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连锁药店面临很多变数。几乎每家有远见的企业,都在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预判,并提前布局。
如果历史真的能照见未来,那么,很遗憾,连锁药店在中国的历史太短,而未来却太长,力不从心,参考价值有限。
在连锁药店这一业态之上,美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经验可能更值得借鉴。因为它不像创新药产业,技术属性强,有明显的技术代差;作为一种零售+服务的综合业态,中美连锁药店有相似的环境,所以美国连锁药店的发展历程更值得研究,其中的经验可能会给出一些方向性的指导。
基于这个原因,动脉网分析了美国连锁药店行业的发展历程,并与国内医药零售行业现状进行了比较,以便提出一些方向性见解。
在本文中,你将看到:
美国医药市场概况;
美国连锁药店行业发展历程;
美国连锁药店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美国连锁药店行业优秀企业及模式;
中国连锁药店行业当下面临的机遇;
美国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提前“剧透”一下重点:在文章最后,我们将列出7大变数,作为对医药零售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
美国药品市场规模超3万亿元,全球最大“药罐子”
从规模上说,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药品市场,2016年药物支出为4500亿美元。同年全球药物支出是1.1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人“吃掉”了全球40%的药物,是当之无愧的“药罐子”。IMS预测,美国药品支出将在2020年达到5600-5900亿美元,较2015年的增加34%。
数据来源:IMS,Statista,动脉网
从产品结构看,美国药物市场以专利药为主,仿制药为辅。虽然仿制药占据了超过80%的处方量,但是规模仅占12%左右。这与美国新药上市多,审批时间短不无关系,新药上市之后能够快速被患者使用。
美国执行严格的“医药分开”制度,加上完善的处方管理,药品流通终端结构与我国有很大的不同。按销售规模统计,美国药品市场院内外渠道规模占比大约为3:7,主要的院外渠道包括零售连锁药店、单体药店、PBM邮购、商超药房等。
美国医药市场分工情况
从分散多元到集中专业,美国连锁药店发展史
哥伦布在15世纪晚期开启了他的美洲冒险之后,药剂学这门古老的科学就随着殖民者登陆美洲大陆。当时的治疗更多的是以药用植物为主,包括佛罗里达州的黄樟、秘鲁的金鸡纳树皮,后者成为了治疗疟疾的有效方法。
美国药品零售的历史起源于18世纪后半页,北美的第一批“药店”出现在纽约、费城、波士顿。这些“药店”同时出售香料、化妆品、日用品等,药剂师拥有“独家”配方,并根据自己的经验为人们提供医学和药学服务,两者往往是不分开的,也缺乏系统的标准。
到19世纪,美国快速崛起为一个工业国家,化学工业高度发达,为制药业发展提供了基础,片剂、肠溶丸、胶囊剂取代了过去药剂师手工的配方。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医生和药剂师的职能分开,药品变为一种标准化的产品,催生了现代意义上药店的产生。
整个20世纪,是美国零售药店行业“标准化”的过程,连锁化、标准化的药店出现,零售药店网络覆盖全国。到20世纪末,寡头垄断的局面出现,连锁率空前提高。同时,随着药品价格管制法案、仿制药兴起、商保控费需求、药品福利管理组织、专业药房等兴起,药品零售行业开始走向集中化、专业化发展。
零售药店提供医疗、药学服务是美国的一大特色,沃尔格林、CVS等大型连锁药店均在药店内提供基础的诊疗服务。他们同时也是PBM(药品福利管理)服务方,与医疗保险公司合作,提供处方审核、药品福利计划、采购谈判、患者管理等,药事服务是重要内容。
目前,美国医药零售主要角色包括连锁药店、单体药店、专科药房、PBM邮购、商超药房等,几种不同类型的终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不尽相同。
从市场占比看,连锁药店市场占比超过40%,单体药店市场占比逐渐减少,市场占比下降到15%左右,PBM邮购占25%,商超和专业药房占20%。
四大驱动因素推动药店走向专业化、服务化
从美国医药零售行业发展影响因素看,主要有四大驱动因素:人口结构改变、医保覆盖率上升、新药上市提速、控费需求加剧等。
首先,人口老龄化带来慢病、长期用药需求。据美国人口普查结果,随着“婴儿潮”一代逐步老去,预计到2020年,55岁以上人口将比2000年时增加67%,而同期总人口数增加仅为19%。老龄化人群平均处方量是中青年人群的5倍以上,会带来大量的药物消费需求。
其次,美国在2010年通过了平价医疗法案(ACA),新增3000万以上人群纳入医保。医保覆盖率的提升增加了药物需求,将带来200-300亿美元的药品市场增量。
同时,新药和创新疗法加速上市,为医药零售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机会。越来越多的药厂选择通过零售药店而不是医疗机构向患者提供专业药物和药事服务,专业药房(DTP药房)成为了医药零售市场增长最快的单元。
医保控费需求推动零售药店通过集团采购、价格谈判等方式降低药价,规模成为了重要的议价能力,进一步催生零售药店走向规模化、集约化。
