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河北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在保定安国市举办,大会举办的“中药生产全程追溯体系构建与实践”、“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医学专家们对人工智能、数据化挖掘中医药经典,守正创新中医药进行探讨。
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廖福龙表示,中医内科学就是一部守正创新的发展史;中国中药协会中药追溯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数字医药研究所所长温川飙,北京新望本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博士张富分别对中药追溯体系建设的技术及意义作报告。
中医药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守正创新的历史
在分论坛上,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廖福龙表示,中医内科学就是一部守正创新发展史。他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脉法》《五十二病方》等医学著作,中医学体系初步形成。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创新性地建立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和脏腑辨证论治体系,为中医内科学奠定了基础。明清时代是中医内科学的成形时期,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首创卫气营血辩证,成为后世诊治温病的准绳。”
廖福龙介绍,现代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具有当代特色,融入了现代科学研究。例如,陈可冀院士等团队有关活血化瘀的研究,在临床诊断中纳入了多项实验室检测指标,也研究出冠心病的有效活血化瘀方药。张伯礼院士在2003年抗击非典时,总结的SARS发病特点和证候特征、病机及治疗方案,被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SARS中医治疗方案》收录。今年,中医国家队在武汉治疗新冠肺炎的实践,进一步丰富了中医治疗瘟疫的理论和方药。
人工智能、溯源、数据化助力当代中医药守正创新
廖福龙表示,利用人工智能是助力中医药发展的途径之一。对中医药经典精华数据化挖掘,包括中医药的标准化,如证候、病名、药名、方剂名等,用多种方法挖掘中医药的智慧。对名老中医经验整理,建立专家系统和中医互联网诊疗。
此外,他还表示,中药种植和药材生产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值得多加研讨,以便促进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药材和药品生产。
据了解,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从事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保证全过程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
在分论坛上,中国中药协会中药追溯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数字医药研究所所长温川飙对“区块链中药追溯”关键技术进行讲解,让更多人了解中药追溯体系建设中的技术保障。
“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温川飙说。他表示,这些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
北京新望本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博士张富也表示,通过溯源服务,可实现全产业链条的数据贯通。最终实现政府质量监管,各环节利益兼顾,产业协同高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