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已然成为当代人的头等大事。即使疫苗已经发放至乡村,但按钟南山院士的算法估算,国内疫苗接种率不足10%。
星辰大海就在眼前,医药股成为香饽饽。
在接种热的背后,是无数个医药公司的博弈,而关于赌博这件事,复星医药无疑是最懂行的人。
复星医药的董事长郭广昌,就是个中高手。
来看看这位放牛娃是如何成为千亿富翁的:
第一步:从乡村贫苦人家考进复旦大学。
第二步:拿着3.8万创业开科技公司,挣到人生第一个100万。
第三步:转行做地产,挣到人生第一个1000万。
第四步:实业转型医药,不断并购成立“复星帝国”。
详细的发家史我们不聊,仅从这些人生轨迹就能看出郭广昌是以小博大的赌徒。
从最初5个复旦学子组成的复旦之星,到现在横跨A-H股的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复星医药也是以小博大的高手。
01
复星医药多会赌呢?
2020年,IQVIA发布医院终端市场数据,行业平均增长率是-11.2%,而复星实现了正增长: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6%,净利润同比增长10%,扣除向BioNTech支付1.25亿欧元的新冠疫苗首付款后,现金流还增长了11%。
去年复星医药以5000万美元认购了BioNTech增发的股票,一年内为复星医药带来了5.45亿的净利润,占其上市公司利润的11.6%,绝对是投资界的典范。
今年5月5日,拜登称美国将放弃新冠肺炎疫苗的知识产权专利,本着利空出尽是利好的原则,复星医药又忍不住出手了,上了赌桌。
5月9日复星医药子公司复星产业与BioNTech设立合资公司,而这个合资公司是干嘛的?实现mRNA疫苗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及商业化,换句话来说,就是推进疫苗在国内的面世和接种。
这把子合资,BioNTech以技术专利出资占50%,复星医药以现金或厂房出资占50%,看上去很公平,但从历史的经验上来看,从未有哪家技术出资的公司能占比半数股份,复星医药多半有些跪着了。
很大程度上,BioNTech是妥妥的可得利益者,也占据了大部分的主动权。
BioNTech之所以有主动权,无疑就是mRNA技术的先进和难以复制,在现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复星医药无法放弃大利好。
也因此,郭广昌本人,在官方发布媒体之前,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媒体了。
02
拥有mRNA疫苗的复星医药,一定就是未来的主力军?
这也是很难确定的问题。大家知道,我国目前采用的疫苗是灭活疫苗,相对来说研发周期更长,但更安全有效,便于储存和运输。
BioNTech的mRNA疫苗,研发周期较短,转录的mRNA本质是蛋白质,面临两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一、需要冷冻运输;二、mRNA仍具有未知风险。
灭活疫苗经历过历史考验,虽然效果并不明显,但胜在稳定安心。
mRNA疫苗效率高且效果更明显,只是在现在的情况下,实验数据样本并不足够,mRNA的安全性尚未可知。
复星医药的赌,就是在赌未来医药行业的发展,在赌mRNA技术的成熟。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来看,未来mRNA很大概率会成为疫苗界的主流技术,而传统的灭活病毒会由于较长的研发周期和较低的效率,逐渐被市场淘汰。
豪赌也怕对手强。沃森生物的mRNA疫苗进入临床3期,预计2021年第三季度实现量产,全年产能1.2亿支,不仅能内销还能出口。
而这方面,仅仅拥有mRNA疫苗代理权和销售权的复星医药,即使与BioNTech合作的合资公司真的建厂了,也并不会独当一面。
03
复星医药的业务构成,主要是制药、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服务三大类。
其中制药是收入大头。2020年,复星医药的制药业为其带来218.8亿元的营收,毛利率达61.5%。这部分业务营收占比总营收的72.3%,比例在近三年以来都差不多,足以证明复星产品线的稳定。
稳定的制药业营收,背后是复星医药对于的研发投入。
2020年,复星医药研发投入为 40.03 亿元,占业务收入的 13.21%,同比增长 15.59%其中,研发费用为 27.95 亿元,同比增加 7.54 亿元、增长 36.94%。
相比于同行,复星医药对于研发是重视一些的,虽然是仿制药为主,但复星也有在做创新药的发展。2020年全年有56项在研创新药,占比23%。
众所周知,复星医药还是一家仿制药为主,做投资为辅的公司。
想要在A股做大做强,投资本领必不可少,而复星医药在业内是当之无愧的医药界腾讯。
仅在2020年,就有三家子公司进行并购。
医药公司的“大”,可以为其支撑起足够的研发投入,但“杂”也可能让资本渗透太多,抑制了生产力。
当博弈价值高于投资价值,标的是游资的戏码,不是散户的终点。
从这点来看,复星帝国强大的投资能力,确实有些本末倒置。
在这种情况下,复星医药想要成为A股龙头老大,不能将mRNA疫苗的利好当做唯一的筹码。
在资本这场赌局上,应该有更多的支撑来完成这场博弈,复星医药任重道远。
*声明: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