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车逐渐成熟,将成为下一个新能源车热点

动点科技
关注

氢燃料电池技术及其车型,也正在经历卧薪尝胆的黎明前夜积累,等待着市场爆发的时刻。

丰田汽车在氢燃料领域走在前头

而在 6 月上旬,丰田签署协议,联合一汽、东风、广汽、北汽四家汽车企业以及亿华通公司计划在年内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这个合作将氢燃料电池车的热点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丰田并非是布局这个行业的汽车巨头,氢燃料电池车这个行业里,已经隐藏了许多玩家,大家都在铆足了劲希望分一杯羹。

就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而言,丰田是在氢能源领域投入较大、实力较强的汽车厂商。1992 年以来,丰田在燃料电池电堆、高压储氢、燃料系统软件、氢气生成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技术及专利,尤其是在电池电堆和高压储氢技术方面领先世界。

而丰田全新 Mirai 将在 10 月份在日本正式发布。该车将是全球首款采用氢燃料电池技术的车型。据悉新车售价为 800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52 万元左右)。

动力方面,新车主要由燃料电池堆栈、动力电池、高压储氢罐、驱动电机、动力控制单元、燃料电池升压器等几个主要部件组成。其续航里程为 650 公里左右。

中国国产势力也在不断加码

而国内来说,也并非空白。亿华通公司是清华大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的产业化实体,也是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长期孵化支持的重点企业。2018 年,亿华通与丰田开展合作。2019 年 4 月,亿华通与丰田联合研发了 60kW 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至今,亿华通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已经覆盖 30kW 至 100kW。

而今年的 6 月 16 日,上海骥翀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骥翀氢能)发布 MH170 型车用燃料电池金属板电堆升级版,该产品单堆功率 137kW,是国内外燃料电池领域已知的最大金属板单堆功率。作为一支在氢燃料电池研发行业从业二十余年的队伍,骥翀氢能核心团队是国内为数不多 “完整经历了车用电堆产品基础研究、产业化和国际合作” 的工程化团队之一。创始人付宇自 2001 年以来先后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新源动力暨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爱德曼和上海重塑,20 年来持之以恒从事电堆开发工作,有着非常深厚和丰富的技术积累与工程化经验。

2019 年 4 月长城汽车投资 4.5 亿元在上海成立的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定位于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和系统集成商,是其打造氢燃料电池汽车供应链的又一重要载体。

上汽大通 MAXUS EUNIQ 7 是全球首款绿色环保燃料电池 MPV 车型。经过严格的 CVDP 整车开发流程,EUNIQ 7 在氢安全、冬季耐候等方面均进行过全面的验证。在常规耐久试验方面,4 辆试验车共进行了 15 万公里的路试,并特别增加了高速测试,急加速测试等工况。在冬季耐候试验方面,3 台试验车均可实现-30℃冷启动,并顺利通过了 3 万公里的路试。

动力方面,EUNIQ 7 搭载了国内领先的新一代电堆系统、一体化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动力总成集成,配备了国际水平的 70MPa 供氢系统。在行驶过程中,EUNIQ 7 所配备的高压储氢罐将氢输送入燃料电池,电堆中氢气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产生的电能,直接驱动电驱系统,电驱系统又直接驱动车辆前进。因此,EUNIQ 7 所产生的排放只有清洁的水,与当下的环保理念高度吻合。

上汽大通 MAXUS EUNIQ 7 的电机最高功率为 150kW,不仅是氢燃料车型中的佼佼者,在中大型 MPV 领域也毫不逊色,整车 0-50km/h 加速时间不到 4 秒,优于同类车型。而且 EUNIQ 7 非常节能,百公里氢耗仅为 1.18kg。其 NEDC 综合工况续航里程为 605km,冬天里程无衰减。而且可在 5 分钟内就能完成加氢,与燃油车加油一样便捷,用户无需过多等待。整车采用中置氢瓶,具有双回路断电断氢等防护措施,进一步提升了 EUNIQ 7 的整车安全性。

中国氢燃料市场在不断培养壮大中

氢燃料车子以氢气作为燃料,排放物为洁净的水,对环境零污染,将是未来汽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开发氢能、燃料电池等新一代能源技术,已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推动氢燃料电池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各地积极出台政策加以跟进,全力支持氢燃料电池车发展。

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面向燃料电池车的加氢站在国内首次实现商业化,被称为 “氢谷” 的产业基地正在快速建设。

南海区已有 6 座加氢站投入运行。南海区政府计划 2020 年内把加氢站增至 12 至 15 座,到 2022 年增至 22 座。

中国政府在 2019 年提出到 2030 年建成 1000 座加氢站、燃料电池车规模达到 100 万辆的目标。所以,未来前景是非常看好的,而现在就是修炼内功的时候。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