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家政策对医疗行业整肃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非公妇儿产业也迎来新一轮洗牌,呈现出良币淘汰劣币的趋势,新的行业格局微微冒头。
2018一年之间,民营妇产医院遭遇滑铁卢,由于新生儿数量在下滑,压缩了市场规模,无疑加剧了竞争。
新入局者不断摸索,无法形成良性商业模式,负面消息不断,又让资本感受到一些寒意,有的甚至萌生退意。
2019年资本冷静,妇儿医疗机构也已经收缩,经营不善、品牌影响力不足的机构已经被逐渐被淘汰,良币驱逐劣币格局初现。
而今年5月国度卫健委宣布的《康健儿童动作打算2018~2020年》提出,将来3年重点增强妇科、儿科两大科室建树,成立细分临床重点专科,晋升相关处事本领,而且明晰优化诊疗资源设置,确保配齐相关设备。
新生儿防治缺陷体系被前置,这无疑是对于妇儿产业的一次新机会。
同时还有国家卫健委日前印发《社区医院基本标准(试行)》和《社区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试行)》,明确鼓励有条件的设置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床位。
据《2018中国妇儿医疗机构白皮书》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适育年龄女性约1.56亿人,中国中产阶级人群的崛起及二三线城市的崛起,中国女性及家庭对消费升级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优质的中高端医疗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强。”
同时90后陆续进入生育高峰,新生代父母在选择妇幼医院时更注重服务的质量以及人性化体验,相比于产品的质量和性价比,价格已经退居到相对次要的位置。
在儿童医疗方面,更倾向于选择精细化的养育方式,也形成了“妈妈主导型”消费的妇儿医疗服务,公立医院由于资源有限无法满足相应需求,非公医疗趁势崛起。
如今,医疗水平、基础设施、品牌形象和服务是用户选择妇儿医院时最看重的因素。
非公妇幼医院主要包含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和诊所三大主体,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将服务与产品结合,通过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满足了多元化用户需求。
据公开信息显示,在全国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到,中国妇儿诊所有5676家,儿科诊所则有6427家,占比分别为3.9%和4.4%。
在妇儿诊所领域,由于高壁垒和强技术性的限制,如今多数妇儿诊所为单体小型诊所,但目前也在快速发展,中产阶级消费能力充足的中心城市出现规模较大的儿科连锁医疗机构频次较高,主要位于北上广深这些一二线城市。
非公妇幼企业包括美中宜和、和睦家、和美医疗、新世纪医疗等也在迅速发展壮大,主要依赖高端和定制化的依赖服务实现在消费上的区分化发展来获取用户但资源问题仍旧是一大难题。
一直以来,发展非公立儿科医疗机构被视为缓解公立儿科医院看病难问题的一条现实路径,目前政策也是给予支持。
但由于妇儿医院的高投资、长回报期,单纯的财务投资机构一般存续期不够长,自然在这方面的涉猎不会特别多,也相应会对投资标的更挑剔。
此前,包括唯儿诺、育学园以及美华等均获得了数亿元的市场融资,已算万里挑一。
据行业观察者花美男介绍,妇儿医疗投资当前呈现“做大切小,瞻前顾后”的特点。
所谓做大,就是往大体量(如综合体)发展,切小,从诊所切入,小投资广布局(特别是儿科);瞻前,把产业链从传统妇科产科向前延伸,比如辅助生殖,顾后,往后发展,比如月子中心、产康、医美。
未来,要满足备孕期、妊娠期、分娩期、产后期等包括备孕指导、产前检查、孕期检查、孕期教育、分娩服务、产后康复等等相关服务需求,才是妇产医疗机构未来在某一区域范围内力争上游的优势。
现阶段,妇产专科医院开始延伸到儿科领域,比如美中宜和已在规划儿童医院;同时,像新世纪医疗这样的儿科医疗服务机构开始延伸到妇产科领域。
据《多肽链》观察,良币驱逐劣币已然发生,理念落后、经营不规范、运营规律不明确的机构将会被淘汰,而资本充裕,客户口碑好机构,将会充分利用政策、市场提供的机会,加快投资,扩大市场占有率,快速发展。
总之,医疗连锁化本身也是融入市场的过程,而医疗正是一个高监管、极为特殊的产业,在探索市场的过程中,需要满足多种要素。
若构建完善医疗机构的连锁化,就首先要接受试错的教训,医疗是关乎人民刚需的产业,如今的产业波动并不会代表什么,反而能够规范市场,驱逐劣币。
多肽链丨多肽学社宣
作者丨丛名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