的医院可视为标杆。爬坡阶段,新院需要人力、设备、工程等大量投资,对净利润有所承压。
2022年,爱尔眼科、华厦眼科、普瑞眼科的市占率分别为28%、6%、3%。作为后来者,普瑞眼科的策略是扩张省会城市、二线城市,选址从沿海覆盖内地,方式包括并购和自建。
消费者们到服务机构就诊,项目主要有屈光和视光。屈光面向近视患者,服务包括准分子、半飞秒、全飞秒、全激光、人工晶体植入等手术。上市公司看到了这片蓝海市场,同时也垂涎屈光的高毛利,尤其是个性化半飞秒手术的单价,已从1.2万元涨至1.7万元。
有利益,就可能有纠纷。黑猫投诉显示,有消费者投诉南昌普瑞眼科医院。起因是在该院做了半飞秒手术后,发现视觉质量有所瑕疵;之后到该院复查,医生不承认术中存在检查参数的问题。整个过程,该消费者花费近1.6万元。
耗材的尽头是集采
以民营医院为代表的的医疗服务贵,根源还是在耗材上。
以牙科为例,东方财富证券曾统计,口腔种植费的种植体、医疗服务、修复材料、种植基台、牙冠等占比分别为44%、25%、13%、12%、6%。其中,占比最高的种植体就是耗材。
种植牙“暴利”的冰山一角被掀开,集采也随后到来。2023年初,口腔种植系统集采招标,55家参与企业有39家拟中选。欧美品牌的中标价从5000元降至1850元左右,韩国品牌从1500元降至700元左右,国产品牌从1000元降至600元左右。
或因为上游耗材的价格下降,牙科医院的服务单价也降低,从而影响利润。对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利好。种植牙的费用降幅超50%,欧美系、韩系、国产等分别约10000元、3000元、1100元。
眼科耗材方面,逐渐步牙科的后尘。而且,该领域有欧普康视、爱博医疗等百亿市值的上市公司。这些企业主营OK镜,用于防范青少年近视。
2023年6月,OK镜集采落锤。标准片的单片中标价为1760元/片到4050元/片,即一幅(两片)在3500元到8100元。
过去OK镜出厂后,在经销商间流转到医疗机构,最终由消费者购买视光服务,涵盖验配前检查、验配、复诊等。2022年欧普康视OK镜出厂价为1100元/片,但终端价超5000元。
然而,小红书平台上有大量医生在科普OK镜的弊端,如异物造成缺氧、机械性损伤等。还有家长发笔记,说为小孩早晚取摘眼镜时,因程序复杂容易引发亲子关系危机。
增长的红利到了尽头,欧普康视也有点“卖不动”OK镜,2023年前三季度同类产品的销售额仅小幅增长4.46%。该企业预计扣非净利润5.6亿元到6.15亿元,同比增长在10%以内。
药房狂飙的暗门
当民营医院小心扩张时,连锁药房在狂飙突进。
2023年,连锁药房第一梯队的上市公司均迈入万店时代。截至2023年三季度,大参林、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等药店数量分别为12993家、13065家、12350家、10008家。
超过万店是一种什么水平?当然是非常之多,拿餐饮业举例,达到该规模的都是蜜雪冰城、华莱士、瑞幸咖啡等赛道头部品牌。
而且,第一梯队的竞争远未结束。
今年1月,益丰药房公告将扩建3900家门店,资金来源主要是即将发行的18亿元可转债。若进展顺利,该企业的门店数量将突破1.5万家。
与之相比,大参林却受到阻碍。该企业原计划定增募资18.97亿元,用途就包括连锁门店建设。今年1月,该计划宣布被终止,理由为综合考虑市场环境情况并结合公司发展规划等诸多因素。
连锁药房热衷开店,本质是店铺的吸金能力诱人。
2023年前三季度,第一梯队上市公司的单店收入在122万元到137万元。其中,大参林达到136.4万元,超过同期瑞幸咖啡的34.4万元。而且,这还只是平均了直营和分销模式。单论直营,大参林单店的收入约160万元。
然而,扩张的进程中,连锁药房的消费投诉也层出不穷。
黑猫投诉显示,有消费者投诉大参林诱导消费者办理至尊会员卡。过程为在药店购物过程中,导购员一直推荐开通,话术涵盖优惠力度。之后,消费者在某日结算时被告知会员已过一年有效期,且每月返还的是消费券,并非当初宣传的余额。
无独有偶,益丰药房也存在类似投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上表示,其会员等级扣除制度不合理。如此看来,会员卡是提高单店收入的武器,但也是消费者投诉连锁药房的重灾区。
另外一块投诉,就是线上、线下的价差。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反映,同一款药品在益丰药房的价格远高于线上的品牌旗舰店。对此,该企业进行回复但隐藏内容。
家用器械的蓝海
消费医疗走进千万家,除了去医院药房,最直接的方式是家用日常仪器的普及。
近些年,血压计、血糖仪、体温仪、心电监测、血氧仪、听诊器、体重秤等检测仪成为家庭必备选项。其中,血压计、血糖仪、体温仪等成为大单品,各自对应高血压、糖尿病、感冒等庞大患者。
有市场就有做大做强的企业,其中诞生了鱼跃医疗、三诺生物等百亿市值的上市公司。目前为止,国内最大的血压计品牌虽仍是日本欧姆龙,但鱼跃医疗逐渐缩小市占率差距。血糖仪方面,三诺生物已成功实现国产替代,近40%的市场份额是欧美品牌罗氏和强生的总和。
2023年,三诺生物预计扣非净利润2.63亿元到3.34亿元,同比下降5.1%到25.27%。该企业表示,业绩下降是因为持续优化产品结构,部分经营品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且加大了以 CGM为基础的第二增长曲线投入。
这里面的CGM,是指三诺生物新获批的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在国内,血糖监测的渠道分成院内和零售。零售端,该企业的市占率已超50%。院内端,仍由罗氏、强生等进口品牌牢牢占据。
黑猫投诉上,也有诸多针对三诺生物血糖仪的投诉,如降价不给补差价、数据不准确等,购买渠道主要在线上。反馈情况看,该企业基本都进行回复。
鱼跃医疗方面,2023年初曾陷入“发疫情财”风波,相关部门介入调查。起因是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发现,鱼跃医疗、可孚医疗、康泰医学的指夹式血氧仪分别售价299元、169元、128元。
最终,镇江市市场监管局介入调查,鱼跃医疗被处罚270万元。该企业预计,2023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45%到55%,达到18.1亿元到19.4亿元。
黑猫投诉上,鱼跃医疗的投诉主要集中在呼吸机、雾化机、制氧机等产品质量。从购买渠道看,基本如天猫这样的线上平台。
以此来看,消费医疗是蓝海,但毕竟涉及消费者健康和安全,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等,仍需要更严格的监管。(思维财经出品)■
来源:投资者网
原文标题 : 医疗消费化大势所趋 哪些上市公司成了“重灾区”?丨315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