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消息 据谣言过滤器消息,5月30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2019科学流言榜”,流传最广的前十大流言通过大数据和专家评审推选出炉。腾讯新闻联合科协邀请十位专家击破流言,为科学正名。
2019中国科学流言榜
1、电子烟无毒无害,是戒烟的利器
流言简介
相关流言称电子烟可以替代传统卷烟,其产品“健康无公害”,具有“无二手烟”“杜绝焦油等致癌物”“帮助戒烟”等效果,值得推广。
真相解读
抽电子烟并不能帮助吸烟者有效戒烟。导致烟瘾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尼古丁在电子烟中一样有,有些含量甚至超过传统卷烟。
破解专家
2、喝“千滚水”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流言简介
相关流言称开水房电开水器里的水由于反复煮沸,会产生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喝这样的“千滚水”,会导致亚硝酸盐中毒。
真相解读
符合相关标准的自来水、饮用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不存在进一步污染的情况下,是不会产生有关危害积累(如亚硝酸盐),引起急性中毒性危害;对于存在本底(如微量硝酸盐、其他无机盐、微生物)的水,在加热过程中,相关物质也会得到一定的减除。
破解专家
3、孕妇不可接种所有流感疫苗
流言简介
冬春季节流感高发,接种流感疫苗是抵抗、预防流感的有效途径。相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孕期女性的抵抗力稍弱,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增加。但有流言称孕妇不可接种所有流感疫苗,会伤及宝宝。
真相解读
流感疫苗对孕妇是安全的,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疫苗。目前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都是灭活疫苗,建议在本年度的流感疫苗开始供应后尽早接种。
破解专家
4、服用维生素C能预防流感
流言简介
相关流言称在日常生活中,服用维生素C可预防流感。尤其当冬春季流感高发时,该流言广为传播。
真相解读
服用维生素C 预防流感没有科学依据。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广泛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有实验证明服用维生素C有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但临床疗效尚未能肯定。
破解专家
5、“洗血”可美容养颜
流言简介
相关流言称“洗血”作为一种医美项目可美容养颜,是驻颜逆龄的神奇之术。从身体中抽取一定量的血液,通过向血液中注入臭氧,使血液的颜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就是血液得到净化的明证。之后再将“净化”过的血液输回体内。
真相解读
“洗血”美容养颜毫无科学依据,且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美容院通过向血液中注入臭氧,使血液的颜色由暗红变鲜红,并称此为血液得到净化。但平时人们正常呼吸就会让血液由暗红变成鲜红,根本无需注入臭氧。美容院“洗血”使用类似血液透析的方法,其安全操作要求非常高,容易导致艾滋、梅毒等疾病感染。
破解专家
6、饥饿能够“饿死”肿瘤,延缓衰老
流言简介
相关流言称饥饿能“饿死”肿瘤,人体细胞在饥饿的时候,能把自己体内的无用或有害物质自行吃掉,以提供自己生存需要的能量,所以吃素或少吃饭可以激活“细胞自噬”起到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等作用。
真相解读
通过少吃、吃素降低得癌的几率,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研究发现,营养不良的人肿瘤的发生率更高,反过来,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几率也明显高于其他良性疾病,如果肿瘤患者营养不良,会导致免疫力进一步下降,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破解专家
7、洗牙会造成牙缝变大
流言简介
相关流言称洗牙会让牙缝变大,牙齿会变成“梳子”一样,这让许多已将洗牙列入健康计划的人又开始犹豫不决。
真相解读
洗牙不会造成牙缝变大。牙石被清理掉,炎症也逐渐消退,牙齿的轮廓就会显得更加清晰,看起来就像牙齿变长了一样,会给人造成一种牙缝变大的错觉。
破解专家
8、科学家已确认发现外星人信号
流言简介
相关流言称科学家探测到了一种宇宙神秘信号,经过“专业”分析,发现这是外星人发出的信号。热心网友疾呼“不要回答”!
真相解读
这一流言的起源是加拿大科学家探测到了重复爆发的快速射电暴,第一次探测在2015年,第二次在2019年1月9号。一些流言认为这可能是外星生命的证据,甚至猜测外星文明可以几年时间飞跃几十亿光年。但是,在该团队科学家发表的论文中,他们仅表示,快速射电暴是一种自然现象,可能并不像之前想象得那样罕见,和外星人并没有什么关系。
破解专家
9、食物清洗变色是添加了人工色素
流言简介
相关流言称食物在清洗时会变色,那就意味着它们都被添加了人工色素。
真相解读
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食物变色、褪色的现象基本都是天然色素造成的。有些食物中的色素属于水溶性色素,它们遇水溶解,就会发生“掉色”现象,如桑葚、草莓、樱桃等,一洗掉色是很正常的。人工色素在开发筛选的时候,就以着色力强、稳定性好为筛选标准,相比天然色素更加不容易褪色。
破解专家
10、癌胚抗原(CEA)指标异常即患癌
流言简介
癌胚抗原(CEA)指标是体检中常见的检查指标,相关流言称癌胚抗原(CEA)指标高于正常值即代表患上了癌症。
真相解读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该指标除了在恶性肿瘤患者中会显示升高外,在吸烟、妊娠期等人群中,血清CEA值也会升高,所以CEA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物,不能作为诊断某种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指标,但对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等具有辅助价值。
破解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