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详解森亿智能、开立医疗与腾讯觅影代表的AI医疗三足鼎立模式

算力智库
关注

除森亿智能外,还有以下的AI医疗初创公司。

一文详解森亿智能、开立医疗与腾讯觅影代表的AI医疗三足鼎立模式

资料来源:算力智库整理

这些初创公司的特点主要为:在各自垂直领域或固定场景应用上具有核心的技术优势,且是AI医疗发展相关技术的创新地和发源地。但对于大多数因政策红利刺激爆发的初创AI医疗公司来说,相关技术在落地场景应用和变现上仍欠火候。

互联网平台巨头:

全链布局,资本的发动机

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在资本积累和技术应用方面有先发优势,它们的入场既说明对医疗领域前景的看好,也为医疗健康行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带来新的方向和机遇,利用自身平台特点和优势进行全链布局,投资并购,堪称AI医疗资本的发动机。

腾讯率先深入应用端,先推出 “微信智慧医院”为患者提供智能导诊、在线问诊服务,接着投资碳云智能布局基因数据产品,又推出“腾讯觅影”,进军辅助诊断领域,以多维度探索医疗大数据价值。

腾讯觅影是互联网+医疗的产物,聚合了内部包括AI Lab、优图实验室、架构平台部等多个顶尖人工智能团队的能力,把图像识别、大数据处理、深度学习等领先的技术与医学跨界融合研发而成。

在腾讯觅影产品的后端,还拥有一个AI医学实验室,除了顶级的人工智能算法专家之外,还邀请了全国顶级的医疗影像科的医生和许多全科医生全程参与设计。

腾讯作为国内互联网的巨头公司,其丰富的财力,资源,以及算法上的优越性为腾讯觅影开疆扩土打下了坚实的后盾。相较于上文”小而美“、”逆资本而上的“的森亿智能,腾讯觅影更像是“富二代”的产物。

一文详解森亿智能、开立医疗与腾讯觅影代表的AI医疗三足鼎立模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首先,在产品的定位上,腾讯觅影的首个病种就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不同于阿里和百度等巨头都集中在肺结节诊断上,腾讯觅影迎难而上聚焦食管癌,这是全球首次AI与内镜结合的尝试。

研发团队首先对数十万张食管内镜检查图片进行分类,采用双盲随机方法,由不同级别医生进行循环评分标注,完成上述工作之后,交由腾讯AI技术团队进行图像处理增强,借助深度学习技术,腾讯觅影具备筛查可疑食管癌的能力,准确率超过90%。

而自产品上线以来不到短短半年时间,腾讯觅影依托食管癌筛查系统、微信支付、智慧医院及 “国家队”身份,不断布局线下医院,甚至以城市为单位“攻城拔寨”,并逐渐渗透到了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开始出现与创业公司竞争的苗头。

虽然腾讯觅影的医疗AI产品在成立初期并不占有绝对优势,但凭借腾讯完善的医疗服务布局,其发展势头迅猛,不到半年的时间,腾讯觅影的合作医院数量接近百家。并在随后的两年间,腾讯觅影成功利用AI医学影像分析辅助医生筛查食管癌、肺结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直肠肿瘤、乳腺癌、宫颈癌等疾病,并且可以通过AI辅诊引擎辅助医生对700多种疾病风险进行识别和预测。

一文详解森亿智能、开立医疗与腾讯觅影代表的AI医疗三足鼎立模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纵观全局,腾讯觅影也只是腾讯旗下在医疗版图中的一环。良好的生态一直都是腾讯布局的核心战略之一。微信智慧医院、”腾爱医疗“、腾讯云、企鹅医生等”正规军“已早早布局。

腾讯率先深入应用端,先推出 “微信智慧医院”为患者提供智能导诊、在线问诊服务,接着投资碳云智能布局基因数据产品,又推出“腾讯觅影”,进军辅助诊断领域,以多维度探索医疗大数据价值。

此外,阿里和百度也均利用自身平台特点和优势进行AI医疗布局。

阿里以构建云服务、AI技术为重点,布局医疗智能化。相继推出阿里健康APP,提供购药、问诊、慢病管理等服务;在辅助诊断领域推出阿里健康doctor you,与医院合作进行产品研发,并搭建互联网医院及医联体服务。

百度的优势集中在人工智能,因此将重心放在AI新药研发领域。在投资方面,至真健康(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曾获百度千万战略投资,而北京康夫子健康技术有限公司,其股权结构有也由百度百分之百持股。

BAT巨头们的资本支撑对AI医疗发展推动明显,但是这些巨头们的竞争也会在侧面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2015年腾讯和阿里抢投一家成立还不到三年的移动医疗公司——医联,腾讯和马云云峰基金B轮投资4000万美金,企业估值飙升膨胀;而据不完全统计,腾讯投资40+医疗企业,投资总额超300亿元,因为有些投资仅仅是为了跑马圈地并没有充分结合自身平台特点,所以总体表现平平。

AI医疗产业:

背靠“三个代表”,真的稳了吗

从上述微观企业层面来看,我国人工智能医疗发展已形成以传统医疗企业赋能设备数据挖掘、初创AI医疗企业深耕领域技术研发和互联网巨头全链布局资本助力为主的格局,数据、技术、资本齐备,产业发展底气十足,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数据上:如果把人工智能分成算法、算力和数据三个维度,则现在行业主要的机会集中在数据及应用层面,竞争的核心在于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然而对中国AI医疗企业而言,市场中有大规模潜在的数据,但是却无法被整理、利用起来,因为中国医院内数据的数量庞大,但75%以上是非结构化的,不能发挥出大数据的挖掘价值。

技术上:中国的人工智能尚处在弱人工智能阶段,虽然当前基于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上的突破,AI在机器人、语言识别、虚拟助力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但对于大多数受政策红利爆发的初创AI医疗公司而言,技术力量是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阻碍。

资本上: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资本实力雄厚,但是一些为了布局和竞争而产生的滥投、抢投现象不止,不利于业内企业的发展。

传统医疗企业、AI医疗初创公司、互联网平台巨头三类玩家各有优势,推动AI医疗产业发展,但在数据、技术和资本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仍要进一步完善。

作者:Ripple、发哥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