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检测试剂出海暴赚?

亿欧网
关注

一根长长的棉签深入喉咙底部,探到下呼吸道,来回轻拭——这是医生在对新冠病毒的潜在感染者进行核酸检测取样。疫情期间,这样的采样动作在国内最高峰时能达到3.5万人/天。

数字背后是规模巨大的检测试剂盒产量,国内的新冠病毒的检测需求基本被成功满足,而且使用的几乎全是国产自主研发产品。

这还不够。

新冠病毒肆虐到全球后,与疫情期间其他的医疗物资面临巨大缺口一样,检测试剂盒也是如此。据东兴证券4月13日分析,海外累计检测试剂盒需求量约6500万人份以上,而实际上,85%以上的人群都得不到检验。

国产检测试剂在利润的驱动下,漂洋过海。当然,也要从海外市场掘金而归。国外标准认证或注册的医疗物资生产企业清单,是国内检测试剂出口的必要条件。目前,国内已经有189家生产新冠检测试剂企业获得出口资质。

出海是很多国内企业自救和开拓海外市场的机会。对于本身在国内有正常业务规划,且其新冠产品已拿到中国注册证的企业来说,出海是他们去拓展海外渠道、建设品牌的一个尝试;而那些已经研发出新冠产品,但在内尚未取得注册证,无法参与国内市场的企业,转战海外更像是特殊时期的自救之举。

扬帆起航,征战海外市场,这似乎成为疫情期间国内检测试剂厂商的不二选择。

能赚多少?

“从1元/根以下涨到3—5美元/根。”浩悦资本合伙人李逸石长期关注IVD行业,他观察到,一根棍挑一点棉花,司空见惯、技术含量较低的咽拭子,去海外一晃,身价就上涨十倍有余。

检测试剂盒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一家国内企业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外销到欧洲一个国家,应用的是胶体金法,销售价格约为197元/人份,而湖北省集中采购相类似产品的报价可低至12.9元/人份,价差超过了15倍。

4月27日,华大基因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香港医学与沙特阿拉伯王国NUPCO在中国香港签订协议,合同金额2.65亿美元,按照当日汇率,合同金额高达18.7亿元,而2019年度华大基因营业收入不过28亿元。

面对如此诱人的市场,有的企业检测产品本非主营业务,但为了赚钱匆忙上马。也有的企业在国内尚未取得注册证,无法参与国内市场,却直接转战海外,赚钱自救。

一位相关医疗投资人告诉亿欧大健康:“出海大多可能只是想赚一些短平快的钱。”

作为检测试剂厂商,诺唯赞医疗也参与到此次出海,他们不仅取得了国内注册证,也获得了欧盟、菲律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认证,其总经理唐波坦白说,抓住此次机会,短期确实可获得可观的现金流。

为了获得最佳经济效益,选择需求更加旺盛的市场无可厚非,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可忽视,不能因为产品性能无法达到国内市场要求,而绕过国内市场出口海外。

“这是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无论对行业、企业发展,还是对国家形象而言。”唐波认为,诊断试剂是技术活,单纯只是想赚一桶金,这钱并不好赚。一旦出现问题,企业会招致各方的指责和处罚,甚至倒闭。

“中国制造”试剂盒确实在海外疫情一线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国内体外诊断行业只是一个“依葫芦画瓢”的学生。

新冠肺炎检测试剂所属的行业,业内人称之为“IVD”,也就是体外诊断,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体液、血液、尿液、组织等人体样本进行检测,为医生临床诊断提供决策依据,被称为“医生”的眼睛。

从目前国内IVD行业现状看出,国际巨头依旧把持着国内头部市场,并长期霸占了国内市场的大半壁江山。据第一创业整理,2018年“罗、雅、丹、西、希”五大外资巨头市占率就高达55%。

blob.png.png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