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IPO升温,Biotech美股融资渠道逐渐恢复?

氨基观察
关注

在过去两年时间里,中概股赴美上市的步伐一度趋于停滞,biotech也不能幸免。2021年11月,联拓生物上市之后,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美股上市陷入空窗期。

如今,这一关闭的biotech融资通道,再次缓缓打开。今年以来,已有硕迪生物、依生生物、阿诺医药三家biotech登陆美股市场。

这对于整个行业,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 01 / 中概股赴美IPO回暖

将时间拉回到2020年,彼时美国众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该法案要求在美国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外国公司,必须遵守美国的审计标准,否则将面临退市。2021年12月,《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确定实施。

对于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来说,向美国提供审计工作底稿存在一定限制,许多中概股完全遵守《外国公司问责法》是很难的。因为国内相关规定要求,审计工作底稿等档案应当存放在国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与证券业务活动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概股赴美IPO的步伐逐渐停滞。2021年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有40家,IPO融资额是140.4亿美元;到了2022年,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数量锐减至12家,IPO融资额也仅有4.1亿美元。

不过,好在中概股赴美IPO的步伐并未停滞太久。

2022年下半年,中美证券监管机构签署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信息共享协议,在中美两国监管机构积极磋商下,《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对中概股在美上市的障碍开始慢慢去除。

今年开始,国家各部委的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也对中概股赴美IPO起到促进作用。2月1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境外上市备案管理相关制度规则共6项,包括《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和5项配套指引,自3月31日起实施。

在新规发布之前,中国企业只能通过买壳、分拆子公司及控股公司等方式,以非中国企业的身份在境外上市,这种间接的方式实现境外上市。而在新规发布后,明确将境内可以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在境外发行上市,并全面纳入中国证监会监管,实行统一的备案制管理。

诸多因素加持下,2023年中概股赴美上市IPO开始逐渐回暖。

7月26日,证监会官网显示拟赴纳斯达克上市的新骏羊绒已通过备案。新骏羊绒成为首家获证监会备案通过的赴美IPO企业。市场人士认为,备案制相当于赴美上市IPO常态化,之后会有更多企业拿到备案通知书。

据SPAC Research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赴美IPO上市数量及融资额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共有25家中概股登陆美股,融资规模合计约6.51亿美元,数量和规模较去年同期分别上涨92%和45%。

而根据证监会官网,截至9月28日,已有102家企业提交备案申请。其中,从上市的目的地来看,有71家拟赴港交所上市,29家拟赴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2家拟赴纽交所上市。

/ 02 / Biotech美股融资渠道逐渐恢复

越来越多企业正在积极谋求国际资本市场IPO的机会。生物制药领域,在美股上市的Biotech数量也开始有所回升。

2021年11月,联拓生物上市之后,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美股上市陷入空窗期。但在2023年,硕迪生物、阿诺医药、依生生物三家国内Biotech相继在美股成功上市。

其中,硕迪生物也是2023年首家在美股破冰上市的biotech。就在不到一个月后,3月17日依生生物通过SPAC方式成功登陆美股,成为第一家通过SPAC机制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中概biotech公司。

9月29日,阿诺医药在美股成功上市,募资9800万美元。其中,IPO募资5800万美元,4000万美元来自同期私募。

与硕迪生物和依生生物不同的是,阿诺医药是今年3月证监会备案新规生效以来,第一个完成证监会备案程序在美股IPO的中国biotech。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些biotech在美股的成功上市也释放了一种积极信号:美股融资渠道的再次开启,国内生物科技行业多了一条融资渠道。

毕竟,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要想脱颖而出,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离不开资金的持续支持。

而在过去一年时间里,港股发行难度变成地狱模式,科创板上市审核逐渐收紧,在这样的背景下,美股融资渠道的恢复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原文标题 : 中概股IPO升温,Biotech美股融资渠道逐渐恢复?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