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虹控股的做法是,以第三方工具的模式,与各地医保局签订合作协议,搭建处方智能辅助审核平台,以及为医保基金提供精细化管理。之后几年,海虹控股陆续与湛江社保基金管理局、遵义社保事业局、岳阳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处、成都医疗保险局等达成合作,在医保智能辅助审核、医保大数据方面为各地医保基金管理提供第三方服务,支付方式为政府购买服务。
不过,PBM业务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和数据沉淀,海虹控股业绩并未见大幅上涨,PBM业务尚持续亏损。
以其2016年数据为例,其PBM业务主营业务收入1313.2万,业务成本4242.2万,净亏损约3000万左右。
海虹控股2016年度营收构成
海虹控股PBM业务成本明细
“未形成统一的收费标准”,是海虹PBM业务亏损的主要原因,医院间信息互通、药品隐形利益、处方目录难统一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PBM业务的发展。
业务发展受阻,海虹控股意在引入国家队资本为未来发展提供新引擎。从资本背景看,国资企业更容易在医院关系及健康医疗大数据打通上获得优势,而海虹控股原有的技术及医疗资源沉淀或能在新框架之下找到更好的着力点。
时移世易,“互联网第一股”已经是过眼云烟,更名国新健康的海虹控股,调整人事架构及业务方向,聚焦到医保服务这一细分领域,开启发展的新征程。
从产业环境看,目前医保基金运行吃紧,有强烈的控费需求,需要更多样化、更有力的控费手段和措施,海虹控股探索的处方审核、医保基金兜底、DRGs业务有明确的政策基础,推行起来较易,其成为国资背景企业之后,将有助于商业模式落地。
更有想象空间的是商保TPA业务和健康管理业务,这两个方向都是大健康领域非常具有成长性的赛道。如果说医保是“广覆盖、保基本”的话,那么商保就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障体系,随着中产阶级人群崛起、消费升级等利好兑现,商保将突破万亿规模,伴生其存在的TPA业务亦具有想象空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海虹控股经过多年的探索,找到了一个较为可行的发展方向,加上“国家队”的加持,或能逐步走向市值千亿的医保服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