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吉泰康杭兴宜:基因公司“进化论”

多肽链
关注

比如疾病的普筛和早筛。像广东和广西的地中海贫血筛查项目,并不是对患者进行检测,而是全民新生儿普筛。

一年公共卫生经费布局了约100万人份的检测量,其最大的瓶颈是检测价格,用NGS检测也必须要做到百元以下。

疾病早筛特别是肿瘤早筛将会是未来潜在的巨大市场,卫健委早已定义肿瘤预防关口前移比治疗本身更加意义重大。

甲基化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事件,是肿瘤预警中最灵敏的标志物,我们业已完成甲基化捕获技术的研发,并且有望开发成面向健康人群的低成本的早筛产品。

DTC (Direct to Consumer)消费级基因检测,体检、医美及保险行业基因检测均为未来大健康基因检测会爆发式增长的潜力方向。

再次,我们还关注一些政府需求的项目。比如:公卫系统的病原鉴定、公安刑侦、司法鉴定、 基因身份证等,二代测序在这些方向上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

另外,还可以在环境、农业、科研和文化领域深入技术赋能,比如:宠物基因检测市场,像猪马牛羊等牲畜以及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经济作物的分子育种、性状检测等。

科研和文化领域的应用发展由来已久,基因测序在中国科研领域每年有几十亿的存量市场,对标准化的产品应该采取竞争性产品策略,用低毛利率去竞争市场份额。还有就是考古、文化类的检测虽然还在发展的早期,但是未来可期。

综上所述,我们在中国基因捕获领域主要解决了这四个问题: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生产体系、定价权。我们期待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广泛落地,迎接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的挑战。

结构性机会

在中国现有的基因检测新兴市场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结构性的机会。

从2017年开始,我们就开始系统建立产品加服务的销售体系,目前来说还是在路上的过程。

因为基因捕获产品特别专业,我们发现代理模式行不通,只能建立专业的直销团队和技术支持团队,目前我们的销售网络已经布及全国约20多个省市自治区。

首先重要的结构性机会在面向产品定义的检测服务中。

目前,具备测序仪及基因捕获等产品定义技术体系的公司大部分是外企,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但是基因检测服务本身在各个国家对外商均为限制性准入行业,而本地服务企业在产品生产和成本上又受到上游限制,所以艾吉泰康在产品定义型服务需求中有结构性机会。

其次,对于处于萌芽发展期的应用领域,需要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应用商共同去验证市场、推动市场,艾吉泰康在这类领域内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比如回溯到2016-2017年,一个带基因检测项目的体检套餐售价可以到5000甚至1万元人民币,但只能是曲高和寡。

而在2018年的今天,售价500元的体检套餐里面就可以有基因检测,其中基因检测模块只占30-50元人民币,试剂价格大概3-10元人民币。

这个过程艾吉泰康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这类应用和价格完全需要和客户一起去探索,行不行只有做了才知道。但是我们做到了,同时推动着基因检测行业高通量低毛利时代的到来。

趋势与模式

未来高通量大样本量的基因检测,一定需要自动化操作,我们也致力于基因检测定制化自动化设备的开发。

未来的中心化检测量依然会非常巨大,一天上万人份也不足为奇,但这个量操作起来仅凭人工是难以为继的。

另外还有一个趋势是信息化。我们所有的数据分析都是在云端,我们在公司内部的要求,标准化分析都是一键出数据报告,中间不会进行任何的人工干预,未来人工智能也会成为重要的数据分析挖掘方案。

最后说一下我们对这个市场的理解,还是以精准医疗这个行业为例。我一直觉得在基因检测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间有一仗要打,主要是关于三种模式:

第三方临检模式、LDT模式和CFDA报批模式。

行业内企业需要对这三种模式都设计对应的商业路径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第三方临检模式在NGS领域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报批模式少数公司也已经展露头角。

LDT模式还处于迷蒙状态,但是未来可能起步的速度会快很多。因为NGS之前技术和通量门槛很高,但是当解决方案提供商越来越成熟,市场快速增长带来区域性通量汇集时,LDT在三甲医院肯定会迅速落地。

LDT模式在医院会生根发芽,最主要的原因是解决了现有模式的多种弊端,可以做到样本不出院、数据不出院和收费不出院,安全有效且具有可行性。相对于科研服务的中心化,未来医院LDT的去中心化趋势将会势如破竹。

除了上述的近期规划,长期来看艾吉泰康的发展战略会遵循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基因捕获技术为产业起点,努力建设成为贯穿“读(Sequencing)”-“写(Synthesize)”-“改(Editing)”,SSE三个技术层次的生物技术工业化企业,形成在将来任何以高通量生物序列设计、合成及精准实验为基础的新技术、新应用和新产业中建立快速高效可复制的技术能力、体系能力及商业转化能力。

同时,切实将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及自动化技术深入应用到上述产业化过程中。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