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TBSI-CSI(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研究所)癌症精准方法研讨会在南山智园举办。本次活动汇聚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的前沿科学家,围绕精准疗法评估、分子抑制剂、肝癌蛋白质重编码、染色体标记及核酸检测、转录激活剂等研究展开交流,共同对癌症精准治疗方法的研究和未来进行探讨。
目前,应对癌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中医药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一些局部治疗。长期以来,手术治疗仍然是治愈癌症最主要的方法。但随着近年来的医学水平逐步提升,以靶向治疗为代表的精准治疗手段被也被得到更多的运用。
2015年,奥巴马政府宣布启动“精准医学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将精准治疗手段推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实际上,精准治疗的时代正在来临。而针对癌症治疗药物,我国也在今年10月初将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其中也包括多种肿瘤靶向药物。
所谓靶向治疗,是指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此种方法研发的药物进入体内后,会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而不会危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相较于放疗等手段要更为精确有效。公开资料显示,1997年第一个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大分子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上市,而第一个小分子BCR-ABL抑制剂伊马替尼也在2001年推出市场,这标志着肿瘤的治疗逐步进入到靶向时代。
TBSI(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中心主任Peter Lobie教授指出,深圳近年在精准治疗领域的布局不断加深。2015年,深圳市人大六届一次会议已将推进“健康深圳”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推动相关部门支持推动精准医疗计划的落地,包括靶向药物研发在内的诸多应用场景得以推进。
本次研讨会上,TBSI的首席研究员Maohua Ma博士从他主要从事的科学与工程界面研究领域出发,分享了“用于评估精确疗法的基于微流体的3D微量冲洗器”(Microfluidics based 3D microtumours for the evaluation of precision therapies)的主题演讲;而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科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Sudhakar JHA分享了“TIP60.com如何以及为何被病毒攻击?”(How and why TIP60.com is hacked by viruses?),他所在的研究小组通过了解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的调节及其在癌症预防和干预中的作用,进而帮助实现癌症的精准治疗。
“我们发现大约6000个低重复区域富含多个脱靶,这提高了这些6000染色体位点的CRISPR标记的效率。(We found around 6000 low-repetitive regions enriched with multiple off-targets, which enhances the efficiency of CRISPR labeling for these 6000 chromosome loci.)”TBSI的首席研究员Peiwu Qin博士在主题演讲中说道,“这些结果证明了我们的方法监测活细胞中重复和非重复基因组区域的位置和动态的可行性。(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our approach to monitor the position and dynamics of both repetitive and non-repetitive genomic regions in live cells.)”未来,这一技术或将有助于靶向药物的相关研发。
援引近期中国抗癌协会编写的《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17)》给出的数据,2016年中国城市恶性肿瘤位列全人群死因第一位。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全球35.78%和37.56%,是世界上肺癌发病和死亡最多的国家。此外,全世界近50%的胃癌发病和死亡病例也都发生在我国。推动相关科研成果的临床运用,能够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据悉,TBSI是清华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于2014年9月联合建立的学术科研机构,秉承“学科交叉”、“国际化”和“产业伙伴关系”理念,致力于探索“大学-政府-企业”三方合作的培养模式。
TBSI下设三个研究中心,分别为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研究中心、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其中,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主办方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研究中心,除了肿瘤治疗研究之外,还对集成分子诊断系统、干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生物医学检测与成像、大分子平台转化医学和生物制造等领域展开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