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真实世界的研究结论
通过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数据,我们基本看清灭活疫苗与mRNA疫苗的有效率差别,那么这里就引申出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在面对Omicron或者未来其他传播力更强的病毒变种时,我们应该采用何种疫苗来进行免疫加强?
先看香港疫情的研究数据。对于轻度和中度疾病的保护效果,数据显示,mRNA疫苗与灭活疫苗的第三针同源加强,前者预防力为71.5%,后者预防力为42.3%,均有一定保护作用,但mRNA疫苗保护能力明显强于灭活疫苗。
再看巴西的研究数据。在防住院或死亡方面,灭活疫苗的同源加强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保护率,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衰减速度也很快,3个月以上rVE 14.8% (95% CI 5.4 to 23.2);而在防症状方面,灭活疫苗的同源加强几乎没有提升,加强接种后8-59天rVE 4.0% ( 95% CI 0.2 to 7.6)。
如果采用mRNA疫苗异源加强,在防住院或死亡方面,保护率显著提高,至少维持三个月,3个月以上rVE 66.9% (95% CI 64.7 to 69.0)。
最后看新加坡的研究数据。在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性方面,mRNA-1273(Moderna疫苗)校正后相对风险(adjusted IRR)为0.84 (95% CI 0.82 -0.86) ,CoronaVac(科兴疫苗)为2.37(95% CI 2.29 - 2.46) ,BBIBP-CorV(国药疫苗)为1.62(95% CI 1.43 -1.85)。
而在预防重症COVID-19的有效性方面,mRNA-1273为0.42(95% CI 0.25 -0.70) ,CoronaVac为4.59 (95% CI 3.25 -6.48) ,BBIBP-CorV为1.58 (95% CI 0.63-3.97)。可以看出,在预防新冠感染和重症有效性上,灭活疫苗明显弱于mRNA疫苗。
异源加强是最优选项
通过大量研究和真实世界的数据,我们已经看出灭活疫苗和mRNA疫苗在不同情况下的保护力。面对毒性越来越强的变种,当务之急就是寻找最适合、最可靠的疫苗接种方案。或者说,在现有的疫苗接种方案上,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
前面报告里mRNA疫苗与灭活疫苗的有效性数据对比,其实已经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可行的疫苗优化方案,那就是接种异源疫苗,或者说,接种更强力的疫苗。
对于加强针接种异源疫苗后的抗感染能力,真实世界亦有大规模研究数据可以佐证。最近智利在《柳叶刀·全球健康》期刊上发表一篇研究报告,披露了同源加强疫苗和异源加强疫苗的有效性数据。
此次研究基于约1117万个体,其中约412万完成了两针灭活疫苗以及一针加强疫苗,在接种第三针的人群中,有约192万接种阿斯利康,约202万接种mRNA,约19万依然接种灭活。
最终得出的有效性数据是,在预防有症状COVID-19感染方面,灭活、mRNA、阿斯利康作为加强针的有效性分别为78.8%(95% CI 76.8–80.6)、96.5%(95% CI 96.2–96.7)、93.2%(95% CI 92.9–93.6)。
因此,使用保护力更强的异源疫苗作为加强针接种,是目前以及未来面对变种病毒时更可靠的一个疫苗接种方案。
不久前中疾控相关专家也指出,有研究数据显示,异源接种加强免疫的抗体滴度增加幅度要比同源接种加强免疫更高。
更值得深思的是,根据港大公布的疫苗组合有效率数据显示,按照国内目前大概率接种2针科兴和3针科兴疫苗组合,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而言,在接种180天以后两针科兴的有效率只有1%,而三针科兴的有效率,也仅有8%。
而巴西的真实世界数据也显示,2剂CoronaVac预防Omicron的有效性显著降低。2剂科兴接种180天后预防奥密克戎有症状感染的有效性仅为8.1%,预防奥密克戎重症/病死的有效性为57.0%。
从4月底最新数据来看,我国加强疫苗接种覆盖率约53%,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面对Omicron及未来的未知病毒变种,目前的相关研究进展还在继续,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北京大学谢晓亮组研究发现,接种灭活病毒疫苗后再发生突破性感染BA.1主要诱导针对原始野生型和BA.1的免疫召回反应,而产生的中和抗体主要针对原始野生型和BA.1。疫苗接种及BA.1感染者血清则不能有效中和部分毒株,且对原始野生型和其他突变株缺乏中和活性。
或许,这也从另一个维度证明了,三针灭活疫苗,早已不是最优解。
原文标题 : 真实世界研究报告:灭活和mRNA疫苗怎么选“混接”或为更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