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龙头进军氢能产业 全球市场热捧绿氢!

元一能源
关注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可持续性加速转型,光伏制氢渐成趋势。近期,众多光伏龙头企业如隆基股份、阳光电源、宝丰能源等在内的上市公司都在积极布局绿氢产业,中国石化联合协鑫集团、天合光能、隆基集团、中环电子等新能源企业也将在“十四五”期间在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制氢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光伏龙头进军氢能产业 绿氢未来市场容量有多大?

绿氢发展前景广阔

氢气“燃烧”的是水,因其环境友好性被誉为“终极能源”,被视为解决能源资源问题和环境危机的途径之一。但目前氢气主要作为工业原料使用,而非主要能源来源。

据了解,目前氢主要从天然气或煤炭中提取,被称为灰氢,提取过程每年排放8.3亿吨二氧化碳;把二氧化碳通过捕集、埋存、利用,从而避免大量排放的氢,被称为蓝氢;但最佳方案还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对水进行电解提取的氢,即绿氢。

尽管目前绿氢制取还存在技术单一、产能小、成本高等瓶颈问题,但其仍被业内认为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方向,氢的制取、储存、运输、应用技术已成业界焦点。中国氢能联盟提出的《低碳氢、清洁氢与可再生能源氢的标准与评价》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对标欧洲依托天然气制氢工艺为基础推行的绿色氢认证项目,建立了低碳氢、清洁氢和可再生氢的量化标准及评价体系,引导高碳排放制氢工艺向绿色制氢工艺转变。

业内表示,氢能是在用能领域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之一。在一些用能领域,如冶炼、航空、化工等,难以实现完全电气化,氢能正是在这些领域实现零碳的关键,电制燃料和原材料也是绿氢这种纽带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再生能源制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随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推广,电价将会明显降低,可进一步降低制氢成本;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制氢有利于清洁能源消纳,将弃风弃光等可再生能源电力以氢能的形式存储下来,可解决电力供需的大规模季节性不平衡问题,助力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调峰问题。

以光伏为例,光伏发电的低度电成本给电解水制氢带来了降低成本的机会,同时光伏制氢为光伏发电创造了一个新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需求。目前全球氢气需求量约6千万吨/年,如果全部由光伏发电来生产,需要超过1500GW的光伏。未来30年氢的年均新增需求在2000吨以上,每年需要新增约900GW光伏装机。

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组织报告预计,2050年电制氢用电量将达到2万亿千瓦时。据介绍,如果电制燃料及原料技术实现深度电能替代,预计2060年我国氢产量达到6000万吨,电解水制氢、电制氢、电制甲烷成本将大幅下降。

全球市场热捧绿氢

过去一年里,全球宣布了总额超过1500亿美元的绿氢项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相关项目计划总量已达到80吉瓦。挪威吕斯塔德能源公司估计,到2040年可能会需要2500亿美元的投资。

欧盟去年发布的《欧盟氢能源战略》,将绿氢作为欧盟未来发展的重点。该战略计划到2030年使氢能成为欧盟能源体系内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成40吉瓦的电解制绿氢产能,将绿氢产量提升至1000万吨。

德国《国家氢能战略》提出38项具体措施,涵盖氢的生产制造和应用等多个方面。据悉,在上述战略框架下,德国推出的项目分别探索解决电解槽批量生产、海上风能制氢和氢气安全运输问题,预计未来4年将有200多个合作伙伴参与其中。

在亚洲,日本福岛氢能研究场去年就已正式完工投运。据悉,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完工的最大绿色氢气项目。该项目由东芝、东北电力、日本新能源和工业技术发展组织(NEDO)合作开发。项目安装了10兆瓦电解槽设备,通过20兆瓦光伏阵列供电,并从电网接入了一路可再生能源电力作为备用电源。这套电解槽设备每小时最多可制100公斤绿色氢气。

韩国政府决定到2030年培育500家氢能企业,到2040年培育1000家。为此,政府将集中扶持氢能移动出行、燃料电池、液态氢、氢充电站、水电解5大领域的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研发。

在“30·60”碳减排目标下,氢能将比以往发挥更大作用,但与此同时,氢能产业链的培育,需要政策、市场、技术多方面力量的有效协同和共同努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