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报道,作者霞飞,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新冠病毒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正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抗压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在应急保障、产业链协同、远程协作等痛点暴露无遗,成为困扰工业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的难题。
在运营压力下,中小企业应该如何快速调整并积极应对?该如何“工”克时艰?加速数字化转型,成为生存的一个必选项。
不过,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孤军奋战的方式将难以获得增长的机会,构建产业生态圈成为数字化转型新的生态模式。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便指出,“合生态圈之力,将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需求都逐一解决,工业数字化转型才能脚踏实地、稳步推进。
作为一家在工业自动化和能源管理领域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大型企业,施耐德电气正在携手生态圈合作伙伴探索共同推进工业生态发展之路,为工业企业打造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优选途径。
万亿规模下,产业互联网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随着5G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与5G提供的基础设施紧密结合,加速激发了工业互联网的新技术开发应用,推动产业互联网快速迭代升级。
这意味着产业互联网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中国信通院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24年,5G直接带动经济产出增加值累计达到2万亿元,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增加值累计达到6万亿元。
不过,在巨大的市场红利面前,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已成为行业共识。
在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看来,工业数字化转型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在落地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难点,便是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产能最大化。
以水泥制造业为例。传统大型水泥制造企业在历年来通过能源管理系统积累了大量企业能耗相关数据,但该系统仅具备有限的数据展示能力,欠缺深入的分析和洞察,无法有效指导生产运行决策。
为解决企业的实际需求,需要对企业建立生产系统数字化双胞胎,进行企业级能源成本分析和运行方案比较,提出优化的运行方案供决策参考。
在开发过程中,不仅需要了解典型流程工业能源管理系统的特点和数据接口,更要求具有开发大型制造设备数字化双胞胎的经验或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流程工业多参数运行优化类项目开发经验。
这一看似基础、常规的需求,背后却与传统工业效率、能耗、精准度等诸多问题密切相关。
事实上,类似的工业应用场景,在不同的企业中普遍存在。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面临的投放周期长、投入成本高、无法承担定制化开发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进程。
另一方面,也因为在实际运用中,由于工业数字化背后的复杂性,单向的数字化无法取得成效,需要打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这对势单力薄的企业而言,存在巨大的挑战。
“处于发展中的一些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数字化之路上面临着‘三缺’困境,缺资金、缺技术、缺生态。”庞邢健指出,这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企业内外的信息技术(IT)与运营技术(OT)难以融合打通,导致工业企业的数字化“最后一公里”难以有效突破。
强强联合,打造“绿色智能制造”生态圈
“每一个产业数字化转型,都是对产业生态和场景的打破重构,任何独立的企业都很难独自完成的。”庞邢健表示,想要突破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需要有“跨学科企业”进行牵头,集合“生态圈”之力进行产业赋能,从而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因此,通过打造一条“绿色智能通道”,以生态圈之力实现对工业企业的“OT+IT”全面赋能,对工业数字化转型尤其重要。
根植中国市场三十余年的施耐德电气,根据在绿色智能制造领域积累的丰富行业技术和实践经验,指出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将能源问题与数字化转型相结合,以实现能效、资产与运营管理水平的全面优化,真正做到“能源+数字化”双转型的理念,这成为了“绿色智能制造”的理念原点。
在此理念下,3月18日,施耐德电气携手Amazon Web Services, Inc. (AWS) 、联想集团,以及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等生态圈合作伙伴共同推出了“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试图针对性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解决方案,为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打通通道。
如何赋能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从根本上为数字化转型路上的不同企业、不同场景定制贴合自身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降低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门槛,成为“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的引导思想。
庞邢健表示,施耐德电气根据过去三十余年在制造业领域积累的经验,结合“绿色智能制造”理念原点,联合生态圈合作伙伴推出的“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旨在通过对工业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资源整合,挖掘并孵化出一批在智能制造领域有潜力的创新技术导向型企业,从技术、市场、投资等方面给予培训和认证,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增强技术与方案的整合能力,突破技术与商业壁垒,最终推动和提升整个智能制造生态圈的数字化、智能化及创新力水平。
“激活”中小企业成为关键
(施耐德电气工厂内景 图片来源:施耐德电气供图)
在产业互联网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激活”中小企业,成为打通工业互联网“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庞邢健指出,“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不仅对中小企业以及初创型企业进行赋能,促进IT、OT的融合,同时也为工业客户开发出更全面、融合的解决方案,对加速能源与数字化双转型产生积极影响。
据介绍,为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施耐德电气将结合自身在能源和数字化双转型中的经验,以EcoStruxure的开放技术架构为基础,贯穿互联互通产品、边缘控制、应用分析与服务的三层架构,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产品与生产的全生命周期进行融合贯通。施耐德电气创新及投资部门也将为优秀企业提供业务加速、资金、业务模式创新等不同维度的支持。
作为“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的合作伙伴,AWS将凭借在全球积累的实践经验,为入选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及培训,帮助其使用世界领先的云服务和技术,并通过专门扶植初创企业的“云创计划”协助其申请免费云服务资源。优胜项目将获得全球性的AWS合作伙伴网络(APN)提供的业务、技术、营销以及进入市场的广泛支持。
“云计算已成为新常态。AWS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深度、全面的云服务功能,以快速的创新步伐加速其数字化转型。”AWS 中国区生态系统及合作伙伴部总经理汪湧表示,“中小企业是行业解决方案的重要构建者,我们很高兴通过参与‘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共同为工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创造价值。”
作为中国传统制造业的代表性企业,为了推动新技术与工业制造的深度整合,进一步赋能中小企业,促进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早在2011年就已经启动以数据智能为核心智能化转型的联想集团,近年来积极开展新生态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通过服务能力开放和内外部资源整合,与产业链伙伴形成了广泛化、深度化的合作。
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数据智能业务集团产品及生态业务总经理田日辉表示,此次加入“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联想集团将为中小企业提供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工业智能技术与产品支持,并开放联想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参与企业学习和接受培训,为更多工业生态用户、中小型企业和开发者提供一站式全链路的场景应用和在线服务,帮助其更好地融合IT和OT技术,开发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意味着在“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的支持下,在数字化转型“最后一公里”的场景中,掌握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各种新型数字化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专长的中小企业将备受关注。
庞邢健表示,此次推出的“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在过去“绿色智能制造”活动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激活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创新和协同能力,不仅对中国工业加快落地数字化转型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为中小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其风险能力也有促进作用。
随着“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正式发布,活动将正式进入报名阶段,中小企业可通过施耐德电气官网、官方微信在线提交资料报名。根据活动规划,参与企业还需通过审核期、加速期(PoC构建和验证、加速培训和参访以及创赢计划需求方评估),以及成果展示和推广阶段的考核与验证。最终,胜出者将与施耐德电气及绿色智能制造生态圈伙伴一起,共同为加速中国工业数字化进程、促进工业能源与数字化双转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