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颜值经济的医美行业,如今自身正在经历“整形”。
近日有市场数据称,最近三年来,医美行业新注册的企业大幅增加,2018年后有所放缓;但是注销的企业数量大致呈一路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18年3月以来,呈激增状态,注销企业的数量差不多是2016年的4倍。
一边新开的医美机构“扎堆”出现,一边是关门的企业越来越多,甚至数量爆棚。
最近三年来,医美新注册企业和注销企业的数量双双增加,是由这一行业的“高利润、高风险”所决定。与此同时,随着政府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这个乱象丛生却堪称“朝阳”的行业已经提前迎来了洗牌,并且这一过程有望加速。
其中,判断新增医美注册企业的数量,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三年间的数据,发现2017年相较2016年医美行业新增数明显提升,但到了2018年没有呈现上升趋势,仅和2017年增长数持平,到了2018年下半年,增长数呈下降趋势。
在注销医美企业的数量上,2016至2019年间,医美行业注销企业数呈上升趋势,尤其2018年3月以来激增,2018年共注销34508家企业,是2016年的3.8倍。
综上可以看出,2017年,医美行业新增企业和注销企业的数量均呈上升趋势;2018年,医美企业增长数停滞甚至下降,注销企业的数量仍呈上升趋势,甚至是激增状态。也就是说,2017年新开的医美企业多,注销的也多,2018年新开的没那么多了,注销的却越来越多。
资本冲动与医美败笔
医美行业的朝阳属性对投资人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从数据来看,医美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中国医美行业市场规模达2245亿元,医美消费群体近2000万,中国18岁-40岁女性医美用户渗透率为7.4,远低于韩国42%。
2018年中国正规医美市场规模达4953亿元,医美消费者达2200万,中国的医美渗透率低只有2%,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0%。
同时,与政策推动也密不可分。2015年左右,医美行业逐渐感受到国家政策在民营医疗机构审批上的放开。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以来,大量资本开始布局医美行业,如红杉资本、经纬、IDG等财务投资者入股医美APP,恒大、苏宁、朗姿股份等产业资本布局医疗机构,已在新三板上市的华韩整形、丽都整形等机构也在大举扩张机构数量。
某医美协会专家表示:“投资人大多不懂医疗,他们进入医美行业后,以为可以赚大钱,但是他们不太了解技术风险和经营风险。”
对医美行业而言,在早期初始化阶段,这一市场刚刚被打开,需求很旺盛,但供给很少,医美机构数量会大幅增加,随后进入规模化阶段后,公司之间开始打价格战,利润率逐步降低,一部分医美机构会因经营管理不善而消失。
而在集中化阶段,规模较大的医美机构借助资本力量兼并、收购、重组,马太效应显现,行业整体的从业机构数量会降低到高峰时期的60%左右。
同时,在经营上,有些投资人也不太擅长。在这双重夹击下,开业没几个月就关门的案例比比皆是;更甚者,由于找不到整形医生和合适的门面,有些已注册的整形机构甚至还来不及开业,就注销了。
除此之外,医美机构还面临技术风险、医美金融以及渠道风险。
其一,若想解决技术风险就要找到手术质量过硬的整形医生。不过,中国医美行业的现状是医疗美容机构的数量比注册医疗美容医生还要多。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共有5600多个正规医美机构,但持证医生仅有3000~4000名。
其二,分期付款通过率的降低,也拉低了整形机构客户上门的数量。此前,零首付的分期付款一度被认为是带动了医美行业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
但是现在,风险高的分期付款通过率不足50%,主要的阻碍在于消费者的征信和收入情况无法达成贷款标准。
其三,渠道模式也被认为是拉低整形机构利润的重要败笔之一。
原有渠道是指很多医美机构被渠道商驾驭,而这些渠道商来源非常广泛,可能是美容店老板娘,也可能是体检中心的人,其为整形机构输送大批客人,但是也拿着高额的提成,高达五六成。
渠道商瓜分利润后,再扣除医药、医疗器械等原材料、人员工资及租金等成本,其实整形机构到手的收入所剩无几。为此,部分整形机构由此大涨手术费或使用伪劣药品器械,来扩大利润空间,乱象加剧。
严管下的“马太效应”
乱象之后,是政策的整顿。
2017年6月底,针对非法医疗美容乱象,原国家卫计委等7部门重拳出击,印发《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方案》,打击非法“微整形”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消费者权益。这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整治非法整形”的行动。
“最先受到波及的是男科、妇科,后来是医美,包括综合性医美机构,非法执业和正规执业机构带有诱骗性质的活动被重点打击。整体来说,打击力度大,影响也大。”
在市场的自然淘汰和国家的监管整治下,洗牌势在必行,业界相信未来资源向大机构和规范经营的机构集中。
并且有市场传言称,2018年医美机构大概有10%~20%的淘汰率,但更多“医美人”认为,在医美产业集中度高的地区,淘汰率可能要超过20%。
重压之下,为保“性命”,医美市场正在悄然的发生改变,并且医美行业比生活化的美容行业门槛要高很多。筹建一个医疗美容诊所或者门诊部,投入都在上百万、上千万,比美容院的资金门槛高出很多。
另外,医美人才毕竟不是生活美容师,医美人才培养周期更长,人才资源也限制了行业的发展。在政策重拳和市场洗牌的双重压力下,地产巨头、互联网巨头纷纷在医美领域铩羽而归,而原有打“擦边球”的医美机构在压力之下,也会变的更加规范,或不堪压力而最终成为倒闭潮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