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文章背景简介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肠道干细胞位于肠黏膜隐窝基底部,即肠粘膜基底隐窝是肠道干细胞的细胞库。正常情况下,位于隐窝基底部的肠道干细胞不断向隐窝顶部(肠腔方向)迁移,整个迁移过程大约3-5d,在迁移过程中肠道干细胞会分化形成不同的肠黏膜细胞。肠道粘膜屏障完整性是保证营养吸收、抵御肠道病原体入侵和维持肠道粘膜免疫的必要条件,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恢复至关重要。与其它干细胞不同,肠道干细胞是与肠道细菌共存的,因此,肠道细菌可能影响上皮细胞的再生和发育。肠道菌群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和乳酸是宿主的重要能源,在免疫和代谢功能的许多方面,G蛋白偶联受体是激活信号分子必不可少的。一些研究已经开始寻求共生菌代谢物和G蛋白偶联受体之间的关系。
2018年,韩国的Mi-Na Kweon等人,在《Cell Host & Microbe》杂志(IF=17.872;生物1区)发表了题为“Microbiota-Derived Lactate Accelerates Intestinal Stem-Cell-Mediated Epithelial Development”的文章。
02
所用到的主要方法
METHODS
1. 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技术
2. 免疫组化
3. Real-time PCR
03
文章主要内容摘要
ABSTRACT
共生菌在肠道稳态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潜在的机制仍然是难以捉摸的。为了阐明乳酸产生菌(LAB)在肠道干细胞(ISC)介导的上皮发育中的作用,作者用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LAB型共生菌喂养小鼠。结果显示喂食LAB型共生菌显著增加了肠道干细胞、潘氏细胞和杯状细胞的数量。乳酸通过潘氏细胞和肠道基质细胞的Wnt/β-catenin信号刺激ISC增殖。此外,植物乳杆菌由于乳酸脱氢酶活性低,缺乏乳酸产生,诱导ISC增殖能力较弱。使用LAB型共生菌或乳酸进行预处理后,可以降低放射和化疗药物联合引起的小鼠肠道损伤,而在缺乏乳酸G蛋白偶联受体Gpr81的小鼠中则可以观测到ISC介导的上皮发育受损,这些结果表明,LAB型共生菌产生的乳酸可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Gpr81,促进ISC介导的肠上皮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