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量采购实施成效得失
毫无疑问,药品带量采购最大的受益者是实施带量采购地区的患者。比如,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第二批带量采购的药品平均价格降幅就达到53%,最高的降幅还达到了93%。对于使用这些药物的患者自然是皆大欢喜。
在相关患者之外,受益最大的是这些入选药物的原研药生产厂商。因为带量采购的对象是国家拟定的,国家有意要扶持自主研发的原研药生产厂商,因此在选择谈判对象时总会优先选择这些药品的原研药生产企业进行谈判。这就给了坚持自主创新的药企更坚定的信心。未来,随着国家在原研药的继续倾斜,入选带量采购名录的药物国产替代趋势会更加明显。
当然,任何一种政策的实施都不可能只有利没有弊。带量采购即使是百利一害也终究有它的弊端。
首先,国家虽然没有直接从价格上干预药物的生产和销售,但国家主导了相关药物的流通也会间接影响药物的使用。比如,国家的带量采购后,就会把采购的量分摊下去,医院就要完成国家给的药品使用指标。于是就出现了本来一种病可以用这种药,也可以用那种药,但疗效有差别。不过其中一种药是属于带量采购范围之内的药物,有使用指标任务。于是医生为了满足医院完成任务的需要,就优先考虑使用这种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而不是优先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用药。这就是行政变相干预了医疗处方的开具和药物使用。
其次,因为在部分地区带量采购药品的销售范围仅限于公立医疗机构,导致零售药店的药品和这些公立医疗机构的药物同品不同价,患者自然会跑到公立医疗机构进行购买。这不仅对零售药店是一个致命打击,还会造成医院的医疗负担突然加重,更在打击了医药代表这个中间商群体过后又滋生出新的窜货药贩(甚至有可能就有部分医药代表转行干这个)。他们会通过关系和后门,从医院那里非法拿到廉价药物,又转手卖给患者。这些现象在带量采购只在上海或4+7城市试点运行,尚未全国范围推广的时候尤为明显。
最后,就是对于零售药店和医药代表这两个行业利润的压缩,这其实不能算是弊端,属于时代发展必然带来的行业淘汰和转型。
解决弊端的方法
对于行政可能干预到医生的用药问题,我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药物被纳入带量采购,这个问题就不会成为问题。当然有人会问,把所有的药物都纳入带量采购当中来,由国家进行采购,可行吗?从现在的技术条件来看,当然是不现实的,这需要预估太多的药品用量,计算量太大非人力可以做到。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许在未来更加智能化的时代里面,全社会的每一种用药需要多少是可以比较精准预估出来的,那就可以办到了。当然,太遥远的事情没必要提前考虑,从当前说,除了进一步扩大药品带量采购的品种之外,只能从行政手段上严禁医院出于完成指标为目的给患者开药。
其次,是把民营医疗机构也纳入带量采购的范围当中。其实这个工作早就从2019年年中就在一些地区开始实施了。2019年5月15日,在还没开始实施带量采购之前,山东省药品集中采购网就发布了《关于民营医药机构试行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的意见》,将该省民营医疗治机构、连锁零售药店也纳入带量采购范围当中。接着,很多省份也跟着施行。
至于打击从医院倒卖的不法药贩,就只能从医院的管理入手了。每一种药都要严格进行数字化管理,从哪进,从哪出,出多少进多少都要有详细记录,这就跟医院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挂钩了。但这项工作在大医院可以做到,但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则非一日之功。在这些基层医疗机构数字化尚不能做到绝对严密的情况下,需要相关监管部门进行严格的市场管理,对违法分子严厉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