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加速产业发展,氢能达成万亿产值!

前瞻网
关注

政策推动氢能发展 多省市制定氢能目标

长久以来,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发展面临国家层面缺乏统筹、原始创新能力较弱、管理理念滞后、制氢技术经济性有待提高、成本优势不明显、国际合作水平不高等问题。早期行业相关国家政策较少,自2020年以来,我国的氢能相关政策在加速推出,以补足政策方面短板;同时,规范类的政策增多,促进氢能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图表5:2006-2019年中国氢能源发展政策汇总

图表6:2020年-2021年5月中国氢能源产业政策汇总(一)

图表7:2020年-2021年5月中国氢能源产业政策汇总(二)

国家层面多年来持续出台支持政策,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产业政策支持氢能源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目前,我国各省市大量氢能源相关政策是以新能源汽车政策与环保政策的形式发布,但已有北京、天津、山东、四川等地正在或已经制定氢能源产业专项政策和规划。

图表8:近年来地方政府对氢能源发展的政策支持汇总

全国已有不少省份提出了氢能源产业发展目标。其中,北京、山东、河北、天津、四川、浙江、宁夏等省市均发布了氢能源相关专项政策或规划,明确氢能源产业发展目标。其余省市通过氢燃料汽车等相关政策规划发布氢能源产业建设目标。

图表9:中国各省份氢能源产业发展目标

行业技术不断进步 氢气制取储运愈发重要

氢能源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有着极高的技术要求。早期,国内氢能源相关技术专利的研发较为缓慢,专利年申请量不足百件。自2015年开始,国内氢能源专利申请数量迅速攀升。到2020年,我国氢能源技术专利申请数量为269件。

图表10:2010-2020年中国氢能源相关专利申请量变化图(单位:件)

为推进氢能技术发展及产业化,2018-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其中科技部通过“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部署了27个氢能研发项目,研发经费投入约5亿元。

从产业链环节来看,下游应用是氢能源2018-2020年研发任务的重点,其次是制氢和储氢技术。在2018-2020年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燃料电池技术类有14个,占总项目的51.9%;制氢技术类5个,占比18.5%;储氢技术类6个,占比22.2%;加氢站技术类2个,占比7.4%。

图表11:2018-2020年“氢能技术”重点专项产业链环节分布情况(单位:%)

注:根据2018-2020年国家“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指南汇总分析。

2021年2月1日,科学技术部发布了《关于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等18个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氢能技术专项系统布局氢能的绿色制取、安全致密储输和高效利用技术。

从三大产业链环节分布变化中可以发现,国家加大了制氢和储氢技术的研发重视。2021年,制氢和储氢技术的研发项目占比均大幅提升,氢能源的制取和储运愈发重要。

图表12:2018-2021年“氢能技术”三大产业链环节分布变化情况(单位:%)

注:根据2018-2021年国家“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指南汇总分析。

“十四五”加速产业发展 氢能达成万亿产值

在“十四五”规划中,氢能作为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首次在“五年规划”中被提及。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要组织实施氢能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氢能产业。在科教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布局一批国家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

实施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工程,打造氢能技术应用场景,加速产业形成。同时,《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中提到要加速发展绿氢制取、储运和应用等氢能产业链技术装备,促进氢能燃料电池技术链、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发展。

图表13:中国氢能源发展规划

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利好及支持,中国的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已初步掌握了整车、动力系统与核心部件的核心技术,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轿车与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

在产业链配套方面,我国初步形成了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电池、DC/DC  变换器、驱动电机、供氢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配套研发体系,实现了小批量动力系统与整车的生产能力。

2019年6月,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联合17家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发起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发布了《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提出了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总体目标。

根据白皮书公布的目标,氢能将成为中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年经济产值超过10万亿元,交通运输、工业等领域将实现氢能普及应用,燃料电池车产量达到520万辆/年,固定式发电装置2万台套/年,燃料电池系统产能550万台套/年。

图表14: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总体目标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