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通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

物联网智库
关注

在制造业向数字化迈进的路上,同样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难题。IT和OT之间的距离看似不远,却始终缺乏能让二者面对面接触的“配送员”,这就导致不少工业企业只能看到名为数字化的“空中楼阁”,但却无法找到落地实施的“可行路径”。

早已习惯了在电商平台上购物的我们,对“最后一公里”这个概念并不陌生,配送员通过运输工具,将货物从物流分拣中心送至客户手中,让“快递”的价值真正得以实现。“最后一公里”是整个物流的末端环节,虽然距离短,但是意义重大。

在制造业向数字化迈进的路上,同样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难题。IT和OT之间的距离看似不远,却始终缺乏能让二者面对面接触的“配送员”,这就导致不少工业企业只能看到名为数字化的“空中楼阁”,但却无法找到落地实施的“可行路径”。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由施耐德电气携手AWS、联想集团、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共同发起的“共创生态圈,共筑工业梦——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于3月18日正式启动。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工业生态圈资源的整合,挖掘并孵化出一批在智能制造领域有潜力的创新技术导向型企业,从技术、市场、投资等方面给予培训和认证,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融合IT和OT技术,增强技术与方案的整合能力,开发创新的解决方案,最终在相关行业的用户上实现复制推广,以真正实现打通数字化转型“最后一公里”。

“独行快,众行远”,领导企业跨领域协作

近年来,中国工业领域智能化转型进入加速发展期,应用场景丰富、市场空间广阔且推进动力强劲。智能制造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们也面临很多非常现实的问题,如信息化、自动化基础薄弱,智能化应用闭环困难/成功经验稀缺,技术栈复杂/技术储备能力不足等……

“如何推动整个中国工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呢?”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的李东红副院长对此表示,“这个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中国的智能制造能不能实现由点到线到面再到整个生态的变化,如果能实现这样的变化,我国的智能制造就会真的达到预期的设想,如期走向高质量发展。”

生态的建立离不开制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通力合作。身处数字经济时代,一个企业既面临着竞争,同时又面临着合作,“竞合”并存是一个常态。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对此深以为然,他对媒体表示,“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企业单打独斗,也不是靠几家企业就能够完全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认为在面对工业应用场景上,这是一个行业生态整体的转型。”

俗话说,“独行快,众行远”,所以这次施耐德电气携手AWS、联想、清华全球产业研究院,希望能把跨国企业、中国企业以及高级学府等不同层面积累的专长和优势汇总在一起,和大量的中小型企业一起共筑绿色智能制造生态圈。

当然,目前智能制造领域有很多的联盟和组织,各自的定位和发展情况也不相同,那么施耐德电气牵头的绿色智能制造生态圈有哪些机制可以保证此次创赢计划持续有效的运营下去?

面对物联网智库记者的提问,联想集团副总裁、首席研究员、数据智能业务集团产品及生态负责人田日辉答道:“我们几家的产品具有良好的互补性,通过把我们互补的平台、技术和经验进行深入的整合,进而打造一个一站式、全价值链的支撑平台,让我们的合作伙伴能够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数据智能、IT、OT领域相关应用的开发。”

未来,四家发起方会像从一个点放射出去的多条线,连接十家、百家甚至千家企业,让线逐渐连成面,最终建立一个广泛的、庞大的、互相能够赋能的生态,共同促进绿色智能制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赋能中小企业

工业数字生态的壮大离不开生产制造一线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正是由于这一部分的缺失才使许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落地遭遇困境。在数字化转型“最后一公里”,掌握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各种新型数字化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专长的中小企业备受关注,其发展、壮大与繁荣对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与落地将起到重要作用。

但在现实中,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他们缺少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去发掘并真正有效的解决问题,实际上他们也很难把自己的技术融入一个特别好的应用场景并解决规模化复制的问题。

这正是施耐德电气携手AWS、联想、清华全球产业研究院发起这个活动的初衷,他们希望能用自己的专精知识和经验赋能中小企业。

具体来说,施耐德电气将结合自身在能源和数字化双转型中的经验,以EcoStruxure的开放技术架构为基础,贯穿互联互通的产品、边缘控制、应用分析与服务这三层架构,帮助企业对产品与生产的全生命周期进行融合贯通;AWS则将凭借在全球积累的成功实践,为入选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及培训,帮助其使用世界领先的云服务和技术;联想集团将提供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工业智能技术与产品支持,并开放联想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参与企业学习和接受培训,为更多工业生态用户、中小型企业和开发者提供一站式全链路的场景应用和在线服务。

几家的产品的资源相互补充,举个例子——施耐德电气可以为用户提供基于EcoStruxure架构的完整解决方案,但是每一个行业用户在每一个具体的或大或小的工业场景上都会有非常独特的需求,单靠施耐德电气一家并不能完全解决,这就需要另外掌握相关know-how的企业加入生态,利用综合的解决方案去赋能。比如联想的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如果能跟施耐德电气的EcoStruxure技术深入结合起来,解决一些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或者基于机器视觉算法的问题,就能给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另外一点很重要的是,数字生态也需要有具体的工业场景。所以在“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前期,几家发起方广泛听取了用户在目标场景上的一些反馈和意见,在这基础上提出几个具体、明确的应用场景:包括冷链物流,水泥行业的能源成本分析和运行优化角色系统开发,以及在应用材料上的OEE等,来看具有领先技术的中小企业对这些应用场景能否进行技术解决方案上的突破,带来客户和中小企业在相关产业上数字化转型上的具体落地。

庞邢健表示:“我们期待这次招募的中小企业能够学习领先的技术,能够成为绿色智能制造的中坚力量,期待着大量的中小企业掌握包括像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各种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专长,无论是在IT、OT、CT、DT等各个领域,都能够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