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发展现况分析

火石产业大脑
关注

国内主要企业:华熙生物、昊海生物、爱美客、四环医药、兰州生物、大熊制药、江苏万邦等

国外主要企业:乔雅登、高德美、益普生Dysport、Medytox、Restylane、Juvederm、 Hugel等

产业链上游之医美器械(光电医美设备):由于医疗美容器械研发、注册、获批及认证所需的时间和资金等投入较多,因此行业壁垒较高,多为良性竞争。

从国美市场规模来看,热玛吉、光子嫩肤等爆款光电热门项目拉动光电医美设备终端需求,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能量源无创医美设备市场规模达22亿元,2016年-2021年复合增长率达15.6%。在疫情后快速复苏,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仍将继续增长。

从市场份额占比来看,中国光电医美设备市场行业前四名份额集中度为 75%,是集中度较高的寡占型市场格局,飞顿、奇致激光、科医人和半岛医疗分别占比32%、18%、15%和10%;80%市场份额由进口商占据,高端市场被飞顿、塞诺龙等海外龙头企业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品牌力和影响力所抢占,国产品牌大多占据中低端市场。随着中国技术水平的提高,本土企业市场占比有所提升,国产代替进口趋势越来越强烈。

图3:2016年-2021年中国能量源无创医美设备市场规模及增速数据来源:艾瑞咨询、火石创造数据库

国内主要企业:复锐医疗科技、美中互利、东华医药、奇致激光、半岛医疗和深圳GSD国外主要企业:飞顿、科医人、赛诺秀、赛诺龙等

产业链中游:市场整体处于饱和状态,行业集中度较低,行业内竞争尤为激烈

正规医美机构增速较快,但占比较低。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其中医院类医美机构占比为29.1%,门诊部类医美机构占比为32.9%,诊所类医美机构占比为38%。同时,正规医美机构仅占行业机构总数的14%。正规机构提供的医美“席位”大额短缺,为“黑医美”留下生存缺口。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国内非法经营的医美机构数量超过8 万家。

民营医美机构成为医美供给主力军。公立整形机构由于可选项目较少且基本没有营销推广,品牌效应与服务质量相对民营医院基础较为薄弱,市场份额占比较低。民营整形医院在市场中发展迅猛,其中大型连锁机构以服务质量佳、医疗技术水平高、营销力度大而被消费者熟知,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机构类型。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民营机构收入规模占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总收入规模的81.5%,近十年医美整形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攀升,平均每年新增量约2500 家。

表3:中国医美机构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合规医美从业人员远未满足需求。合规的医生需各地卫生部批准主诊医师资格证,培养一位优秀医美医生需要10 年左右的时间。中国整形业起步晚,与医美发展相对成熟的国家对比,医生平均素质、人均整形外科医生数量等远远不足。

产业链下游:互联网医美平台逐渐成为消费者获取信息主渠道, 消费项目主要集中在玻尿酸和肉毒素两大领域

互联网医美平台(APP)成为消费者获取医美信息服务主要渠道。互联网平台比如新氧、更美等app,可以使价格透明化,消除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通过正品联盟来打消消费者顾虑,进而提升医美渗透率。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1-3月中国医疗美容类APP月活TOP5中,新氧是唯一的百万级别APP,在3月月活跃用户数量突破360万,排名第二的为更美,在监测期间月活维持在63万左右,其他app月活则相对较少普遍低于10万。而在APP用户性别方面,五款APP中女性用户都占据了超过50%的比例,在新氧和更美中女性用户更是接近九成。

消费项目主要集中在玻尿酸和肉毒素两大领域。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手术类医美消费市场占整个医美市场的比重为50.8%,面部项目消费占比较2019年下降了近7%。非手术类消费市场占整个医美市场的比重为49.2%,光电类占非手术消费市场的21%,注射类占非手术消费市场的19%。在非手术医美消费项目中,以肉毒素注射为主力的除皱美容消费,占据注射类医美消费52.9%的比重,居第一位。玻尿酸注射类医美消费占比为43%,居第二位。 

图4:2021年注射类医美消费占比情况数据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产业政策:医美监管政策不断趋严

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以及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出台了多项政策细则,促进医疗美容行业发展。1994年卫生部发布《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首次将“医疗美容科”正式列为医疗机构的“一级诊疗科目”,并发布《医疗机构基本标准》,首次规定医疗美容行业及相关机构的基本标准。此后,多项规定及细则陆续出台,不断规范行业标准。

表4:中国医美相关政策文件汇总表

资料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03小结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起步稍落后于日本及韩国,但得益于人口红利,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未来有望远超日韩。国内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物、四环医药等医美巨头公司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掌握核心原材料和行业话语权,但与国际医美龙头企业相比较,仍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随着 3D打印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医美领域的应用,中国医美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覆盖人群广泛,逐渐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普及。政府将继续加强对医美行业的监管,利好上游医美产品厂商及合规的下游医美机构。 

—END—    

作者 | 火石创造 王桃清 

审核 | 火石创造 廖义桃、殷莉等

运营 | 火石创造 黄淑萍

       原文标题 :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发展现况分析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