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的慢性肾衰,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是帮助患者活下去常见的治疗手段,但是治疗费用让很多家庭难以负担。据了解,血透的年平均直接花费高达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各地收费标准不一,再加上尿毒症是“持久战”,平均两天去一趟,如果一两个星期不做透析,患者就面临着生命的风险。对于广大的基层群众来说,路途成本也让很多患者放弃了治疗。2010年之前,全国2800多个县,只有600多个有透析机构,70%没有。
2009年北京通州“自主透析室”事件之后,政府部门加大了对这一类弱势群体的关注。除了不断改善医保的报销体系外,2010年原卫生部开展独立血液透析中心的试点也是一重大举措,通过在基层建立独立血透中心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达康医疗就是其中首批试点的企业。
作为独立血透中心先行者,许多人说达康是运气好,具有前瞻性。达康医疗董事长陈少波却认为:“不是运气好,独立血透中心是应运而生的东西,达康是在恰当的时间做了对的事。”
中国的血透市场:做大增量,做优存量
目前达康医疗已在江西、山东、河北、山西、广东等14个省、市建立和运营独立血液净化中心和肾脏病专科医院100余家。
陈少波曾说,做单个独立的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意义不大,连锁化是必然趋势。他向亿欧大健康解释道,单个独立的门店和连锁化是不同的盈利模式。对于单个独立的血透中心而言,肾科医生可以在自己的空余时间,利用附加劳动进行医疗服务,配备必要医护人员、器械和药品就可以运营,各项成本比较低。但对于达康医疗这类的公司,需要标准化、统一管理,只有不断扩张才能降低成本。比如说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几百万,一家店难以承担。
连锁化是否也源于中国市场太大?在2010年,达康在做“独立血透中心试点”项目的调研时,全国接受透析服务的患者约16万,经过三年的发展,在透病人30万左右。从日本的数据来看,中国和日本属同文同种,日本一亿三千万人口,现在接受透析服务的病人是32万人,中国14亿人口差不多是它的十倍,中国应该有200到300万患者接受透析服务。这么看来中国的血透市场空间巨大,是个供不应求的市场。
陈少波说:“这存在误读。”他解释道,正常是应该有300万左右患者接受透析,但是300万患者不是存量市场。按照全球尿毒症的0.01%~0.015%的发病率,中国14亿人口,理论上每年新增尿毒症患者大约14万到20万。然而因为经济能力、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现在只有几十万左右的患者在透析。透析市场是要靠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来提高病人存活率,存量加增量才能逐步达到200万~300万的市场。
另外,他补充道,通过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再加上政府在民生保障上更多的支持,未来中国的血透市场是足够的,需要各方一起努力做大增量,做优存量。现在的在透患者从2010年的16万发展到2017年已经接近六七十万,客观的说,未来90%以上的病人都能够得到透析。
在未来,血透是一个微利行业
2016年12月卫计委的67号文件的颁发,意味着独立血液透析中心全面推向医疗市场,并形成了国家统一的规范,独立血液透析中心发展迅速。截止2017年底,全国已开设200余个独立血液透析中心。
除开国内企业大量进入血透市场外,国外企业也开始对中国血透市场进行布局。在全球血液透析领域中,费森尤斯能占11%的比例,另外一家主要的企业是DaVita。2017年这两家就开始进军中国市场。
谈及国外企业的进军是否会对达康等国内企业形成压力,陈少波表示并没有。单纯从服务上来说,国内透析机构数量其实远远不够,但是它是阶段性的,相对的短缺,不是绝对的不足。中国很大,需求也很大,需要快速去布局、去发展。对整个行业也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能够让尿毒症患者更多都活下来。在医疗成本方面,对于达康来说,其议价能力在提升,成本上的差距不大。另外,事实上,本土企业会更适应中国差异化比较大的国情。
对于血透市场现在的盈利状况,陈少波清晰地表明:“老老实实做不会赔!”他向亿欧大健康解释道,血透是一个基本医疗服务,其收费标准是1992年制定的,这么多年都没有进行调整,老老实实去做不会赔,但要扛得住亏损,耐得住寂寞,静心抓好医疗安全与质量,建立起让患者放心的品牌。
他补充道,一个透析中心服务的半径和能够扩张的空间存在天花板,人力成本又在不断上涨,在未来,血透就是一个微利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