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海尔产业金融主办“产融共创社会办医新生态高峰论坛”,以“非公医疗学科建设”为主旨,蔡江南所做分享,由《多肽链》编辑修订成文,并取得蔡江南教授授权发表。
我们讲互联网颠覆医疗,说人工智能要颠覆医生,其实医疗很难完全被互联网颠覆。“颠覆”这个词都有取代、代替之意,词义表达得略有欠缺。
“颠覆式创新”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的理论,我把“颠覆式创新”翻译成是“搅局式创新”,并把创新理论稍作改动,提出创新的“三角理论”,即成功的创新和创业,需要具备三个重要要素:
创新要素。对现有的东西改良或突破增加了新的要素。创新是从供、生产者、医疗服务的提供方所做出的努力。
价值要素。我们讲性价比好理解,性价比就是分数,分子代表了产品和服务的性能、质量,分母是价格和成本费用,性价比提高就是把分子做大,分母做小。所以不是任何创新都应该鼓励,我们提倡的创新是提升性价比的创新。
市场要素。有支付能力、购买力的需要。人们的需求会受到货币购买力的限制,我们的创新是需要考虑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医疗市场中的“三角关系”
医疗市场购买力的需求比其他行业复杂得多。因为,医疗当中往往有第三方的存在,第三方可能是社会的医保、商业的医保也可能是企业,甚至有可能公益的组织来支付。
所以,我们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往往很难有市场的购买力、支付能力,谁给你买单的问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个角度说市场是代表了需方,我们供需讲的价值是连接了供和需,价值是生产方创造,但是不是生产方决定你有没有价值?实际上,能否满足需求方的需要才决定是否有价值。
所以,只有创新、价值、市场这三个角供需的连接才能获得成功,但是现实中三个要素可能有不同的组合。
第一种情况:只有创新,没有价值和市场。比如可穿戴设备在市场上昙花一现,因其在达到医疗诊断级别之前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价值和市场。
第二种情况:有价值,没有创新和市场。比较典型的是在老年人的护理和健康管理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支付方。目前世界各国都没有解决谁来买单,是否有可持续的支付方的问题。
为什么在这两个重要的领域,支付是一个问题呢?我觉得这是和人性联系一起的,人性往往愿意对在近期马上要发生的事情付费,比如患癌了倾家荡产都愿意买单。但对于健康管理长期的需求,下决心买单很难。
我们在做创业创新经常听到一种说法,你专注于解决痛点提供价值,早晚会有人买单,这个早晚得有多晚?这两年大批互联网医疗公司倒下,就是等不到最后买单的人,熬不下去了。
第三种情况:有市场、有人买单,但没有价值。比如说大量营养的保健品、中药注射剂,有人买单。事实上很多营养补充品,可能就相当于你正常饮食所摄入的营养价值。
所以,有人付费的东西没有价值和创新,有价值有创新的东西但是不见得找到有人付费。成功的创业、创新就是想办法让这三点都能具备。
事实上,往往有三类人从三个要素出发做事情。
● 很多大专院校创新的角度做了很好的研发,发表了论文,但是往往始终停留在实验室,走不到市场;
● 互联网医疗的公司从解决痛点价值的出发,如何走向市场成问题;
● 很多非医疗的人进入医疗市场,他从市场的角度做。
医疗行业如何将这三类人整合起来,真正做到既有创新又有价值,又有人买单,目前存在很大的阻力。从创新的角度来看,需要解决三个层面:
● 技术的研发突破创新。
● 关键要解决商业模式。谁给你买单?只有好的技术没有商业模式的创是走不到市场。
● 应对政策和制度创新。比如,今年规定了互联网医疗的公司不仅仅要有线上,而且需要具备线下的实体,这要及时调整。
搅局式创新在医疗商业模式应用
“搅局”是一个鲶鱼,“搅局式”创新,是把复杂昂贵的产品、服务变的简便和便宜。把原来高大上的存在变为能为大众所用。
这个过程中包含两大因素:
● 把事情做的简单。复杂的东西使用者受到了局限,简化后消费者基数可以扩大。
● 费用成本下降,更加便宜。创新不是一条线,最初期的计算机成本巨大,技术简化,费用便宜后,使用者快速增多。
我们要注意创新是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要,还是满足你自己本身这个公司追求利润的需要?前者我们称之为是持续的创新,打破象限“搅局式”创新,做得更简单、便宜。
就这个理论在医疗的商业模式上做应用,医疗的商业模式分为三种类型:
——专家主导模式
对非结构化复杂疑难的问题进行诊断推荐解决的方案,这个是需要有经验的专家来做。产出主要是诊断,可以按项目收费。专家模式适合我们讲的直觉医疗,也就是非结构,凭经验还没有找到规律。
我们怎么来支付?往往不是根据你的产出来支付的,而是根据你的投入来支付,你请了什么级别的专家?专家花了多少时间?
因为你诊断最后的产出是不确定的,你很难根据产出支付,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律师的服务也是这种类似的,你是根据律师投入的时间来付费用的。
——增值服务模式
我们做的商业模式是标准流程,诊断已经了解了很清楚,标准化的流程不需要专家来做,可以是非专家来做的事情。适合于循征医疗和精准医疗,主要是解决治疗,可以打包收费。
在医疗当中,按病种、大量的手术符合这种商业模式。这种模式上我们支付可以根据产出而不是根据投入,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把投入降低。甚至可以根据产出的质量不同而收费不同。
——辅助网络模式
在医疗当中,适合慢病的管理。慢病管理可以是医生和患者的互动,也可以是患者单方面的互动,可以是医生、患者、护士、康复多方在平台上的互动。主要是做管理,适合收会员费。
比如,一年管理好一个糖尿病患者,医保和支付方会给出一个人的费用,如此一来,动力就成了如何管理好患者的健康情况。
创新理论的提出对于医保或者是医疗当中支付方式的改革,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不同的支付方式,理由是什么?
我觉得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解释,就是什么样的模式适合用什么样的支付方式是最好的,以及应用的范围。
健康管理,第一种是适合专家,相对来说投入高;第二种是适合专科医生,基层医疗专科医院是比较轻的模式;第三种适合O2O的模式,不需要依靠大医院,可以线上线下的结合。
做大底层医疗
现在,我们的医疗体系中,三种模式胶着着,存在着严重倒金字塔的现象。医疗领域的商业模式的“搅局式”创新就是要剥离。
把综合医院当中不需要做的事情,剥离下沉到全科医院或快捷的诊所手术中心做;慢病管理可以依靠基层医疗,对患者来说更方便。
我们做“搅局式”的创新是要依靠新的技术、政策、商业模式把底层医疗做大。也就是向消费者提供更加简便和便宜的产品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高价值的选择。
实际上,我觉得社会办医要注意如何与现有的大型的公立医院做错位的竞争,而不要一窝蜂的都去建上千张床大型的医院。
医疗健康领域去中心化是趋势。现在出现的大量的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技术可以把部分原来专家做的事情,帮助基层医生做辅助诊断,有利于推动“搅局式”创新。
从政策的发力,从技术改进,从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看,它们的一致目标就是提高医疗的可负担性和性价比,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我想这个创新的理论或许可以提供一种思考的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