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又一氢能公司被注销

OFweek氢能网 中字

4月15日,长城电工(600192)的一纸公告宣布,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注销全资子公司长城电工天水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甘肃长城氢能源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议案。

这家成立近12年的氢能企业,最终因“研发失效、转化乏力、持续亏损”黯然退场,成为国有资本在新能源领域战略调整的又一典型案例。

据了解,氢能源研究院成立于2013年11月,注册资本2000万元,由长城电工全资控股。其业务范围涵盖加氢储氢设施销售、电池制造等,曾被寄望于推动氢能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然而,据公告披露,该研究院长期存在研发平台功能缺失、团队效率低下、科技成果转化无门等问题,最终导致经营持续亏损。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全面停摆。为降低管理成本,整合和优化现有资源配置,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及整体经营效益,长城电工决定对其进行注销。

公开资料显示,?兰州长城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城电工)?成立于1998年12月,是甘肃省政府国资委旗下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甘肃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公司于1998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600192。

公司目前拥有5户全资子公司和9户控股子公司,包括天水长城开关厂集团有限公司、天水二一三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等?。?

?长城电工主要从事高中低压开关成套设备、电器元件、母线槽、电气传动自动化装置、新能源装备等电工电器类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水电运营与管理等业务。其电工电器类产品曾广泛应用于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国家级项目,但近年来受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冲击,传统业务持续承压。

在氢能领域,长城电工的布局可追溯至2013年氢能源研究院的成立,2022年还通过参股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涉足氢燃料电池研发。然而,研究院的失败暴露了其在技术积累与市场化能力上的短板。与同期国家电投百亿级氢能基地、中石化规模化制氢项目相比,长城电工的氢能业务始终未能形成有效竞争力。叠加经营持续亏损,最终不得不止损离场。

另一方面,长城电工近年来业绩持续承压。其2021年营业收入为20.6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28亿元;2022年营业收入增长至21.61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仍为亏损1.20亿元;至2023年,营业收入略降至21.2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10亿元。

2024年年报显示,长城电工全年营收16.75亿元,同比骤降21%;归母净利润亏损2.25亿元,较上年扩大104.58%。核心业务中,开关柜、电器元件收入分别下滑23.26%、17.03%,工程项目业务更是暴跌71.48%。公司坦言订单获取困难、原材料价格高企及行业价格战是主要拖累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公司亏损加剧,但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却逆势增长了306.56%,达到6307.92万元,主要归因于采购支出的大幅缩减。同时,公司通过处置闲置资产获得现金544.99万元,资产负债率保持在65.53%,表明公司正在艰难维持资金链安全。

不过,长城电工的收缩并非孤例。

2024年以来,伴随光伏、锂电等成熟赛道产能过剩,氢能产业因技术门槛高、商业化周期长遭遇资本退潮。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行业投融资规模同比下滑37%,多家企业暂停或缩减氢能项目

从轰轰烈烈入场到黯然离场,长城电工的氢能试验历时12年,最终以亏损注销告终。这一案例也揭示出传统国企跨界新能源可能面临技术储备不足、市场敏感度迟缓、体制机制灵活度不足等突出的问题。

在“双碳”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平衡战略前瞻性与经营实效性,仍是国有资本必须作答的命题。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