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LKIN Laser如何做到一秒治疗青光眼?

动脉网
关注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盲性眼病。随着眼压升高、视神经萎缩,青光眼将带来不可逆转的眼盲。目前,青光眼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

据WHO预测,2020年全球原发性青光眼将达到7964万名,其中11.2%的患者将失明,中国全人群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将达到2182万名,占全球27.4%。

尽管青光眼致盲后不可复明,但通过一定治疗手段降低眼压,仍可控制眼疾发展,延缓视野损伤。目前,针对青光眼的治疗手段包括眼药水、口服降眼压药物、激光治疗、手术等。药物通常是青光眼治疗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药物治疗存在几个问题即患者依从性差、伴有副作用、成本高,在资源匮乏地区药物使用亦是治疗青光眼的一大障碍。

据BELKIN Laser统计,中国青光眼患病人数占全球20%,患者超过2000万,仅有500名青光眼专家和36,000名眼科医生。当下手术及激光治疗所建立起来的专业壁垒,导致只有少数专家能够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供需之间的不平衡,凸显出患者治疗需求缺口。

另一方面,选择性小梁激光成型术(SLT)虽克服了青光眼用药的依从性、副作用等问题,但传统的SLT设备需要由专业的青光眼大夫通过房角镜接触角膜进行操作,这种接触可能引发潜在的角膜刮伤和感染。同时,SLT不能够用于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亚洲”青光眼也成为了该治疗手段普及的一大阻碍因素。

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从2013年成立到2019年,经过六年对产品的深耕,BELKIN Laser研发出了一秒钟全自动青光眼激光治疗设备BELKIN Laser DSLT(Direct SLT),仅需按下按钮便可实现治疗。DSLT不仅降低了医生对设备使用的学习曲线,而且为青光眼治疗带来了更高的操作效率。

DSLT使用的便捷性,使更多的白内障外科医生、普通眼科医生以及验光师能够为患者提供青光眼护理,而不再需要专业的技术和技能来执行传统青光眼激光治疗(SLT)。与此同时,DSLT还能够同时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扩大了激光治疗范围。解决了上述青光眼治疗难题。

截至目前,BELKIN Laser获得了由Rimonci Capital(睿盟希资本)和Santen Ventures, Inc.(参天制药风险投资公司)共同领投,BioLight Life Sciences、CR-CP Life Science Fund(华润正大生命科学基金)和C-Mer Eye Care Holdings(希玛眼科医疗控股有限公司)跟投的B轮融资,其中CR-CP Life Science Fund为本轮出资额最高的投资方。BELKIN的累积融资额达1225万美元,用于支持在中国与欧洲的临床试验。

青光眼治疗范式颠覆

BELKIN Laser创始人兼医疗主任贝尔金教授,在与青光眼专家Mordechai Goldenfeld博士共同撰写一篇关于“激光辐射与人体组织相互作用”的文章后,萌发了一个想法——能否研发一种快速且简单易用的青光眼激光治疗方法?而这也成为了DSLT的思想雏形。

BK.jpg

BELKIN Laser创始人兼医疗主任Michael Belkin

经过BELKIN Laser团队产品的不懈探索,一秒钟全自动青光眼激光治疗设备DSLT最终诞生,当初贝尔金教授的思想雏形也由此变为了现实。

DSLT使用极为简便,只需按下操作按钮,便可在约1秒钟时间内传送120纳秒的激光束至角膜缘,避免与患者眼睛进行直接接触。通过将激光束照射至位于眼后方的眼引流区域-小梁网(TM),可增强眼内液引流,以降低眼内压,消灭青光眼的主要危害因素。

007zEkVVly1gaowf0w1a3j30rs0rs783 (1).jpg

DSLT产品示意图

DSLT为何能在1秒钟的时间内实现青光眼治疗?Daria Lemann-Blumenthal告诉动脉网,BELKIN Laser拥有独特差异化技术。DSLT复杂的图像采集技术和眼部算法跟踪技术将赋能影响自动识别系统,实现对青光眼患者治疗区域的精准定位。并通过自动检测眼球运动,对治疗区域进行实时校正提高治疗精准度。

2014年,BELKIN Laser耗时6个月,以28个患者为试验对象,完成了概念验证并将该项验证发表于以色列《青光眼杂志》。该项试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采用BELKIN的方法进行无前房角镜检查,控制组通过内部SLT传统方法进行前房角镜检查。结果显示传统SLT治疗方式与DSLT治疗效果相同,但DSLT副作用更小。同时,经过一年的随访,SLT与DSLT在眼内压降低幅度上并无差异。

