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智慧经济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吸收新科技革命成果,它的落地不仅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也给医疗行业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自从20世纪90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经过多年发展帮助美国在互联网信息产业建立了全球领导者地位,在政府推动下,通过系统化、规模化引导在关键、战略性新兴技术领域进行投资与布局,加速技术到商业的转化。
进入21世纪20年代,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汽车等不同簇技术的发展,单用信息高速公路这个概念已经无法涵盖这些技术的本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给了这些创新技术簇一个很好的总结与概括。如同公路、铁路、水、电、煤等传统基础设施一样,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等是我们新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面向未来的社会只有奔跑在这样的新基建上才能够创造出最大的生产力,才能够为社会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新基建的加速发展势在必行!
2020年5月,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正式提出了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其中的“一新”便是指的新基建。报告指出,发展新基建就是要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除了新能源汽车外,新基建的主要话题均与大健康产业有着紧密的联系,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都是大健康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支撑。新基建的落地必然带动大健康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老百姓健康福祉的提升。同时,新基建的落地也给互联网医院、5G医疗应用、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医疗以及健康物联网应用等医疗新技术带来发展机会。
互联网医院的新基建机会
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医院建设成为行业关注的话题。疫情期间,患者不敢进入医院,但看病用药的需求仍然存在。通过互联网医院,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与医生远程连线获取帮助,在这股刚需的推动下,疫情期间“好大夫”在线问诊的数据为2019年同期的6倍,“丁香医生”在线问诊的数据为2019年同期的10倍。
在巨大的需求推动下,各地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建设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2020年2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随后各地互联网医院建设纷纷提速。浙江、北京、天津、福建、上海等地陆续发布相关政策,各省主要医院的互联网医院逐渐面向公众开放,如北京医院互联网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
然而,疫情也暴露出互联网医院建设的不足。对互联网医院平台型公司来说,疫情期间不少公司出现因访问量过高带来服务器瘫痪、医师人数不足、服务质量不理想等问题。对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来说,公立医院相关系统信息化建设缺乏,临时建立的互联网医院在用户体验的流畅性、稳定性和与内部系统的对接和整体互联网医院服务的管理上都出现不少的问题。
疫情如同一场大考,考验了各家互联网医院平台、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的基础能力,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对新冠肺炎秋冬季复燃的担忧正成为后疫情时代医院升级自身互联网能力的动力,结合新基建的巨大动能,互联网医院在各省市的发展必然加速。
对互联网医疗来说,在线医保支付就很好地体现了新基建属性,在线医保的打通将极大地释放在线的医疗需求,给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会。疫情当口,这个原本需要数年才能看到胜利曙光的难题得到了极大的突破。2020年2月28日,国家医疗保障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杭州、武汉等城市就率先启动了在线医保结算支付功能。
此外,国家医疗保障局还在疫情期间联合支付宝、微信开通了全国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电子凭证的用户在医保定点医院或药店凭借二维码即可以进行医保支付。突发的疫情已经让医保局的专家对互联网医疗开始有了深刻而全面的认识,随着新基建的推进,相信在线医保的打开将会越来越迅速。
5G医疗应用的新基建机会
严格来说,5G不是独立的应用,只是一种网络技术,不过这种网络技术如此重要乃至于不少医疗应用明显地打上了5G的烙印。
随着人类对新技术商业化转化手法的日益成熟,从2G、3G、4G到5G,每一代通信技术的成熟速度都在不断提高。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原本计划于2020年启动的5G商业化提前到2019年6月正式启动,此次国家新基建政策再次为5G商业化加速。上海市政府已经率先发布了上海版新基建“35条”,其中就提到要在2022年完成3.4万个5G基站建设。
5G技术的普及对医疗场景的拓展将会发挥重要作用,最典型的场景便是远程手术,早在2018年我国就陆续有不少5G远程手术的试点。借助5G技术高速率、低延时的特点,位于千里外的医生能够为医疗水平不够发达地区的患者进行高水平的手术,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这在4G网络时代几乎不可能做到。4G网络延迟在10毫秒左右,如果是一台心脏介入手术,医生很可能因为时间差造成冠脉破裂而导致手术失败。在5G网络条件下其延时仅在1毫秒左右,几乎零延迟,极大地降低了远程手术的风险。
此外,在急救车场景里5G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患者进入急救车后生命体征、影像等数据就能实时地传递到决策中心进行远程诊断,决定患者需要送到的医院。在急救车抵达医院前,相应的绿色通道已经开放,医生与手术室也已经准备好,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5G的广覆盖能力也在医疗场景里发挥重要作用,5G基站理论上能够在每平方千米覆盖超过100万个智能终端,是4G网络的100倍,这为院内机器人应用的发展提供了网络支撑。院内常用机器人如查房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感染控制机器人等,往往会配置多个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需要进行网络连接。在4G网络条件下已有的基站信号覆盖手机、电脑等常见智能终端已略显吃力,对新型智能应用来说,显然无法支撑,而5G网络的普及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疫情期间防疫码的推出使城市的精细化防疫管理变得更为现实,防疫码背后基于的是卫生健康、民航、铁路以及地理位置信息等多数据源的大数据原理,是健康大数据的最典型应用。
疫情呼唤医疗大数据。疫情当口,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与腾讯公司宣布了与大数据有关的合作,双方共同成立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重点关注流行病筛查、流行病疫情预测预警等领域。腾讯公司还进一步研发医疗联邦学习框架,在保护不同医院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完成疾病预测模型,为医疗大健康的各种潜在应用如慢性疾病防控、疾病早筛、医保控费等探索新方向。
疫情期间涌现的各类大数据应用让整个社会看到了医疗大数据的真实价值,以往还是落在口头的医疗大数据已经开始展现应用价值。在抗疫的推动下,以往叫喊多年难以解决的医疗信息孤岛在多部门协同下局部地、以火箭般的速度被打通,这给各级决策层都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在新基建的驱动下,后疫情时代的医疗大数据的建设无疑会被提速。
同样将受益于新基建的还有人工智能医疗技术,基于医学影像等的疾病早筛、辅助诊断等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肺癌筛查、心脏风险预警乃至疫情期间的新冠肺炎人工智能辅助检测等诸多领域都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平安好医生”多年来在人工智能辅助咨询领域更是取得了数亿人次线上问诊的实绩。
人工智能对解决医疗资源供给端的不足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不过,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落地尚有两个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如何不断完善并提升人工智能医疗技术,提升诊断方案在不同场景不同数据源下的准确性。二是如何实现规模型的商业化落地应用。新基建政策的推出在这两个方面都将有利于推动人工智能医疗技术的升级以及商业化。
新基建的号角已经吹响,这是属于我们的“信息高速公路”。新基建的落地将成为提升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抓手,是发展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布局。对参与其中的企业来说,也必将在其中能找到自身的定位,获取属于自己的市场,成长为新时代的主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