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时代,医疗机构要进行7方面变革

药械网
关注

DRG时代的来临,使医疗服务从经验医疗走向了医疗标准化,使医保定价从数量计发走向了定价精准化。随着国家DRG付费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和系列国标公布,我国医保DRG付费改革已经成为政策趋势,医疗机构应该积极响应、早做准备,向管理要效率,主动推进内部运营管理变革。

具体而言,变革重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转变发展理念。医疗机构要转变项目付费时代的发展理念,从扩床位、抢病人转向病种结构优化,从规模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从项目绩效管理转向质量绩效管理。需要明确的是,DRG付费改革并非是降费、降预算和减少医院收入,而是在保证医疗机构合理发展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确定区域预算总额来促进良性竞争,通过病组均值定价来倒逼减少浪费和过度医疗、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和调整病组成本结构,使其产生提质、控费、增效的内生动力。

第二,优化组织结构。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DRG付费改革工作,成立由主管院长负责的改革领导小组,参与部门包括医保办、质控科、病案室、收费办、临床药学部、信息中心、财务科、经济管理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各部门要明确职责、通力合作,并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各临床科室也可以设置医保联络员,强化对医保服务质量管理和DRG病例分析与反馈。

第三,理顺工作流程。几个核心部门要理顺工作流程,内部做到积极联动,外部做到与医保部门充分沟通。医保办专注信息传递,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病案首页填报、疾病操作编码和病例上传、特殊病例单议申请等工作;质控科专注监控临床路径实施、严控药占比、辅助用药等;临床药学部专注监控科室用药的合理性和经济性;病案室专注疾病和操作编码,做到病案首页书写规范、疾病分类编码、手术操作编码和医学名词术语的“四统一”。

第四,开展常态培训。医保办、质控科、病案室等部门要熟悉DRG分组规则、病组基准、支付政策和规范要求,按照科室特点分病区分业务,常态化地开展DRG知识、临床路径、医疗质量、病案规范、编码填写等院内培训。

第五,推进综合临床路径管理。改变传统的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结合病组标杆均值、诊疗规范和本院临床特点,探索针对DRG细分组的综合临床路径管理,优化诊疗流程,加强质量控制,寻找质量、成本与效率相均衡的最优路径。

第六,驱动临床绩效量化考核。在院内盈亏总体平衡导向下,建立以DRG运行数据为依据的临床绩效考核标准,重点考量反映医院、科室和医生组诊疗能力的病例组合指数、权重、时间指数、费用指数、药耗指数、三四级手术(操作)等指标。绩效考核体现激励为主、处罚为辅、兼顾特殊、分科核算、内外科平衡原则,但量化结果只需驱动到科室和医生组,不与医生个人收入相挂钩。

第七,制定医院长期发展战略。重视所积累的DRG大数据,通过应用DRG大数据来适时调整发展目标,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定位、保证社会责任、巩固优势病组、开拓特色病组、实现质量-成本-效率最优均衡的长期发展战略。

前四项是医疗机构在DRG改革启动阶段就应着手开展的工作,后三项是在持续改革过程中长效推动的工作。总之,在DRG时代,“顺应改革趋势”“主动变革”“向管理要效率”是医疗机构保持良性发展的永恒主题。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