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丁香园宣布已于近期完成新一轮5亿美元融资。本轮融资由挚信领投,腾讯、高瓴创投跟投,融资资金将用于强化专业壁垒,探索更多医疗健康场景,打造更多专业可信、连续整体的系列健康产品。
据了解,丁香园已经实现规模化盈利,并处于持续增长状态中。在这一背景下,为何会进行大额融资?短期规划与长期战略是什么?动脉网采访了丁香园创始人、董事长李天天,进行详细解读。
走向“上游”,持续巩固专业力量
回溯丁香园20年发展历程,从服务医生出发,逐渐延伸至服务大众、服务企业,历经了业务布局的多次迭代。
2000年,丁香园创立之初主要为医生和医学生提供文献检索、学术交流平台;2006年起,丁香园开始为医疗机构、医疗健康企业提供人才招聘服务;2014年起,丁香园正式布局C端,通过新媒体矩阵、丁香诊所、互联网医院等,为大众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并通过数字化营销助力健康消费品企业;2019年,丁香园正式将“健康更多,生活更好”作为新愿景,更多地关注C端健康需求。
今年疫情期间,丁香园凭借多年来积累的专业内容生产能力,打造了广为人知的“疫情地图”,辟谣科普信息也广为传播。
李天天透露,丁香园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盈利,并处于逐年稳健增长中;同时,基于这20年的探索和积累,加之受到疫情催化,丁香园更加明确地厘清了战略方向:如果把解决疾病比作河流的“下游”,把健康维护比作“上游”,那么,对于丁香园来说,“上游”比“下游”有更多机会。
“‘上游’用户不只是患者,还包括健康人群;‘上游’的场景在院外,包括生活、工作、出行等;‘上游’还能产生更多的产品需求,不再限于问诊、检查等,还包括患者教育、预防医学、公共卫生方面的产品。”李天天认为,结合丁香园团队的组织能力来看,‘上游’有着更庞大的用户群、更丰富的服务场景以及更大的产品开拓空间。
丁香园强调“聚专业力量,做靠谱产品”,以丁香医生主打的内容产品为例,其借鉴了学术期刊的同行评议制度,必须由专业的医生团队审核后才能发布。
李天天提到,丁香园在走向“上游”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巩固供给侧的力量。因此,本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继续巩固医生端专业能力的核心壁垒,持续助力中国医生成长;进一步协同医生、企业、医疗机构等专业资源,探索更多医疗健康场景;并通过旗下品牌丁香医生提供专业可信、连续整体的系列产品,提升大众健康生活品质。
丁香园融资历程,来源:动脉橙数据库
再回溯丁香园的融资历程,总共五轮融资,投资者并不多,融资频率不算高。“我们认为,企业成功与否并不是看融资轮次或者融资速度,关键在于实现了什么用户价值。从我们的现金流来看,不融资也是可以的。”李天天坦言,但医疗健康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需要通过长时间的专业力量来建立用户信任。因此,丁香园此次融资也在于进行长期的用户信任塑造,而非在短期内通过烧钱、补贴等来获客。
B to D to C的战略如何协同?
那么,丁香园将如何实现用户价值?动脉网了解到,今年7月,丁香园发布了医生端与大众端的全新战略,将大众端品牌丁香医生和专业端品牌丁香园连接在一起,形成了D+C“双核战略”;并聚集B端专业力量,借助医生资源和大众资源的广泛积累,帮助B端通过医生触达大众。
>>>>
D端,助力医生成长与收获
面向医生,丁香园的定位是助力中国医生成长。
医生在互联网医疗平台接诊、获得诊金,这是互联网医疗能给予医生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回报。动脉网了解到,一些在互联网上活跃的医生,手机上少则有几个在线问诊APP,多则有十多二十个。
由于丁香园聚焦于大健康领域,医生在丁香园不只能通过在线接诊获得回报,还有更多方式可获得阳光收入。例如,医生参与科普内容的产出或审核,参与课程设计,参与健康消费品的研发等。
李天天举例称,丁香医生与五谷磨房合作推出的一款健康食品,正是由食品营养专家共同研发的。
“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需要终身学习。”李天天说,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是获得更多阳光收入的基本前提。因此,丁香园也为医生开发了丁香公开课、用药助手等教育产品和实用工具,帮助医生提高专业水平。
同时,医生的服务能力也需要提升。丁香园聚集了210万专业医生用户,并挑选出50000名医生在丁香医生平台上为大众服务。“这些都是我们逐一筛选和培养起来的。”李天天介绍,筛选标准即是否有服务意识,在线下,这种意识是不被重视的。“目前,丁香园的医生在线上回答问题时,回答300字的医生占比达88%,500字以上的占50%以上,这是医生服务能力提升的一种表现。”
因此,医生既是专业力量的输出者,也是获得者,在输出或接收专业力量的过程中,医生要么获得回报,要么提升能力。
>>>>
C端,解决院外健康困扰
