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制霸30年,国产CT球管市场发展前景如何?

动脉网
关注

既定市场份额与增量市场份额分析,国内外企业的发展策略

通过CT市场分析迁移至球管市场分析,得出的结论有些乐观,但若谈及入场,这背后困难重重。毕竟,近半个世纪的技术真空,并非一朝一夕便能补足。

谈起球管背后的制造难题,CT球管研发制造商叶麦默真空的创始人叶华伟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复杂技术、高工艺要求、定制化设备。

“以常见的螺旋CT为例,球管在运行时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要实现这样大的功率并不简单,这里存在一个天然的技术门槛。

其次,球管在使用中处于真空、高温、高速旋转状态状态,要在诸多复杂状态下保证其稳定性与精准性非常难,整个工艺较为复杂。

再谈设计制造球管的设备。制造商不仅需要明白如何制造球管,如何设计工艺,还需要清楚制造球管的设备如何设计。由于所有设备都是定制的,怎么保证设计的设备满足制造要求,这需要企业耗费大量精力,并承担风险。”

迈过了制造中的技术难题,球管厂商只能算入了门。作为CT的核心部件,球管的生产和发展脱离不了CT整机系统的限制,企业不能闭门造车,随意选定方向前进。这意味着,在球管设计之前,制造商必须选定服务的CT厂商设备,整个设计思路必须跟着整机系统。

做好了设计制造工作,下一个问题在于量产。“‘做出来’和‘做得好’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思柯拉特总经理于山告诉动脉网,“CT球管要求高可靠性,它的源头在设计,要诀在严格的工艺流程管理、高精度生产设备。解决了人、机、料、法、环五个相互统一的环节,才能量产出高可靠性产品。如果整机的球管老是出问题,那么哪家CT厂商敢使用企业的球管呢?”

到目前为止,克服了上述问题,能够给出完整解决方案的企业并不多。动脉网对国内CT球管制造商进行了收集与分类,主要包括以下8家。

image.png

国内CT球管厂商盘点

总的来看,整个市场以第三方球管制造商为主,老牌的瑞能医疗发力产线优势,已开发出适配于几乎所有主流CT厂商的替代球管,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思柯拉特则打出高性价比策略,其TureRay350、TrueRay500能够以低于行业头部企业30%甚至更多的价格量产销售,入局中国及国际市场;麦默真空选择的是多元化产品路线,一方面,其通过NMPA审批的RS350、RS500可对大部分厂商CT球管进行替代,另一方面,该公司也在为静态CT研发企业纳米维景定制静态CT用X射线管,稳定中寻求突破。

此外,国内整机厂商的入局同样值得关注,明峰医疗于2019年11月入股昆山医源,昆山医源曾于2016年6月与工信部签署《医用5MHU以上高能X射线管》强基工程项目;并于2019年1月获得NMPA注册证。东软医疗的公开动作较少,2019年7 月曾在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暨 2019 医学装备展览会上设立“关键零部件展区”,展出过自主研发的CT 探测器、CT球管、CT高压发生器等多款影像设备关键部件,但并未透露其球管研发进展。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