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代工之路,小米会选择吉利或者富士康吗?

TMC动力
关注

当汽车进入智能新时代,有人说时候给手机装上四个轮子了,有人给出了一百个理由说造车有多难,但是,有一个人说我们有钱、有人,鼓起勇气,不负时代,造车吧。

于是,从2021年1月15日到3月30日的75天里,压上账户里的1080亿元,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和全球最完善的智能生态,准备用亏得起的决心回应米粉的支持,小米在11周年来临之前,正式官宣进入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并公布了第一款小米改装房车。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一个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地方,变化之快,让人不知往哪里走,让人一不留神就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特斯拉、蔚来和小鹏等新造车势力,近几年来收割了一大波网络流量,传统车企也开始全面抢占市场,汽车界遗留最大的、悬而未决的疑问,那就是小米、华为和苹果什么时候造车。这个划时代的待解问题,最终由小米在3月30日交出第一份答卷,答案就是“要造”,先期投资100亿人民币,未来10年内投资100亿美元,小米用全资的方式,表明自己已经下定决心,做好了准备。

围绕新造车势力这个小众的圈子,除了全新设计的造型、让人期待的小米生态汽车,市场更加关注的是,小米汽车怎么落地,比如怎么造,由谁造,在哪里造,什么时候造等等。在发布会上,作为小米CEO的雷军并没有谈到相关细节,但距离新车正式公布,肯定会是一段不短的时间。作为集大成者的小米手机,拥有丰富的代工经验,那么小米汽车诚然也会优先选择代工之路,当百度汽车选择了吉利之后,小米会选择谁?还是吉利,又或者是富士康?有麦格纳的北汽蓝谷,还是正在建新工厂的小鹏汽车?选择一种生产模式,最终将决定小米汽车何时能够正式与用户见面。在智能汽车火热的当下,拥有小爱同学和智能生态的小米汽车,已经足够让用户抛弃现在的所有智能汽车。

当小米汽车来临,再结合数量庞大的小米手机、红米手机,究竟会给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实在难以想象;能够确定的是,小米将让汽车在智能化方面获得全面的进化,真正无缝连接车主的日常生活。

如今的智能汽车,更多是在后台集成了腾讯、百度和阿里的生态,如今这个车载生态系统将由小米汽车来打破。毕竟都是代工,毕竟都是新势力,选择小爱同学,总是一个不会错的选择。

当小米造车终于官宣坐实,作为直接否认造车,也不允许内部谈论造车的华为最终会否松口?对于华为而言,与小米相同的是,有数量庞大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生态,但华为还有自研自产的车载智能设备,与其自己造车,将自家产品隔绝在体量庞大的整个汽车市场,还不如作为车规级零部件供应商,为全体自主品牌汽车服务?在智能汽车全面普及的当下,特斯拉所引发的泄密风险将会逐渐发酵,在中国道路上的汽车,如果全都采用国外的车载智能方案,同样也会带来泄密的风险,这显然对于华为等国内车载设备供应商来说,是一个绝大的机会。或许我们最终将无法等来华为自有品牌的汽车,但一辆辆搭载华为车载设备和生态系统的汽车已经出现,而且将会越来越多,这对于华为汽车而言,或许才是真正的归宿。

苹果在智能时代的全套极致数码产品,不管是上乘的质量和高端的智能水准,让市场对苹果成为新造车势力也是热切期盼,苹果造车也算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那么留待解答的是何时正式公布。跟中国市场火热的新造车势力对比,欧洲和日本两大市场没有诞生新车企,美国市场目前也仅有特斯拉以及刚刚起步的LUCID,苹果汽车的出现或许是美国车市的必然成果。苹果曾经传出与现代-起亚商谈代工造车,最终不了了之,或许因为苹果的选择太多了,而且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所以迟迟未能下定决心,随着智能电动汽车开始占据主流发展方向,相信苹果的造车也将很快机会官宣。与其说我们会购买苹果汽车,还不如说我们只是想要看看,苹果汽车究竟会是怎么样的,“原来苹果汽车是这样的”,“原来汽车可以是这样子的”,苹果汽车或许更多的是当作情怀和打破脑洞用的,只能远看,不敢近摸。

市场对小米、华为和苹果等数码企业跨界造车,几乎都是报以期待的态度,是因为眼下的新造车势力还不足以令人信服,传统车企过于不思进取,还是因为智能手机背后的智能生态所带来的连锁反应?除了小米汽车,或许从来都没有,也不会有这么一家新造车势力,那么值得用户的期待,在造车的第一步就获得了全世界的瞩目。
这是时代的发展的必然,这也是小米过去11年打造完整智能生态的必然,毕竟在手机和智能家居领域,是小米让智能生活触手可及,让用户可以享受现实而可能的美好智能生活。

小米汽车终于要来了,还有很多疑问留待一一解答,或许我们不会等来小米手机当年那样打破行业垄断的超高性价比,我们还是期待小米汽车在营销、销售和服务模式上会有什么样的创新吧,这个想象空间更大,也更难以想象。

买小米手机送小米汽车,会否让你的买车计划再等等?毕竟等等党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总是能赢。此刻,在电动智能汽车的高光时刻,小米汽车拥有了一个宏伟壮丽的舞台,小米汽车来了,它宣布了一个全新汽车时代的开始。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