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亿点点”小细节改善用户体验
作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Calm在用户体验上可谓是做足了功课。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名词命名
一款产品,首当其冲被人认识的当然是它的名字。Calm——平静,让用户在第一次看见这款APP时就能了解到产品的核心功能,而且词汇简单,好听易记。
创始人Alex Tew表示,Calm虽然是一款主打冥想的应用程序,但是在命名时他会选择尽量避免冥想一词,因为这会让部分人认为这是一项需要进行专业学习的技能,从而产生抗拒心理。
内容保持高频上新
Calm的冥想产品以正念冥想为主,在缓解压力、焦虑、抑郁等方面有经得起验证的突出效果,产品功能的“即时性”显而易见。
同时,APP每月都会定期上新“十分钟冥想”和由世界级冥想专家带来的Calm课程,以此保持用户新鲜感,保障用户留存率。
明星效应带动用户
Calm某些睡前故事的朗读者来头可不小——参演《黑豹》的女演员 Danai Jekesai Gurira、喜剧演员兼作家的 Stephen Fry,和读过《 An Australian Adventure 》的演员Bindi Irwin等人。
追星是当代年轻人一个显著的精神需求,明星作为心理支柱和榜样的情况不在少数,而且借助明星的影响力,可以传递健康生活理念,推动用户树立正确睡眠观。
强调产品功能和使用效果
在冥想课程方面,Calm设置了许多主题,在命名上就明确了课程功效性,强化潜在用户的购买意愿。
除此之外,用户在使用Calm时可以按需定制应用背景和专业BGM,可以是清新的雨后森林,也可以是温暖的红泥小炉,力求让用户身临其境。
探寻独角兽公司的发展脉络
内容付费
目前,Calm的变现主要依靠订阅服务,并非依赖数字广告实现创收。用户可以通过iTunes、Android各大应用商店免费下载Calm。
下载应用后,用户可以免费试听七步放松法的部分内容,如果想要获得更加全面、更加高质的冥想、音乐和助眠服务,则需要进行付费操作。
2014年,Calm的定价为每三个月4.99美元,6个月为6.99美元,一年为9.99美元。
而现在,Calm的内容定价显然经过重新设计:单月付费12.99美元,包年费用为69.99美元。很明显大多数用户会选择69.99美元的包年模式,因为相对来说更加划算。
针对企业端,Calm的收费模式有了部分变化。目前Calm已与众多企业和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机构的员工、老师和学生可以免费使用Calm APP。
融资历程
Calm从2012年创立至今,进行过8次融资,其中金额最大的是于2019年2月完成的B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8800万美元。同时,Calm的估值也达到了10亿美元,一跃成为冥想赛道里的首个独角兽企业。
发展线下业务
虽然Calm的核心是数字化产品,但Calm并不局限于通过线上为用户提供服务。
2015年3月,Calm和Penguin合作推出了同名书籍。这本书在发布后迅速成为英国的畅销书,随后被翻译成中文、德文、法文等语言并在十几个国家地区内均有销售。
2017年7月,Calm推出了公司首款实体产品Sleep Mist(睡眠喷雾),由薰衣草提取物和多种植物精油混合制成。Sleep Mist推出的同一时间,Calm应用程序上新了两篇以薰衣草为主题的睡眠故事。通过芳香疗法和音频疗法的结合,使得Sleep Mist区别于市场上常见同类产品,并且能够更好地提升睡眠质量。
2018年11月,Calm对外宣布完成了对XpresSpa Group(机场连锁水疗中心)的300万美元股权融资。Calm将这项投资视为开拓线下业务的战略,此次投资主要用于增加用户对Calm应用程序和公司零售产品的认知,同时帮助Calm触达到旅行和出差人群,增大用户覆盖范围。
与此同时,Calm和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这次合作,美国航空将会在飞行娱乐系统中提供Calm的冥想及放松内容。
Michael Acton Smith表示:“对于发展线下,目前我们能想到并做到的扩展到零售店、酒店和出版物。未来,我们可能会购买一个岛屿,将其作为一个度假胜地。”
单一冥想应用难以适应国内市场
近年来国内的冥想市场也小有起色,陆续出现了潮汐、小冥想、心潮减压等相关产品。
不过,相较于已经诞生独角兽的美国,以冥想为解决方案的焦虑经济在国内并没有很好地实现本土化。
正念得到了神经科学实验研究支持,脱离宗教和传统文化,强调实践和效果,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改变想法、心态以及处境。但不可否认的是,东方宗教的神秘色彩仍旧是冥想在美国市场走红的加分项。
同时,来自硅谷大佬的力量也带动了冥想应用的诞生和发展。许多硅谷公司都会为公司员工提供冥想条件,众多领导者也会定期进行冥想练习。
但在国内,大众对冥想存在一些固有认知,甚至会直接与“打坐”、“发呆”、“念经”挂钩,很难与宗教完全脱离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冥想的发展。
除此之外,国人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许多人不太愿意为其买单。市场对于冥想的认知也导致了硬着陆的“Copy to China”行不通。
因此,如果冥想需要在国内走进大众视野,必须以科学化、生活化、适配年轻人的产品形态出现,与神秘学和宗教挂钩很难做大。
不过相比冥想市场,国内的睡眠市场表现较好,专注睡眠健康的小睡眠、蜗牛睡眠等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不错的用户反响,前者全网用户量已近1亿。
小睡眠创始人邹邹认为,睡眠场景是一个可探讨可沟通可发泄可分享的场景,用户和社会接受度、关注度高,能快速聚拢人群,形成一个健康小场景入口。因此在她看来,睡眠+冥想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产品布局。
而且除了冥想之外,国人还有改善情绪、考试减压、婚前焦虑等更多实际问题待解决,每个需求背后都是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