PBM组织和药店+诊所模式日渐成为市场新宠。前者原有业务是通过处方审核、价格谈判、患者管理、差异化支付比例来为保险机构控费,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渗透到药品零售领域,通过邮购的方式提供长处方、慢性病药物,成为医药零售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药店+诊所的模式被称为药诊店或零售诊所,指的是设置在药店中的初级诊所,由执业护理师和执业药师提供服务(具有处方权),能够处理常见病症,且具有价格低廉的优势(比社区诊所低30%,比医院急诊低80%)。正因如此,其接受程度非常高,迅速在零售药店中推开,患者满意度也比较高。
美国零售药店行业最为知名的两家企业,是沃尔格林博姿联合和CVS健康。两家企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你追我赶,始终占据美国医药零售行业的前两位。不过两者的发展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异点。
沃尔格林博姿联合
沃尔格林博姿联合(Walgreens Boots Alliance,简称沃博联)由美国最大的连锁药店集团沃尔格林和英国药品零售及分销商联合博姿在2014年合并而来。两家公司均有百年历史,沃尔格林成立于1901年,联合博姿成立于1834年。
沃博联总部位于美国特拉华州,在全球251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旗下业务板块包括沃尔格林连锁药店、杜安里德连锁药店(Duane Reade)、阿莱恩斯药品分销(Alliance Healthcare)、健康及日用品牌No7、Soap&Glory、Liz Earle、Sleek MakeUP和Botanics等。
沃博联旗下健康及日化品牌
图片来源:walgreensbootsalliance官网
截至2017财年(2017年8月31日),沃博联在全球11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32万家药店(美国地区8100家,美国约76%的人口居住在Walgreens或Duane Reade零售药店的5英里范围内);3901个配送中心,为数量多达23万的药店、医生、保健中心和医院提供药品;雇员人数为38.5万人,2017财年收入为1182亿美元。
“聚焦药店,多元化经营”可以概括沃博联成功之道。药店是沃博联的核心业务,无论是合并前的沃尔格林还是联合博姿,均是以药店为主。不过美国和英国药品市场略有差异——美国医药分开,药店专业化更强;英国执行全民医保,由NHS统一采购处方药并管控价格,药店以经营普药和健康、日化产品为主。
数据来源:沃博联2017财年年报,动脉网制图
围绕药店这一业态,沃尔格林尝试了“药店+诊所”、药品福利管理、O2O等多种创新服务。沃博联在美国大约有400家“药店+诊所”(主要是沃尔格林药店),通过自有或合作医疗组织的专业医学药学人员(药剂师、医生、执业护士等)为顾客提供服务;沃博联同时通过APP、会员计划等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其Balance® Reward 会员计划通过走路、计重、健康管理等获取积分,是“步步夺金”等激励计划的鼻祖。
近年,沃博联持续地在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并购整合,在英、法、德、美、中等国家投资药品分销及零售公司。如2008年与广药集团合资成立广州医药(广药集团于2017年12月进行了股份回购);2017年11月30日,国药控股国大药房确定引入沃博联作为战略投资者。资源整合,成为了沃博联全球扩张的重要路径。
CVS健康
CVS发轫于上世纪60年代,其最初业务并非为医药零售,在经营健康产品两三年之后才逐步把经营重心放到医药零售上。到1970年,CVS在美国新英格兰州和东北区域开店数量达到100家;到1985年,CVS年销售额突破10亿美金。
在一路收购扩大规模的同时,CVS亦注重横向并购,扩展经营范围:2006年,CVS收购“分钟诊所”,开始树立起药店内包含小型诊所的全新经营模式,2007年CVS与PBM公司Caremark合并,发力PBM业务。2015年,CVS并购美国零售药店塔吉特(Target),获得它旗下的1600多家药店、80间诊所,一跃成为全美第二大的医药零售商和药房服务商。
CVS最近一笔收购刷新了美国药品零售行业并购的记录。CVS于2017年12月宣布,将以690亿美元收购健康保险公司Aetna(安泰)。该笔交易是美国医药零售行业历史上最大的一笔交易,也是2017年全球医药行业发生的最大一起交易。Aetna是美国领先的商业保险公司,向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财险、寿险、健康险等保险服务。其在健康保险领域拥有超过2300万会员,2016年度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为134.69亿美元。2018年3月,该笔交易被安泰董事会批准。
CVS收入来自于两大核心业务:零售药店和药学服务。其中,药学服务是指全方位的PBM服务,包括CVS Caremark提供的药房邮购服务、专科药房和输液服务,健康管理计划、处方管理、索赔处理等。该业务的客户主要是雇员、保险公司、工会、政府雇员组织、健康计划、管理医疗补助计划以及其他健康福利计划赞助商或个人。
数据来源:CVS年报,动脉网制图
CVS在年报中称,自2014年以来,PBM收入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到13.9%,营业利润复合年增长率为10.6%。预计2018年PBM净收入将攀升至约1340亿美元,而该部门的营业利润将接近50亿美元。
CVS增长的核心是PBM业务+医药零售业务“双轮驱动”,在美国商保、自费为主的药物支出环境之下,这具有绝佳的优势,能够全方位满足支付方控制药品费用、获得药品供应的需求。在与专业的健康保险公司安泰合并之后,CVS的经营模式将变为“健康保险+PBM+医药零售”,协同效应更强,更能锚定客户。CVS的最大启示在于横向发展,而不仅仅是拘泥于医药零售业务。
以美为鉴,国内医药零售走向何方?
