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能赢在高端替代
空调下行,“健康”却在上行。
传统钎料含有铅、镉元素,毒性严重危害环境及人类安全,欧盟明确提出全面禁止使用含铅、镉的钎料。随着我国环保政策趋严以及全民健康意识增强,“绿色制造”正成为行业风向标。
华光新材专研“绿色钎料配方技术”,钎料制造过程中完全杜绝了铅、镉元素,同时精心调节配方,显著减轻了环境污染压力。该技术归属于“钎料无害化与高效钎焊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绿色制造”技术优势已有积累,华光新材决定精益求精。
华光新材计划筹集17,860万元新建“年产4,000吨新型绿色钎焊材料智能制造建设项目”,该项目产品不仅做到绿色环保,而且较国际标准产品性能更优、附加值更高。一旦产能落地,将大力推动我国对此类高端产品的进口替代。
此外,该项目强调“智能制造”,将是华光新材蝉联桂冠的另一重要筹码。
钎料生产配方和工艺必须紧贴下游客户需求,因此订单具有多品规、小批量特点,导致企业在规模化生产问题上十分头疼。
得益于在制冷领域磨砺多年,华光新材形成了“多品种、多品规”的产品体系,批量化供货能力远超同行。但是仍旧过分依赖人力生产:2017年至2019年,公司每千克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逐年上涨,从3.52元增至4.52元;总直接人工费用在主营业务成本中占比从3.21%提高至3.59%。
对于新增4,000吨钎料产能而言,人力为主的生产方式,不仅成本将大幅提升,而且难免低效。因此,华光新材亟需搭建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线。
横向上,整合资源管理系统,打通客户关系管理、产品参数配置、制造执行等连接,实现高效协同;纵向上,集成生产信息系统,全面覆盖合同参数导入、物料订单跟踪、生产工单执行、物流配送、出入库及成品发运等环节,缩短制造周期。
绿色配方技术配合以智能化生产线,由技术衍生出超越国际标准的绿色高端钎焊材料,由生产线打造高效规模化供货能力,华光新材成就高端钎料国产替代,曙光在望。
进军高端制造
钎料日趋高端,下游应用领域自然也要随之升级。
从万吨巨轮到微型器件,涉及“连接”便离不开“焊接”。
焊接技术作为制造业关键工序之一,在改善产品寿命、质量和可靠性方面至关重要,世界各主要工业发达经济体,例如英国、法国、日本、乌克兰、德国等,都成立了焊接研究所(The Welding Institute, TWI)。
中国走向高端制造进程中,该环节不能输,而钎料质量直接关乎钎焊效果好坏。
在高端制造领域,华光新材目光瞄准电机焊接,或可出走制冷领域,收获更广阔市场。
电机俗称“马达”,被誉为火车动车组等的“肌肉”,马达依靠转子和定子相互配合产生动能。以磁悬浮列车的“永磁牵引电机”为例,其转子永磁铁和定子铁芯的各接口处,不仅要求强力连接,并且对焊接材料电阻率存在特定要求,对焊接工艺和钎料十分考究。
华光新材于2016年进入轨道交通牵引电机领域,成功为中国中车动力电机提供钎料,并被评为合格供应商。2017年该领域销售收入为3,919.64万元,2019年增至5,454.88万元,增幅高达40%。
其钎料主要作用于电机转子、定子线圈接头,在电机制造中必不可少,俨然与电机行业“同呼吸、共命运”。
根据《“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国铁路营运里程将从12.1万公里增加至15万公里,高速铁路将从1.9万公里增加至3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营运里程将从3,300公里增加到6,000公里。
高铁等轨道交通里程数提升,直接拉动机车、动车组需求增长,钎焊材料企业可随之驶入“快车道”。华光新材与中国中车合作关系日渐巩固,且技术领先同行,大可乘势开拓市场份额。
此外,随着中国高铁“名片”日益走出国门,华光新材的钎料无疑能为“名片”增光添彩,有望在国际市场中展现实力。
逆境求生,强者自存。华光新材曾力破空调钎料进口依赖,如今下游受阻,强者选择延续原有技术优势。“绿色钎料配方技术”配合以智能生产,4,000吨新型绿色钎料产能落地后,华光新材不仅能走出逆境,更能挑战高端钎料进口替代。
此外,中国高端制造中焊接技术不容有失,华光新材力拓电机领域应用市场,其高端钎料即将在广阔的高端制造领域中“大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