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中国拖拉机

华商韬略
关注


【03】

每代领导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小平同志的典型风格有两个关键词:直接,务实。

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会见撒切尔夫人,老人家关键的话就一句: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态度有了,谈的就是接受香港的时间和方式。

在证券市场的问题上,小平同志的看法也很著名: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直接、务实的风格背后,是对事物的清晰笃定,对原则的毫不动摇。

叫停拖拉机技术闯关运动,中央其实经过了充分考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中国,落后的不仅是拖拉机的生产技术,而是与之匹配的整条产业链。

在产业链上游,从高标准钢材、润滑油到摩擦材料,中国企业不是尚未生产,就是未能达标。重要零部件的工业精度,也达不到设计要求。所以造成了一个尴尬境地:技术图纸有了,合格产品造不出来,拖拉机想达标,还要从国外进口零件。

机械部的技术派官员们后来有个结论:外企的账算得精,一手收技术转让的高价,一手挣产业配套的钱。

除了产业链跟不上,制约中国拖拉机技术升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场景不匹配。

1982年1月,随着中央鼓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文件出台,模仿苏联集体农庄的人民公社正式成为历史。

包产到户,受益的是农民,上涨的是生产热情,但遭到冷遇的,却是曾经通行神州的大马力拖拉机。

这里面的原因也很简单——包产到户之后,每家的农田都变成了小地块,大型拖拉机没有施展空间。另外,在计划经济时代,拖拉机是产品,由国家分配;而市场经济下,拖拉机是商品,要由用户购买。

这种转制带来的属性变化,很快被政府的技术派官员观察到,曾经当过一拖厂长,农业机械部部长的杨立功同志有个观点:农民必须真正从农业机械化中得到好处,不然,机械化等于建立在沙滩上。

几条时代因素的综合,让全国大中型拖拉机企业陷入低潮,但让人意外的是,一种简单清廉的皮带式传动小型轮式拖拉机,既能兼顾耕作运输,又能适应一家一户的经营,因此开始了自己风光无限的岁月。

在中国,它有个好记的名字:小四轮。

奔跑吧,中国拖拉机

早在60年代,山东就诞生了第一台小四轮,山东潍坊拖拉机厂的泰山12型,在八十年代几乎遍布大江南北。这引起了国内陷入困境的大中型拖拉机厂的注意。各大拖拉机厂家为适应市场,纷纷转产。一拖在1982年推出了单缸的东方红150小四轮,到1985年,国内生产小四轮的企业已经超过50家。1988年,国内小四轮的产能达到了一个新高峰:120万台。

奔跑吧,中国拖拉机

与之对应的,是大中型拖拉机的减产。从1979年到1984年,大中型拖拉机生产企业由65家减少到21家。1980年到1990年,大中型拖拉机产量从6万多台减少到不足3万台。

“小四轮”的繁盛,和世界拖拉机主流的脱钩,其实是市场潮流中的必然结果。但它给中国拖拉机事业带来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从第一台东方红54下线后的四十多年里,中国高端拖拉机兜兜转转绕了几圈,带给中国产业人的是一种“差距越拉越大”的焦虑。

【04】

1999年,一拖搞了个大动作——推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定型为LF80-90型。

这是一场长达十五年的坚守。

1984年,机械工业部交给一拖一个任务——在意大利菲亚特大马力拖拉机的引进技术上,完成消化吸收。

在不断消化菲亚特底盘技术的同时,中国一拖并没有忘记教训——80年代技术闯关的失败的教训,根本上在于全链条的配套。

为了满足引进技术工艺的要求,在这一轮的秘密任务中,中国一拖进口了大量国外锻造、铸造、冲压和机械加工设备,和武汉钢铁厂联合研制出了新齿轮钢材;与兰州炼油厂合作研制出液压传动两用润滑油;与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共同引进英国技术,生产出了4100柴油机……

这个过程的背后,是无数工程师、技工默默的付出。一拖原董事长赵剡水有个精到的总结——这是一代人熬白了头发换来的。

此时,中国国内的农业格局,又是一变。随着新世纪我国加入世贸,制造业开始迅猛发展,大量农村青年进城务工,留守的只有老人、儿童,被撂荒的耕地随处可见。

2004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鼓励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百亩、千亩规模的土地合作社开始大量涌现,中国农业用地再次呈现大农场的发展趋势。

蹉跎之下,中国对大马力拖拉机的需求被再次点燃。但令人糟心的是,本土品牌基本处在靠边站的尴尬境地。

媒体报道过一个故事:2004年,内蒙古一家马铃薯种植企业,几经周折成为了某著名快餐企业的薯条原料供应商,但临到签订合同才发现,想要供货,必须按照要求,购买符合要求的拖拉机进行配套种植。

为了能拿到这单大生意,这家马铃薯企业只好咬牙掏了28.5万元,买了一台约翰迪尔拖拉机。

所以一拖的突破,虽然在技术水平上并不领先,却足以影响中国拖拉机工业的轨迹。随着大马力拖拉机重新受到青睐,2003年,中国一拖实现了47.5亿元的销售收入;2007年,这个数字增长到121亿元。

从2004年到2014年的十年时间里,中国大中拖产销量从9.83万台,猛增至 47.36万台。一拖、雷沃重工、东风等本土品牌的名字,也因此与外资拖拉机并列,出现在东北、西北的沃野上,

