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苹果,鸿海站到了华为的对立面

BusinessCars
关注

鸿海接下来不仅将靠着苹果赚钱,更将专注于高端与利基产品市场,面对市场有可能产生的更大波动和挑战。

5月3日,台湾媒体《京吉报》援引著名IT爆料大神LeaksApplePro的消息报道称,苹果汽车的开发正在进行当中,而苹果将会把汽车组装和生产代工交给鸿海集团。苹果汽车发布时间将在2025年或2024年末。

部分网友对此很好奇,苹果看中的这个鸿海集团,到底什么来头?

其实鸿海集团对于造车这事一直颇感兴趣,就在去年10月18日,鸿海集团在鸿海科技日上正式发布了纯电动汽车品牌——Foxtron,并带来了由鸿海集团与裕隆集团合资成立的鸿华先进公司打造的三款新车——Model C、Model E、Model T。

其中Model C定位纯电动中型SUV,Model E为纯电动中大型轿车,而Model T则是纯电动大巴车。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鸿海推出3款电动车是参考原型车,提供客户按照自身品牌需求的参考版本并因应量产设计。例如这三款车型,鸿海与裕隆合资成立的鸿华先进,主要做设计和底盘,并协助客户智能制造(IDM)分工。

也就是说目前鸿海“不造车”,但为某些想制造汽车的公司“代工”。

“神秘”的造车爱好者

其实讲到这里,大家多少能看出来这个鸿海集团对于造车还是颇有心得,而这可能也是苹果会选鸿海的主要因素。

在鸿海集团硬件平台造车已经到位后,下一步将是软件平台的完善。

去年鸿海技术日活动上,其还宣布将成立软件研发中心,规划集合集团内部1500名以上的软件应用人才,并在三年内再招募1000名以上软件研发工程师,打造EV软件应用生态系统。

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指出,集团蜕变的开始,就是以软件定义企业为核心,在发展电动车产业的同时,集团将针对EV车载所需要的软件推出开放平台、算法软件等项目。

从去年开始,鸿海集团对于电动汽车业务的区域布局就已经“箭在弦上”,并将以制造以本地化和区域化为主,鸿海集团说电动车“在台湾制造运到世界的可能性是零”,预期会分成好几个区域,包括美国、南美、欧洲、中东、印度、东南亚、中国大陆、东北亚等区域制造布局。

另外,通过鸿海在美国、东南亚、欧洲、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出海口,可带动电动车生产量,在世界各地共用底盘设计思维,本地制造、通过共用设计,缩短设计时程并降低成本。

对于这波造车的攻势,业界认为鸿海并非“脑袋一热”,而是持续布局了多年。

早在2005年,鸿海就以3.7亿收购台湾安泰电业100%股权,开始汽车锂电池动力系统的技术和制造研发,进军汽车相关领域。

2013年,鸿海又成为了宝马、特斯拉、奔驰等车企的供应商。2016年,鸿海继续加码,投资滴滴布局网约车行业。2017年,鸿海旗下子公司富泰华以人民币10亿多元人民币,取得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股权约766.65万股,持股比约1.19%。

2020年10月,鸿海集团与裕隆集团共同发布MIH EV开放式电动车平台,并于2021年1月底发布第一代电动车开发者工具平台EVKit。

2021年1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鸿海旗下子公司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汽车整车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汽车生态系统和电动车全产业链全流程等。

就在今年四月,鸿海发布公告称,通过2家子公司再投入3900万美元(约2.48亿元人民币),投资电动车子公司Foxconn EV Technology。

报道称,Foxconn EV Technology是鸿海集团布局电动车业务的重要公司。去年11月,鸿海与美国商用电动轻型卡车供应商Lordstown Motors签署俄亥俄州Lordstown厂房最终资产购买协议,Foxconn EV Technology即为投资主体。

此外,鸿海集团与Lordstown Motors合作的Endurance电动皮卡车型,最快第三季度量产;泰国电动车产线预计今年开工,计划一年半至两年完工, 最快2024年上半年可量产。

从这一系列动作来看,鸿海集团也是在不断加大汽车代工领域的投资以吸引苹果的注意。不过很多人会说,鸿海造车并非只为“代工”,那花那么大“代价”造车的原因是什么?

不光要造车,还要搞“元宇宙”

虽然苹果此前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已有接触,但作为组装iPhone的长期合作伙伴“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集团势必拿下苹果在汽车领域的这一大订单,毕竟正因为是为苹果“代工”手机业务,才有了鸿海集团的今天。

而除了造车要“争夺”苹果这个大单之外,鸿海还必须紧跟元宇宙技术开发领导者苹果的脚步。目前苹果正在努力扩展其生态系统,并将在2023年初推出自己的产品。

如果说,在去年鸿海科技日的时间节点上,鸿海集团对于布局元宇宙还是未能宣之于口的计划。2022年以来,鸿海集团的元宇宙业务布局逐渐清晰。

元宇宙发展,将带动数据中心、尖端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VR/AR等可穿戴终端、GPU算力等相关业务增长。而上述这些领域,恰好与鸿海集团“主力军”工业富联的主营业务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三大业务板块全部重合。

由于鸿海集团旗下的工业富联已掌握近100项元宇宙相关智能穿戴终端专利,其中与VR/AR相关技术的专利超过1/3,加之苹果即将在2022年推出XR终端的新闻不断,外界猜测鸿海是为代工苹果XR终端设备而提前谋划布局。

作为鸿海的重要子公司及元宇宙业务主力军,工业富联的强势市场表现为鸿海的“元宇宙元年”已经博得头彩。

根据3月22日工业富联财报,2021年,工业富联共实现营业收入4395.57亿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200.1亿元,同比增长14.8%,营收、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

营收方面,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三大业务板块均实现业绩增长。工业富联还在财报中透露,公司的元宇宙布局是“脱虚向实”,将在基础设施、人机交互、去中心化等方面持续深入布局。

所以,在业界看来,鸿海布局元宇宙的目的并非局限于为品牌制造终端的“辛苦费”,而是瞄准了利润丰厚的工业元宇宙。

简单来说就是,先靠着苹果挣钱,挣了钱自己想做什么都可以。

除了苹果之外,鸿海也在积极拓展元宇宙的“朋友圈”。例如今年1月,谷歌斥资4000万美元投资鸿海集团旗下主营工业控制设备和系统的桦汉科技,双方将进一步在软硬件整合平台以及工业元宇宙等领域深化合作。

虽然元宇宙甚是“花钱”,但鸿海旗下公司众多且实力雄厚,业务覆盖面广。鸿海有子公司60余家,其中上市企业22家,市值总和达万亿元,仅工业富联一家上市公司市值就高达2000亿元。

正如业界所说,“资本和生态是鸿海发展元宇宙的优势。”

不过对于鸿海来说,地缘政治、疫情、以及通货膨胀三大因素影响,对既有的全球化模式产生莫大的冲击,因而改变了产业的生态、改变人类的消费行为、甚至改变整体经济结构,所以鸿海接下来不仅将靠着苹果赚钱,更将专注于高端与利基产品市场,面对市场有可能产生的更大波动和挑战。

-END-

       原文标题 : 背靠苹果,鸿海站到了华为的对立面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