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高毅多次调研,这只医械股空间可观

经观财经眼
关注

高瓴、高毅多次调研,这只医械股有10倍空间?

大家好,我是经观君。

每天一篇文章,

每日量化选股,

投资组合帮你赢得持续复利。

开立医疗(300633),昨日接待259家机构调研,包括高瓴、高毅、淡水泉、太平洋资产等大机构。

【业绩】:

上半年营收6.42亿,同比增长32.21%,净利润0.91亿,同比增长332%,扣非净利润增加了3215%

解释一下扣非净利润的暴增,主要是因为去年疫情影响业务下滑,加上商誉减值计提完毕,得出了这么狂野的数据。如果对比2019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幅度是18%和50%,正向走势没那么吓人

【业务】:

开立医疗主营医疗器械业务,有两大核心业务:彩超和内窥镜。其中,彩超营收占比70%,内窥镜占比29%。

1)彩超业务

上半年彩超业务增长了31%,其实这个成绩对开立来说已经很好了。开立作为以彩超起家的老牌公司,这两年被诟病的就是研发速度太保守了,上半年研发费用率比销售费用率少6%。

开立号称造了国内第一款彩超机,与汕超、迈瑞等共争这个头衔。彩超机跟汕超确实有一些扯不断的关系,掌门人姚锦忠在汕超研究所当了20多年研究员,出来自立门户建立了开立医疗,而迈瑞,是国内高端彩超机的创立者。

国产彩超市场,目前低端市场已经基本完成国产替代,中端市场不断扩容,高端市场则是各家要争的方向。

现在的局面是,迈瑞有两个系列的高端彩超产品,但国内的超高端彩超市场依旧是空白。开立医疗上半年发布的超声系列“凤影”,属于高端彩超系列,主要应用于妇科、产科。除此之外,开立还有S60、P60两款高端彩超系列以及新一代中高端产品Elite系列,数量上可以向迈瑞看齐;上半年发布的P40、
P50plus 中高端系列彩超,对业绩的体现在今明年会体现出来。

超声领域的国内市场,2019年是110亿元,随着国产替代的上行,医疗器械的短板补上来了,国产代替进口,量价齐升不是问题。

2)内窥镜

内窥镜系列,是开立医疗在开拓的领域。

一个数据,2018年我国进口内窥镜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0%,其中,德国卡尔史托斯、日本奥林巴斯和美国史赛克分别占据我国47%、23%和13%的市场份额,国产品牌所占市场份额不超过10%.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内窥镜的技术不过关,难以满足临床需求。进口价格高、国内产量少,导致很多基层医院没有内窥镜。

国内做医疗器械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小企业,年营收也就3/4千万,相对来说,在内窥镜领域,开立医疗每年一个多亿的营收,已经是行业领军级别。国产替代上行加上行业集中度分散,内窥镜还有很多营收的可能。

开立医疗的内窥镜,近两个月内取得国内注册的有三个系列:

支气管镜

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并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电子支气管镜是一种在头端部装有图像传感器,将采集到的图像以电信号传输到图像处理系统,然后转化为可视图像的内窥镜,是目前技术先进和临床应用较成熟的支气管镜检查设备。

当前市场上使用的电子支气管镜主要为日系进口品牌,开立医疗于2020年5月首次注册获得电子支气管镜证书,今年的注册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的升级,新产品在图像信噪比与清晰度、产品舒适度、临床使用效果等方面均有所提升,有利于市场推广。

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在消化内镜中是高端产品的代表,在消化内镜整体业务中的占比12%左右,主要用于一些需要介入、穿刺类的复杂手术。

作为介入领域的高端医疗设备,其工艺复杂度高,技术实现难度大。开立医疗填补了国产内镜在该领域研发的技术空白,是国内首家具备高端彩超和高端电子内镜研发和制造能力的医疗器械企业。

腹腔内窥镜

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外科的代表,在外科领域被广泛应用,涉及多种病种和术式。开立医疗的腹腔镜已经完成第二类医疗器械的注册,独立研发的腹腔镜优化了摄像系统和照明系统,可实现高像质超高清分辨率图像。

目前国内腹腔镜市场中,外资品牌垄断了70%以上的市场,总体技术水平仍然领先于多数国产品牌。开立医疗的腹腔镜注册,也是国内医械行业的一大进步。

另外,内窥镜有一个缺点:重复使用会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重复使用时清洗、消毒会增加医院的运营成本,未来的内窥镜,会向一次性方向发展。疫情以来,一次性的内镜增长超过预期,这方面开立有了一定的布局。

除了超声和内镜这两个主要的赛道,开立还在布局光学放大,配合早癌筛查,预计明年三季度注册成功。

在资本市场方面,开立医疗预计10-11月开展定增,高瓴调研这么多次还没有下手,可能在等定增进入。

【结论】:

短期,高端彩超系列的发展,下半年开始有业绩释放;中期,内窥镜的上行,一次性内窥镜的布局等,未来有望成为内窥镜领域的龙头;

长期,国产替代带来的增量,不仅体现在现有领域上,未来医械有更多的替代空间。

截止今日收盘,开立医疗总市值122.3亿元。

本文仅对市场调研做信息解读,不构成投资建议。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