虽然沃博联和CVS健康均是以医药零售为核心业务的公司,但是二者的发展路径和业务版图有非常大的不同。最直观的一点就是,沃博联的业务纵深更深,而CVS的多元化策略让它获得了零售之外的竞争力。
商业模式并无优劣之分,适合企业发展最为重要。对处于极速变革中的国内医药零售企业而言,选择沃博联模式还是CVS 模式,可能会决定他们未来的命运。
沃博联、CVS健康对比
数据来源:沃博联、CVS健康年报,动脉网整理
从影响因素看,国内医药零售行业与美国有共同点,也有差异点。共同点在于人口结构变化、医药分开加速、药品供应提升、支付方控费需求增强等,差异点在于市场集中度、信息化水平、商保支付能力等。但有很大概率,未来国内医药零售业态会走向美国模式,或者至少是美国模式的一种“变形体”。
在这个过程中,国内的医药零售企业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大规模并购整合,一件事是提升药学、医学服务能力。
从并购整合看,资本参与是主要表现。近年,广发信德、高瓴资本等专业投资机构,广药白云山、天士力集团、步长制药等工业企业在参与医药零售行业的投资并购,加上上市系医药零售企业加码对小型连锁药店的兼并,医药零售行业的“圈地运动”开展地轰轰烈烈。而互联网+医药企业如阿里健康的加入则给行业带来了更多制衡的力量。
连锁率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在大规模并购整合下,医药零售行业连锁率迅速提升,头部企业的市占率增加更快。预计未来连锁药店行业并购整合动作仍将持续,直到并购成本超过市场对未来的预期。另外,考虑到国内零售药店行业的地区差异,全国性的、比肩沃博联和CVS的药店网络很可能不会出现,而是形成区域龙头的格局。
医药分开、处方外流的机会被看做是零售药店行业未来的重要增长机会。目前也有百洋易复诊、微信、阿里健康、九州通、钥世圈等公司在布局此类业务,西安、成都、重庆、天津等地政策也比较支持,但是全国性的、大面积的医院处方院外流转还未成型。
制约处方院外流转主要有三大因素:处方来源、医保支持、药品供应保障和药事服务能力,涉及医院、医生的利益和收入结构调整,医保控费难度增大,连锁药店服务能力缺失等问题。
从美国经验看,电子处方共享平台模式是可行的:据Medscape的数据,电子处方已占美国全部处方的77%,医生在监管部门获得处方资质,通过医生识别号、电子签名等方式监管医生处方行为,避免处方药滥用,电子处方可以便捷地在医生诊所、零售药店之间对接,方便患者取药和续方。从技术实现角度看,电子处方共享平台并不复杂,随着监管细则出台,或可在国内推行,这将利好药品零售行业发展。
结合美国经验,对于我国药品零售行业未来发展有以下几个预判:
1. 医药分开将持续推行,零售药店规模将超过医院规模;
2. 处方共享平台将成为连接医院、药店的重要枢纽,电子处方应用成为常态;
3. 并购整合将提升行业集中度,未来行业格局可能是几家全国龙头+若干区域龙头;
4. DTP药房、专业药房迅速发展,成为独立于一般连锁药店的重要业态;
5. 药品供应保障能力、药事服务能力将成为零售药店护城河,为连锁药店提供此类服务的“赋能”企业有一定的市场机会;
6. PBM模式在国内仍缺乏基础,有赖于商业健康险、医保控费意愿和药事服务需求提升;
7. 零售药店将与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O2O等模式融合,全渠道打通成为行业常态,会员管理、运营能力有助于市场竞争,也催生了创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