与国产农机龙头企业快速进步、性价比不断提升相对比的,是曾在黑龙江友谊农场风光无限的美国约翰迪尔,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逐年下滑。

2011年约翰迪尔在中国销售了5万多台拖拉机,到2014年销量降至不到3万台,几乎降了一半。销量排名降至第四位,排在它前面的是以技术领军的一拖、雷沃、东风,三个国产品牌。

但这并不是终点,到2014年前后,在大马力拖拉机的赛道上,中国似乎已经看到了欧美国家的后背,但在材料、性能、品质的一致性上,仍然保有差距。

2011年,中国一拖遇到了一桩尴尬的交易。

彼时,中国一拖正在努力开发新一代大马力智能拖拉机,但却缺少一项关键技术——CVT(无级变速)。

奔跑吧,中国拖拉机

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实现更加顺畅平稳的速度调整,对于现有机型的性能提升,未来无人驾驶拖拉机的作业模式,都有决定性作用。

但在与一家德国企业的谈判中,一拖却遭到了拒绝。理由很简单:这是核心技术,要买可以,只卖拖拉机整机。

站在竞争的角度上,外企对已构成威胁的一拖抱有戒心,并不难理解。但这却造成了一个客观上的“卡脖子”事实。

从2015年开始,中国一拖、雷沃重工等中国拖拉机企业不约而同地开始进行一个大胆尝试:攻克CVT技术。

在动力换挡技术(相当于汽车自动挡技术)还不成熟的条件下,直接挑战CVT技术,难度可想而知。但幸运的是,中国队赢下了这次技术闯关。

2016年,在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中国一拖生产的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大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东方红-LW4004亮相,它同时具备另一个身份——中国首台自主生产的35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

奔跑吧,中国拖拉机

2019年,桂林玉柴发布了自己研发的CVT系统;2021年10月26日,潍柴雷沃发布了首台可以自主商业化生产的大马力CVT智能拖拉机P7000。

随着拖拉机制造技术成功追平欧美国家,我国拖拉机出口势头也日益强劲。2021年,我国拖拉机累计出口13.9万台,出口额7.7亿美元。

出口额前 10 大目的地国中,埃塞俄比亚、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智利同比增长出现三位数的飙升。特别是对东盟国家的出口明显提速,对越南、泰国出口额同比增幅分别达 46.97%和 76.95%。

雷沃重工的谷神水稻机成为缅甸、越南稻田里的常客;而一拖的东方红甚至出口到了传统机械强国德国。

经过70年的努力,在大马力高端拖拉机领域,中国终于获得了在本土市场参与竞技的资格。然而,在拖拉机工业的道路上,前面仍然有望而生畏的国际巨头,有正在变化的行业趋势,中国拖拉机的逆袭之路,只能算走了一半。

【05】

国际著名农机企业凯斯纽荷兰公司对智能农机有一个定位:“将彻底改变人类农业的面貌。”

这种改变的一个可能,是先完成系统设定,剩下的犁地、施肥、播种作业,由无人操控的拖拉机自主完成。

作为开了26年拖拉机的河南农机手张万国,对作业可谓熟悉不过,但在快手上看到德国智能拖拉机的作业方式,还是感到震撼无比。

不过,在2020年的6月,他得到了一个机会,驾驶“东方红2204北斗卫星自助定位拖拉机”,完成一次智能化作业。

奔跑吧,中国拖拉机

在26年的驾龄中,张万国最头疼的是保持犁地的绝对直线,特别是在大农场。一旦跑歪了,犁到旁边的垄上,就必须退回去重开,极其耽误工时。

但这台东方红智能拖拉机帮助他解决了这个问题。“无人操作,完全走直线,一遍搞定。”

张万国所感慨的,恰恰是大型智能拖拉机取代传统拖拉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他驾驶的这台东方红智能拖拉机,借助北斗导航和雷达视觉测量系统,可以实现自动直线、转弯操作,而且可以夜间作业,效率大大提升。

井沟村供销社办公室主任韩新亚说:“用东方红智能大马力拖拉机,可以实现单日作业200亩,以前普通拖拉机只能作业100亩,效率差了1倍。而我们为农民服务的价格并没有变,这意味着农业生产的成本可以降低很多。”

在这条路上,一拖的努力并没有停止,无驾驶室、纯电动的“超级拖拉机一号”,采用5G通信技术,可以适应平原、丘陵全地况,实现规划精确操作的5G拖拉机,组成了保障农业的“农机天团”,奔驰在2022年的春日田野中。

一辆拖拉机能带给中国农民的价值,正在于此。

拖拉机是一个传统行业,相比电子产业的摩尔定律式的突破创新,它需要优势积累,需要渐进改良。

它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在农业,又需要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作为配合,因此称它“拖动农业,拉动工业”,并不为过。

无论是在70年前打破格局的东方红54,还是风靡神州的小四轮,以及今天与国际巨头同场竞技的大马力智能拖拉机,它们扮演的角色,都是中国农业的垦荒者,它们解放农民的双手,换下疲惫的耕牛,与万千农民一起,向荒田、滩涂、山地印上车辙,滴下汗水,造就良田。端牢饭碗,造就丰收,奔向共富。

这是一个产业的逆袭,也是一个民族的自立与自强。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 : 奔跑吧,中国拖拉机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