33.jpg

临床验证相关数据

2019年,BELKIN Laser在欧洲委员会Horizon 2020计划的支持下进行了GLAUrious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评估DSLT与SLT相比下的非劣效性。研究表明,DSLT更为安全有效,且可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

经多维度横向对比,不难发现相较于传统治疗方式BELKIN的解决方法更具优势,不仅能够应用于所有青光眼类型、克服依从性问题,同时还能作为初步治疗手段使用。BELKIN操作的便捷性打破了青光眼治疗的专业壁垒,使更多医生有能力对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在技术层面上,BELKIN的解决方法能够防止眼压波动对角膜、眼部表面或者眼角结构造成损害,且使用后无模糊影像。

55.jpg

青光眼治疗手段多维度优劣势对比

应当指出的是,最近在《柳叶刀》上发表了一项临床试验,即LiGHT试验。试验数据表明,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经参数对比,在青光眼治疗上,激光治疗优于滴眼剂治疗。

在完成以色列的概念验证和首个人体试验后,BELKIN Laser目前正在欧洲和以色列开展GLAUrious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预计于2022年初完成。BELKIN Laser也将分别于2021和2022年在欧洲和美国获得商业化批准,其DSLT商业设备将有望于2022年上市。

针对青光眼外部非接触式激光治疗创新BELKIN Laser在不同国家及国际专利组织申请了相关专利保护,同时激光自动定位眼部传输的方法均在中国以及其他国家获得了授权。目前BELKIN Laser已提交申请更多专利。

BELKIN Laser持续创新的源动力

事实上BELKIN Laser的CEO Daria Lemann-Blumenthal与公司的缘分从小就缔结下了,Daria Lemann-Blumenthal的父亲Michael Blumenthal教授多年来一直是贝尔金教授的导师。父亲在眼科研究上对Daria Lemann-Blumenthal的熏陶以及贝尔金教授对此的热爱使他们再度走到一起。

在加入BELKIN Laser之前,Daria Lemann-Blumenthal曾任以色列最大的私人医院Ein-Tal首席执行官6年。同时,Daria Lemann-Blumenthal拥有法学学士学位,并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特拉维夫大学获得行政MBA学位。

这些经验不仅给予了Daria Lemann-Blumenthal丰富的管理经验及业务开发、项目管理、团队管理能力,也给予了她更具前瞻性的视野。Daria Lemann-Blumenthal告诉动脉网,当Rad Biomed Accelerator联系她是否有意愿领导新公司时,她为BELKIN Laser这所具有挽救数百万人视力潜力的公司所吸引,果断地选择了加入BELKIN Laser。

00.jpg

BELKIN Laser CEO Daria Lemann-Blumenthal

BELKIN Laser的创始人兼医疗主任贝尔金教授扎根眼科研究领域,帮助BELKIN Laser构筑起专业壁垒。贝尔金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也是ExPRESS青光眼分流术、Optonol的发明者。

在学术研究上,贝尔金教授任特拉维夫大学眼科名誉教授,并于2004年在特拉维夫大学成立了眼科研究所,领导眼科技术实验室的Sheba医学中心。同时,贝尔金教授拥有剑桥大学的科学硕士学位和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

BELKIN Laser拥有一群才华横溢的执行人员和工程师,在各自领域拥有20年的专业知识,并由在医疗设备领域拥有20年经验的首席运营官Eli Makdasi领导。BELKIN Laser采用经典的企业启动结构,内部沟通效率高且注重团队之间的合作。

123.jpg

BELKIN Laser团队

“我们的指导团队会分享他们在研发过程中迸发的任何想法。”Daria Lemann-Blumenthal说道。自由与融洽的交流环境是BELKIN Laser团队能够不断在产品研发上实现突破的一大核心。

Daria Lemann-Blumenthal告诉动脉网,BELKIN Laser的IP经理Zachary Sacks博士,非常擅长将团队中的创新的想法转化为专利。

青光眼治疗的困境与曙光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激光首次被应用于眼科领域以降低眼压,到2001年FDA首次批准SLT并迅速被医生采用。激光治疗在青光眼治疗领域应用的有效性不断得到印证,历经时光的打磨该项技术也愈发成熟。

未来,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青光眼患病率与治疗费用亦随之持续攀升。传统技术是否能够迎接这一挑战,成为了青光眼治疗领域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都在针对青光眼治疗技术进行创新性研究与试验,以期颠覆青光眼治疗范式,逐步征服极端复杂的青光眼治疗难题。可见青光眼市场未来仍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而BELKIN Laser在青光眼治疗上的创新突破,也为我们带来了参考性意义与价值。

作者:张彩妮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