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策生物希望通过“诊”和“疗”两个手段来提升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
文 | 刘晓潼
近日,国家卫健委新发布了《2019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根据近十年来我国肿瘤登记数据,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
人类不断探寻癌症治疗的方法,从放射治疗到药物治疗,各种新型诊疗模式不断涌现。而肿瘤免疫疗法则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之一,也成为了近年来产业内备受瞩目的赛道。
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从2021年至2023年,中国免疫治疗产品市场规模将由13亿增至10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81.5%,随着更多细胞免疫治疗产品获批,预计2030年免疫治疗产品规模将达584亿元,2023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8.3%,中国市场的免疫治疗产品规模发展十分迅猛。
深圳裕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裕策生物”)创始人兼CEO高志博认为,在目前精准医疗的大背景下,肿瘤免疫治疗的人群有效比例还相对较低,远远没有达到精准治疗的要求,仍有许多肿瘤患者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免疫治疗仍存在很多未被开发的潜力。
据此,以新生抗原检测技术为核心,裕策生物希望通过“诊”和“疗”两个手段来提升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
“诊”代表医学检测
裕策生物基于新生抗原检测的基础,开发了面向肿瘤临床端的检测产品YuceOne? Plus,涵盖药物靶点基因、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免疫通路基因、免疫耐药基因、TMB(肿瘤分子负荷)、TNB(肿瘤新生抗原负荷)、HQ Neoantigen(高质量新生抗原)、MSI(微卫星不稳定性)等多项检测指标,并通过NGS(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肿瘤基因组的点突变、插入缺失、拷贝数变异和基因重排等揭示肿瘤DNA层面的变化,更加全面和准确地评估肿瘤状态,提示治疗效果。目前该产品已进入IVD报证的关键环节。
从检测范围来讲,裕策生物最初针对肺癌及肺癌为主的实体瘤去开发检测服务。高志博认为,检测服务不应仅针对单一癌种,而是面向泛癌种。据此,裕策生物不断优化技术、改进服务,将HRD(同源重组修复缺陷,用于评估PARPi的治疗)等指标纳入检测范围内,并针对食管癌、胃癌、肝癌等国内高发性癌种进行了数据库的建立、解读,以及相关检测技术的开发。
精准诊断作为前提,为癌症患者后续的“疗”打下基础。
“疗”指的是临床转化及治疗
肿瘤新生抗原可用于两个层次的治疗,一是针对可能在肿瘤组织中广泛存在的高频新生抗原开发诊断产品和治疗药物,二是针对不同肿瘤开发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简单来说,就是为药物开发企业提供数据支持、技术支持和样本支持,共同开发肿瘤免疫治疗新药,以及为肿瘤患者提供治疗决策参考。
肿瘤免疫治疗的精准化和个性化,离不开高质量的精准诊疗大数据支撑。裕策生物于2017年联合詹启敏院士发起“中国抗癌· 天梯计划”,目前已累积近万例样本数据,形成了国内较大规模的肿瘤免疫诊疗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库。同时,借助丰富的数据沉淀及高质量的队列数据,裕策生物已完成了多项技术的转化和产品的开发。
谈及未来规划,高志博表示,裕策生物会不断打磨和提升产品性能满足更多产业端口的需求;而产品注册报证作为生物医药企业的根本,目前已经有了较好的进展。
在未来,裕策生物也会继续推动产品的注册流程,也将更大范围地拓展与药企、CRO( 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为此,裕策生物搭建了肿瘤基因组和肿瘤环境检测的多组学平台,为药企在新的免疫治疗药物和治疗手段开发过程中提供各种检测服务;在循证医学方面,裕策生物也在不断强化,希望通过打通药企合作,能在更多的药企临床试验中验证产品价值并转化科研成果,进一步提升裕策生物在肿瘤免疫领域的竞争力。
“在我们看来,肿瘤免疫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体系。它不仅是专家型的,也包括更多的平台、技术、产品来整体提升肿瘤免疫诊断的准确度,找到更多有效的靶点,因此它不能仅靠单一产品解决问题,它需要的是一个平台”,高志博说道,“作为肿瘤免疫诊疗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裕策生物具备平台型的能力,这也是裕策生物一直以来的发展愿景。”
2020年8月,裕策生物完成近3亿元人民币C轮战略融资,由元知科技医疗领投,普华资本追加跟资,该轮融资所得主要用于扩大市场覆盖,推动TMB检测大panel产品报证,建立市场化的肿瘤免疫药企临床研究服务平台。此前,裕策生物曾获得贝壳社、IDG、蓝色彩虹等机构投资。
此外,裕策生物自建了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深圳裕康医学检验实验室,布局江苏IVD研发生产基地,业务覆盖了国内40多个城市、200多家医院,并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发明28项,软件著作权24项。
作者:刘晓潼来源:36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