面向大众,丁香园也不只是通过互联网医院提供在线问诊,更多的是针对大众生活中的健康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李天天认为,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大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了,也一定会更加关注自身健康,医疗健康行业不能再局限于生病看医生的思路。因此,丁香园试图提供更加符合用户习惯的选择,在院外场景帮助大众解决生活中的困扰。
丁香医生是丁香园最典型也是最早的大众端品牌,针对大众的健康问题,丁香医生通过专业的医生团队和内容生产团队,提供循证、科学的健康解决方案。丁香妈妈则是沿用丁香医生思路,在母婴领域推出的垂直类品牌。
新冠疫情期间,丁香医生率先推出“疫情地图”,成为全球新冠疫情数据的主要来源;同时还推出科普辟谣、线上义诊、新冠公开课等公益产品,累计触达超过86亿人次,为全球抗击新冠疫情做出了贡献。
>>>>
与B端伙伴共同服务D+C
李天天表示,医生用户和大众用户始终是丁香园的核心,成为“双核驱动”。同时,最终服务用户的专业力量既需要医生提供,也需要包括药械企业、健康消费品企业、医疗机构在内的B端来共同参与。
在B端,丁香园强化与企业的协同,和医生共同发挥专业优势,做健康生活的向导。面向企业,丁香园不是供应商、也不是渠道商,而是扮演合作伙伴的角色。
以药企合作为例,丁香园并非药品销售平台,而是协同药企的专业力量,共同服务于医生或大众。“我们开展合作前首先就要考虑,某家企业、某个项目是否能帮助医生成长?是否能帮助大众提高生活品质?至少满足一个,合作才可行。”
在健康消费品领域,丁香园与企业已探索出高度协同模式,携手专业医生参与到企业的产品设计研发中。例如,丁香园与健康食品品牌五谷磨房、母婴用品品牌Babycare均已有深度合作。
通过以上展开内容可看出,丁香园不断引入B端合作伙伴的专业能力,共同赋能医生,并与医生一起为大众输出健康属性更鲜明的产品和服务。
难以复制的互联网医疗模式
我们还能看出,丁香园作为成立最早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已经走出了与其他企业截然不同的路径。
首先,丁香园深度服务医生。大多互联网医疗企业与医生是合作关系,为医生提供患者管理工具,达成诊金分成模式。李天天认为,丁香园不只是把医生当成供给侧资源,还帮助医生成长,当医生在平台上有获得感,平台再从中挑选出合适的医生去服务C端用户,这个逻辑是顺畅的。
其次,用户定位不同。互联网医疗企业大多定位于患者用户,再往下细分,则是按病种来划分。丁香园的用户既有患者,也有健康人群。针对健康人群,主要结合其在生活中的健康需求来细分,例如丁香妈妈针对的是母婴人群。
最后,盈利模式不同。药品销售是互联网医疗行业常见的盈利模式,也是更容易实现盈利的模式。在线问诊、消费医疗、信息技术服务、保险销售、慢病管理和家庭医生等也是较为普遍的盈利模式。而丁香园在C端主要通过健康内容和产品收费,在B端主要通过推广服务与合作收费。
整体上看,无法去评判这些差异孰优孰劣,存在即合理,各家企业的业务布局均与自身组织能力、优势资源等相关。不过,丁香园的模式也难以复制,无论是在医生用户还是大众用户中的影响力,均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或投入大量资金就能形成,这也让丁香园更加坚定了要巩固专业壁垒的决心。
明年将会成为今年出台的互联网医疗各项政策密集落地的一年,对丁香园来说,则是延续现有战略,持续巩固专业能力的一年。“高度强化医生端的专业能力,在C端不断探索消费医疗带来的机会,同时深入到特定的人群……不管明年还是更长时间,都是我们在实践和迭代升级中的选择。”李天天表示,针对特定人群,将持续坚持丁香妈妈的探索,力争把用户价值做到极致,并重点关注口腔、皮肤、两性、睡眠、心理等领域,寻找机会按现有战略逻辑去扩张。
关注用户价值是长期要素
今年以来,公立医院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对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李天天认为,公立互联网医院与第三方平台将呈现出协同的趋势,并非直接的竞争关系。
“医院解决的是院内问题、主要针对疾病本身,医院的组织能力也是为解决疾病而构建的。再往前看,医疗教育体系也是为了解决疾病来设计的,并没有专门的课程教医生怎么写科普文章,这种能力医生也很难自己形成,一定要有媒体、广告等人才跨界参与。”李天天表示,丁香园这样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关注点在院外,重点不在疾病,而在健康问题,这部分是公立医院没有精力、也很难有能力去涉及的。
从更长远的角度去看互联网医疗行业,李天天认为,这就像在黑夜里开车,虽然车灯只能照10米远,但车子依然能开上百公里远。因此,看待行业未来时,虽然只能清晰看到短期状态,但企业若有足够的专业能力,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大概率也能走得更远。这其中,最核心的又是用户价值,无论模式怎么变、技术怎么变,始终关注用户需求和核心价值,也是走得更远的基本要素。
作者:张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