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精准医疗的“武器”:3D打印

OFweek医疗科技网 中字

OFweek医疗科技网讯 短短数十年,随着3D打印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也越发广泛,在生物医疗领域更是取得了难以估量的成果。3D打印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为打印人体组织或者器官,形成有功能的活体组织,并按照缺损形状任意塑形,最终以完美形态取代、修复缺损组织或器官。

11月14日,由OFweek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高科会主办,OFweek医疗科技网承办的“OFweek 2017(第二届)中国医疗科技大会”在深圳正式开幕。上海大学快速制造工程中心主任、教授胡庆夕通过“3D打印在生物医疗领域进展”主题演讲为我们揭示了生物CAD、CAM和3D打印技术的神奇。同时,胡庆夕教授也详细的为我们阐述了3D打印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上海大学快速制造工程中心主任、教授胡庆夕

发展现状

以目前技术来看,其发展历程主要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简单术前模型,辅助医生诊断(目前仍在应用);第二阶段,选择具有生物相容性且没有降解性的植入物材料(应用比较广泛,暂时无法替代);第三阶段,利用生物3D打印即,配合具有生物相容性以及降解性的材料构建生物支架(目前还未进入临床,正在实验中);第四阶段,利用细胞3D打印机或者生物3D打印机,选择细胞和生物材料,打印出生物体(未来的发展方向)。

发展至今,3D打印在国内外生物医疗中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如3D打印制备生物支架、电纺丝制备生物支架、3D打印和电纺丝制备生物支架以及细胞组装制备生物体等。

那么3D打印在精准医疗领域的目前研究状况如何呢?对此,胡庆夕教授介绍道:“3D打印制备生物支架是目前医疗领域应用较多的技术,它属于宏观技术。而电纺丝技术则属于微观技术,两者各有优缺,而如何更好的结合使用便是我们现在研究的课题。”最后,胡庆夕教授表示,3D打印技术未来将成为生物精准领域对于组织和器官修复最有效的手段,它也是生物精准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生物CAD和CAM技术

当然,在使用3D打印机术前,需要生物CAD和CAM技术通过三维重建、缺损获取、缺损重构以及后置处理等操作实现模型的构建。通过一系列相关实验,形成了生物CAD、CAM和3D打印综合撑醒系统,最终完成对于破损器官、组织的替代或者修复。

胡庆夕教授表示,3D打印技术未来将成为生物精准领域对于组织和器官修复最有效的手段,它也是生物精准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更多详细内容,敬请关注OFweek医疗科技网后续专题报道!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