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2020年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大幕,“数据”一词再引热议。全国政协委员孙洁在一份提案中表示,应建立统一的健康医疗数据平台,并鼓励医疗机构与保险行业开展数据互联对接。受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百姓,都意识到了数据、信息“互联互通”的迫切性;而进入后疫情时代后,如何治理、应用和开放国民的健康医疗数据,充分发挥医疗健康大数据的价值?成为我国新医改进程中,整个行业都在加速思考的课题。
其实,“健康医疗大数据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在医疗健康领域并不陌生,受产业链多方密切关注,也早有榜样先行者。自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以来,这一“超级支付方”就将建设一套全国统一、技术先进、数据集中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作为历史使命之一。
据去年6月国家医保局一份相关文件披露,“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立运行20多年,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体系,难以适应医疗保障治理现代化要求。目前还存在制度分割、结构失衡、管理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需要不断规范、创新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运行机制、服务手段、标准规范。在此过程中,信息化和标准化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
因此,2019年,一项浩大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及多样化的应用好比一条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建成后将覆盖我国近14亿人口、3260个医保经办机构、12万各级医保工作人员、99万家医疗机构、50万家药店、7600家药品厂、26000家医用耗材厂,以及3000万家参保单位。这一前瞻性的国家级布局明显早于今年初刚登上风口的新基建大数据中心。
近年来,随着政府数据不断开放应用,医疗健康领域的数据价值逐渐显现:既可以满足群众需求,也能促进培育新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继国家局项目后,各省医保信息化平台项目两年内将快速落地,带来超过百亿市场空间,因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工程”下14个子系统的中标厂商就是这样一批拓荒者和掘金人,他们代表了目前国内医保信息化领域的第三方排头力量;凭借着了解国家数据标准的优势,在后续各省医保信息平台建设中,身影活跃。
有券商分析认为,过去中国的金保系统厂商一共13家,但在国家医保局项目招标中进行了重新洗牌,传统金保厂商中只有四家(东软集团、久远银海、创智和宇、易联众)入围了该项目,而东华、卫宁、创业这三家医疗IT头部公司趁机切入了医保信息系统。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平安旗下大医疗健康领域的一家独角兽——平安医保科技也进入了国家医保局项目,成为平台第七包(宏观决策大数据应用子系统、运行监测子系统)承建厂商,并在多个省平台项目崭露头角、弯道超车。
据悉,平安医保科技负责承建的两个子系统相当于整个工程的“中枢大脑”,是数据汇总和数据分析中心,也是智能输出窗口,建设至今已将进入初验阶段。其中,运行监测子系统汇集了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各子系统的数据,以图表化的方式,向医保管理者提供多终端、全方位的医保业务和基金运用情况展示,彻底摈弃过去的“业务数据黑盒”状况,帮助医保管理者及时、全面了解基金运行情况,为快速决策提供量化分析支持。
而宏观决策大数据应用子系统则借助大数据技术和精算技术,帮助医保管理者动态化掌握全国各地医疗保障制度运行情况,、研判内外部环境变化对政策的影响,挖掘内在规律,提前预警风险,为医保管理者持续优化医保资源配置、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供决策支持。
基于国家医保局平台的建设探索,平安医保科技继续创新先行,开始在各地积极探索“数据中台+数据应用”的医保大数据综合治理产品,全面助力各地政府提升医保治理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